認清魔的幻化形式,迅速完成人到神的轉化過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1年8月31日】小同修和我說了這樣一件事,對我震動很大。

據她講:目前修煉,學員們都很精進,對魔的干擾形式也能迅速認識,並能及時發出正念銷毀它們。但有一種魔,非常狡猾,它假扮成熱心推動正法的正的面孔,積極參與學員的集體學習討論及洪法講清真相活動。它製造各種假象,動搖學員的正信。專門在學員們有漏的地方入手,破壞我們的正法進程。當我們因洪法效果不很明顯,產生「急躁」情緒的時候,當我們動了人心、產生分歧的時候,當我們內心處於「不穩定」狀態時,它馬上上身進行干擾,讓我們人心浮動,爭執不休,支解整體正法除惡的戰鬥力,破壞整體洪法之勢。小同修還看到,當我們著急、心情「不平靜」時,同修的心性標準就被邪魔拉著呼呼往下降,當我們語言激烈、固執己見時,我們的周圍就出現了很強的魔性環境。由於對這種魔認識不夠,就沒能主動清除它們。只是有的大法弟子不理這些魔自己走了,做該做的事情去了。於是,魔很生氣,翻出我們僅存的、隱蔽很深的常人成見,引起學員間互相指責、怨恨,甚至生氣,弄得大家人心浮動,莫衷一是。偶爾有學員指出這種魔性存在時,魔就會找藉口說:「我這是為法負責,整體提高不上來,我著急啊」。它總是這樣逃過正的力量對它的懲罰。

小同修說:「現在的魔都很厲害,一眼看不出它是魔。好像是正的神一樣難以辨認。直到它態度激烈時,才原形畢露。當我們心浮氣躁、內心很執著的時候,那就是魔的控制狀態,它不是你自己,只是利用你沒有修好的一面、人心尚存的一面起作用。魔很會狡辯,也會利用我們的「人心」指揮我們做事。因此,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切記魔就在我們身邊,無論你看沒看到,都要發出強大正念,把自己周圍等待上身的魔消滅掉,一批批的消滅,不讓他們有喘息之機。魔有時還會跟著我們到洪過法的地方,把邪惡重新裝入人頭腦裏,加大我們正法的難度,它製造很多假象,來動搖我們的正念。更多情況下,它都是在能引起人心的地方下手,人心一動,神的一面就發揮不出能量了,魔也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干擾和破壞。他們甚至安排修煉人的生活和活動,死纏硬磨讓修煉人放棄修煉,放棄正法。俄羅斯是邪魔認為對他們有利的地方,所以最近都集中過來了,稍微不精進,馬上把你拉下去」。

小同修讓我儘快將這些事情告訴大家,一起發正念消滅它們。於是我趕緊上機連夜將情況寫出來,待文章收尾的時候,電腦突然閃了一下,所寫的東西全都被抹掉了,顯然是魔做的手腳。它們害怕被揭露,怕被清除。看來,警惕和清除這種將自己裝扮成推動正法進程的神,用非常隱蔽的手段在我們中間起著各種不易察覺的破壞作用的邪魔,是非常必要的。

這種「魔」隱蔽於我們修煉人中,盡全力破壞我們正法工作,對那些肩負重要洪法工作的同修干擾危害更大。甚至有時候會影響我們局部地區整體的正法進度,很耽誤事兒。

魔在做最後的掙扎,他們變幻各種嘴臉,使用各種手段,對我們進行瘋狂的破壞。同時,也在檢驗我們金剛不動的正信,檢驗每一個修煉者的心態與境界。其實,對大覺者而言,我們現在的環境,一揮手一切都會改變,邪魔是無法與之較量的。之所以它顯得很猖狂,很有力量,就是因為我們自身有漏,有人的「急躁」情緒,人的「不平靜」心態,和指責別人、怨天尤人的狀態。邪惡利用了我們這些有漏的地方,干擾我們,才使我們出現很多問題,局面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修煉人在經受這種全面無漏的檢驗時,不應被邪魔帶動,患得患失沉浮自己於常人境界中;不應以自己還是修煉人,還在修煉中的藉口解釋自己時常表現出的常人觀念和行為;不應再認同,姑息人的東西!我們應儘快出離人的狀態,加速人到神的轉變過程。

每一個修煉者都修成純正無漏的金剛粒子,彙集起來可形成巨大無比的整體作用力。個人融於法中圓滿自己,反過來講,只有圓滿自己才能更好的發揮威力,窒息邪惡,助師正法。用常人的心態、方式去洪法、正法,不僅不能圓滿我們自己,相反還會被邪魔所利用。其實我們自己修得不好,人心過重,實際上反倒起著幫助邪魔破壞法的作用,給大法帶來損失。所以,正法先要正自己,發出純淨的正念去做每一件講清真相,洪法的工作,決不可夾雜人心,只顧單純做事,將自己排除在修煉之外。對一個金剛不動,純正無漏的粒子,邪魔根本無計可施,無處下手。

我們應該意識到,圓滿自己千萬年不遇的偉大歷史機緣,是需要萬分珍惜的。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要認真的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具有神的境界和心態。檢視自己是否真正從人中走出來,心是否走出來,是否突破了常人境界,無休止地向上昇華著?人和神有著完全不同的狀態,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間,都展現你神的境界和無邊的威德,那時,你所到之處,邪魔不消自滅。為了這個圓滿境界,師父親臨人間,給我們準備好了最好的通途。邪魔最猖狂的時候,也是我們昇華最快的時刻,當心自己的腳下,走好吧,同修!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