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講真相:因勢利導 情理交融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2年11月6日】在這次全球密集發正念的活動中,大量邪惡因素被大法弟子用正念直接從另外空間清除了。沒有了邪惡因素對人們思想的控制,越來越多的世人開始清醒,他們明白的一面正急迫地等待著聽聞大法的真相。「因此在正法洪勢到來之前,我們必須,也應該能夠以更有緊迫感和有效的方法,在向廣大中國人民講清真相方面清醒理智地、明明白白地做得更好。」(明慧編輯部--致同修)

大法給我們開創了許多講真相的方式,利用互聯網上的語音聊天向可貴的中國人講真相也是其中的一種。對方可以直接聽到我們的聲音,當我們能用慈悲純淨的心態講大法的真相,當我們能站在他們的心理接受能力上用更慈悲的態度和他們交談時,我常常發現對方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發生了改變。在不同類型的語音聊天室中,我們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和對方交談。比如,有的聊天網站是有主持人的,那裏有不同類型的聊天房間:有的聊天室裏面是以唱歌為主的,那我也和大家一樣唱歌;有的聊天室是以一個話題為主的討論形式的,那我也和大家一樣參與他們話題的討論;有的是以朗誦為主的,那我就不唱歌,也像他們一樣朗誦。雖然形式都是唱歌、討論、朗誦或是其他形式,但當我們把大法的內涵賦予其中時,自然就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在裏面了。

有一次在參與一個關於當前人們婚姻價值觀話題的聊天討論時,我就把師父講給我們的甚麼是真正正確的婚姻態度的法理講給了聊天室裏的朋友們,過程中我也就很自然地提到了這是我從法輪功中明白的道理,雖然我沒有講國內對法輪功的迫害情況,也沒有說我是法輪功學員,但我覺得這也是從另外的角度去講大法的真相。

下面是我在一個語音聊天室內的一次聊天全過程,以及之後給我的一點啟示,希望能對其他同修向國內人民講真相有所幫助。

在排序並拿到麥克風後,我說了我的開場白: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XX。剛才幾位朋友的歌都很好聽,在這裏呢,我也想為大家帶來一首歌曲,名字叫《登歸途》,並特別把這首歌獻給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好友,曾在北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過的王潺大哥。潺是潺潺流水的潺,我知道他現在不可能聽到這首歌,但我還是希望他的心能感應到。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現在我給大家唱:」

我預先把《登歸途》的音樂下載下來,我在唱完一段後,音樂仍然繼續放,然後我說了下面的話:

「這首歌我知道我的王潺大哥不可能聽到了,因為他已經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他所熱愛的世界,永遠的離開了他的親朋好友。今年8月末他在山東濟寧市看守所去世了,他是被那裏的警察活活地打死的,他去世的時候剛剛39歲,只因為他是一名法輪大法弟子。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已經至少有1600多人因為修煉法輪功被迫害致死,我真心希望這場給無數善良人民帶來災難的迫害運動早一天結束,這不僅是全世界上50多個國家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的心願,也是世界上所有善良人民的心聲。謝謝大家,謝謝主持人。」

我是在《登歸途》的背景音樂中說的這段話,當時的語氣很平和,但充滿了感情。在我說完要說的內容時,音樂也停止了。之後聊天室內的主持人和另外一個網管說,他現在心情不好,暫時先不能主持了。整個過程中100多人的聊天室,沒有人打出罵人的話。

當時的一點體會是:多用心去體會對方的心理,找到恰當的方式和語言去講出大法的真相,這個過程是給我們修煉的過程。 慢慢我們的智慧就能出來了,我想大家也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有的語音聊天室,你會有比較多的時間來表達你想說的。形式可以是唱歌、配樂詩朗誦、樂器等等。我們可以用心準備自己要說的話,可以預先寫好,自己預先說幾遍。編排上最好能動之以情,用事實和情理打動對方的心,大法真相的內容不一定求多,但要點要清楚;發正念、語氣平靜、和善。

有一天突然意識到,這互聯網上的一個個小小的語音聊天室,如果把它們放大,是不是和國內的廣播電台裏的聽眾點歌那樣的欄目很相似呢?我們在語音聊天室裏拿到麥克後說話不是和把電話打到電台裏是一樣的嗎?現在國內各個省、市、縣裏的電台在不同的頻道、不同的時間段都有不同類型的與聽眾互動那樣的欄目,每天也都有大量的聽眾群收聽,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利用這樣的形式,不也是一種很直接有效的方式嗎?而且國內的不同地區的大法弟子對自己當地的節目都能熟悉,他們可以把電話號碼、時間段收集起來告訴其他地區的同修,也可以自己把電話打到電台去。雖然把電話打進去要比在語音聊天室內拿到麥克風難的多,但我想我們是修煉人,當我們用正念看待問題時,法能給我們安排一切的。

這種方式我自己還沒有去實踐,只是我的一點想法,寫出來希望能給其他同修有所啟發。但有一點我們應該清楚,就是當我們用無所求的純淨心態去做效果才是好的,而當我們抱著各種有求的心去做事時,結果往往都是適得其反的,這方面的教訓已經有很多,也足夠深刻了。為了不再給世人了解大法真相人為地製造障礙,讓我們在講真相的過程中做得更清醒理智些吧。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