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在進化嗎?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4月12日】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人在與自然界的抗爭中始終不斷的總結著經驗、發展著能使人順應自然的理論,總是希望在生生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找到人與自然關係的答案,也總在追問人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所有的科學最終的、最核心的問題總是關於人的本身。

進化論就是其中一種。達爾文他拿出進化的理論,希望能為人類的發展找到起源,提出:千萬年前,天地間物質相互作用,地球上有了蛋白、核酸,爾後有了細菌─有了植物─動物,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是不斷進化的,人是從猿進化來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基因突變,變異新種」是進化論的核心。若按此論來看人類的發展歷史應該是甚麼樣子呢?如果人是從猿猴──一種動物進化來的,人類社會最初的階段──所謂的原始社會,那應該是人的動物性最強勢時期,隨著人類的發展,這動物性的一面應該越來越弱,人性的一面應該越來越強勢,人的理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具有智慧才符合進化規律。可是我們了解到的歷史事實與進化論恰恰相矛盾。

請看:中國古時堯、舜、禹治理天下,是「德化天下」,堯見舜德行高尚,禪帝位於舜;舜治理天下時,洪水肆虐,大禹治水有方,造福百姓,三過家門而不入;舜見禹心繫百姓,品德高尚,又禪位於禹。那時沒有爭權奪位,為王位而刀光劍影,你死我活的事情。而是王者憂國憂民,民者各盡其責,天下太平。可是這個時期恰恰是馬克思理論中提到的原始社會──從進化論看,是人類發展的最低級階段。猿猴能一躍而「進化」到道德品質如此高尚的人嗎?

縱觀歷史,此後才是人類的不斷「進化」──「墮落」的過程。有了佔據財物為己有的所謂「奴隸社會」,開始有了王位、權力、疆土、財物的爭奪與戰爭。人類開始墮落,天為拯救世人,出現了像老子、孔子、孟子這樣的思想家,來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仁義禮智信」、「無為而治」;此後孔孟之道成為世人處身立世的基本原則,四書五經成為歷朝歷代從政者必讀之書,「文政和一」、「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詞語即由此而來。那時人們也不需要眾多法律去約束,自己心中常用「德」「無為」「仁義禮智信」的道理來約束自己,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畫地為牢、餓死不食周粟等典故成語就是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描述。孔孟儒教被後世推崇,至現代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仍然被作為安身立命、為政經商的指導思想,可見「理正」而不易衰也。後世著書立說的再無出其右者,更多者是研究、註解老子、孔孟學說;著作有《二程集》、《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論語集注》、《孟子集注》等。

大家想想,按照進化論觀點,人的思想、道德應該向高發展才對,為甚麼不是這樣呢?

反觀今朝,文革十年浩劫中,張志新、李九蓮為講幾句真話而被殺害,泱泱八億人口大國無一人站出來為她們說句公道話。經濟改革開放後,幾乎人人向「錢」看齊,一切用錢財去衡量,學雷鋒者成了公認的「傻子」,沒有多少人再講、甚至知道「仁義禮智信」了。由此致使社會上貪官污吏、娼妓盜匪、販毒造假、欺行霸市、坑拐詐騙比比皆是,層出不窮,人越來越遠離了真善忍的本性,趨向於爭食奪物的動物性,用進化論何以能解釋得通?

進化論漏洞百出,一是所有物種的中間進化過程找不到;二是科學發現幾千萬年來地球上一直有人生存,有的技術超過當今人類;三是遺傳學基因突變概率計算證明,一個每年能繁殖10次的物種,1000個為群體,若變異進化成一個新物種,需要200億年×10億次冪,按照猿猴、人類和地球年齡,根本不可能進化。達爾文憑著個人臆想,根據片面證據,當時戰戰兢兢的推出一個貌似合理的理論,禁錮著人類的思想,更打擊著人類的道德,使今天的人類仍在譏笑《聖經》中上帝造人的事實,不信神,不信善惡有報,自認一死百了,圖一時之快而可無惡不作,社會醜惡現象無不來源於此。

法輪大法為人類指明了人生命的根本來源和人生命的根本意義,為人類、為每一個人的生命指明了一條光明、康莊大道,順應這條大道,同化真善忍的法理,你會得到永遠幸福!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