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做好大法網站的翻譯工作中修煉自己(譯文)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4年1月25日】

尊敬的師父好!
同修們好!

我的名字是×,我是×國弟子。自從去年四月以來,我給××網做德文翻譯。我想告訴你們我是如何開始做這個大法工作,以及一些我的領悟和體驗。

2002年8月,我和我的未婚妻(當時還未修煉)到處旅遊並獲取一些海外工作經驗。然而我們沒找到工作。實際上我並不為此困擾,因為我知道在某種形式上,這趟旅程對我在正法時期的修煉是有意義的。 到達那個國家的第一週,我聯絡當地弟子並且和他們相處了七個月。也因此我的未婚妻也成為大法弟子。與當地的大法弟子們共同學法、煉功、發正念和講清真象,這對我們兩人都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攻讀媒體教育文憑,我研讀了不同的大法網站,想找一些點子並且搜集一些材料。在這段期間,我想起了來該國以前曾經做過的夢境片段。當時在夢中,師父告訴我要去那裏做和學一些事情。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件事是我得學英文。

當我回國做大法工作,是我第一次獨自一人做,比起以往做的大法工作,在材料的取得上有些困難。因此我想我應該再度瀏覽大法網站。幸運的是,我發現一些文章中附帶迫害者的電子信箱,我就能夠寫信給他們。但是,許多文章不是經常附帶電子信箱,所以我必須找其他的辦法。我深刻地記得我做的那個夢,我已經把英文學得更好了。我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網陳述我做翻譯的願望。從那時候開始,我每天翻譯3到5篇文章。大多都是大陸大法弟子遭受迫害的事件。

接下來我要談一下我遭遇的艱難考驗。當我第一次收到對我翻譯的回應,我的反應非常敏感。但是我也必須說,我希望有這些回饋使自己提高。這些回應的電子郵件只是簡短的話語。例如,哪兒的用字應該改善,我的觀點應該是如何,翻譯完成之後我應該再檢查一次。這聽起來沒甚麼,但是擊中了我的一些執著。例如,我無法把工作做得像我想的那麼完美。我也曾想過少做一些翻譯,以逃避這種「打擊」,也能逃開某人的提醒。作為修煉者,我不應該避開矛盾。我試著保持冷靜並提高我的翻譯水平,當然包括提高心性。如今,在我收到回應時,我能夠把它視為對大法工作有益的,而不是困在情緒當中,或者是保護自己的執著。

我開始做翻譯時,大學尚未開學。我有足夠的時間,但是後來,我感到陷入困境。我沒有像我所想的經常參加學術研討課,我也沒有許多時間給周遭的人。有時我又會想少做一些翻譯。發生了兩件好事幫助我跳出這個情況。我的未婚妻也開始幫助我做翻譯工作。當我時間不夠時,她先翻譯,我只要修正文章內容。現在她規律地翻譯。另一件好事是大學的講師提供給我們一個助理的工作。未婚妻和我決定我應該接下這份工作。現在我有自己的辦公室能免費的使用網路。這樣一來我可以在研討課間空檔或其他空閒時間翻譯。若不是這份工作,我就得回家才能做翻譯,或是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排到免費的電腦室座位。有了這份工作,媒體教育的研究以及為大法網站做翻譯給了我證實法和講清真相很好的環境。例如,當討論到全球通訊和媒體,或是關於互聯網通訊的主題時,我總是有東西可說並且能夠加入我的經驗。

我也記得有一次,我把忙於翻譯當作一個藉口。有時候我不想做某些大法工作或不想與某人做某些事情。當然這是不好的。我明白這個執著和不純的心以及對翻譯產生負面影響並試著擺脫這種執著。

大部份時候,未婚妻和我是一個完美的小組。但有時候還是有矛盾。例如:她對德文的文法不是很精通,在文章送出之前我經常修正她的文辭。當她的修煉狀態不是很好的時候,或是心中有負擔時,她犯更多的文法錯誤。當我也不在法上時,我很容易動怒。有時候從我嘴裏吐出惡言。我事後總是很自責。她幫了我那麼多而我卻沒做到善也沒做到忍。但是如今情況逐漸改善。我們能夠把矛盾視為了解我們的執著和提高我們心性的機會。

我們從翻譯所收到的回應中,我們了解到,我們的文章品質跟我們的修煉狀態是相關聯的。當我們不在修煉的狀態中時,文章就會被糾正較多。當我們法學得好並且在法上,收到的回應是好的並且幾乎沒被糾正。當我們考慮到那些跟文章有關的人,工作就會做得比較快和順利。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在中國受到迫害的弟子們用另外一種語言發出另外一種聲音,我們試著把翻譯盡可能地做得更好;讓負責校正文章的弟子們少費一些心思;我們試著為讀者著想,讓他們閱讀到好的文章,並能夠了解真相。我們了解到我們的責任。因為我們每天翻譯,很難總是符合這個標準,但我們會盡力。

我們兩人把給大法網站的翻譯作為我們的主要工作。對我們來說,每一件事情似乎是如此安排好的。我們感謝師父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我在澳洲時一位弟子總是提醒我,我們現在必須做的三件事情。她也經常告訴我師父在2001年加拿大法會上講法中所說的:「你們要工作,要學習,有家庭生活,有社會活動,同時呢還要照管家,幹好工作,還要學好法煉好功,還要去講清真象。」我希望我們都能夠達到這個標準並且做我們應該做的。

謝謝。

(2004年1月19日法會發言稿)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