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香港學員就港府拒絕海外學員入境一事致信保安局長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4年5月1日】2004年4月29日,香港法輪功學員就香港入境處前後三次無理拒絕大批海外法輪功學員進入香港參加合法活動一事,以「急件」的方式致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再次聲明香港法輪大法修煉心得交流會以及相關的集體煉功與遊行活動,是旨在切磋修煉法輪功身心受益的經驗的同時,也向民眾展示法輪大法的美好,以及法輪功在中國大陸受到江澤民集團非法鎮壓的真象,是完全合法的研討交流與和平申訴活動。同時呼籲港府不要再充當大陸江氏集團侵害善良、迫害無辜的幫兇,真正尊重香港人權自由和法治,立即停止阻拒法輪功學員入境的一切錯誤行為並公開道歉,查明注射藥物事件的真相並公開交待,以及採取必要措施挽回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該信還將副本抄送至香港入境事務處處長黎棟國。

致信全文如下:

李少光局長:

香港法輪功學員將於5月1日與2日,舉辦2004香港法輪大法修煉心得交流會以及相關的集體煉功與遊行活動,在切磋修煉法輪功身心受益的經驗的同時,也向民眾展示法輪大法的美好,以及法輪功在中國大陸受到江澤民集團非法鎮壓的真相。像這種一類完全合法的研討交流與和平申訴活動,在香港這個號稱自由開放的國際城市,可謂無日無之。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江澤民團夥的壓力下,由2001至2003年,香港入境處前後三次無理拒絕大批海外法輪功學員進入香港參加合法活動,單是台灣,就有超過150名持合法簽證的法輪功學員遭到港府強制和暴力遣返,而當局所持的藉口,就是連執行人員也知道完全站不住腳的所謂「安全理由」。本來,隨著江澤民團夥用謊言維持的鎮壓在大陸越來越不得人心,我們期望香港特區政府能改弦易轍,不再充當江集團的替罪羊。但令人失望的是,在這次交流會活動臨近的時候,有四名合法來港的台灣法輪功學員昨天被強迫遣返。而更令人震驚的是,當局為達到遣送的目的,不但採用一貫的包紮捆綁粗暴手段,還懷疑向其中一名學員注射不明藥物。我們對港府當局這些舉動表示嚴重抗議,並嚴正聲明特區政府及其幕後操縱者要對此事引起的一切後果,承擔直接的責任。

局長先生,無論你在這一連串強迫遣返事件中扮演著甚麼角色,是親身下令還是無奈受命,我們都必須坦誠的告訴你,這樣做對你真的不好,你不但要在道義上、在法律上承擔責任,還要在關係你生命根本的道德良知上蒙污,因為江澤民團夥迫害法輪功,是絕對的不義、絕對的邪惡。江澤民無視法輪大法令大陸一億修煉者身體健康道德提升的卓越成效,罔顧喬石等離休高層幹部經過調查得出的「法輪大法於國於民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堅實結論,出於個人的妒嫉與一己之私,在1999年7月對法輪功發動的全面鎮壓,從一開始就註定最終走向徹底的失敗。目前,江澤民及其主要追隨者以他們所犯下的群體滅絕、酷刑、反人類等極其嚴重的罪行,在世界十多個國家被控訴或起訴,他們被繩之以法的日子,相信為期不遠。

在開放世界裏,法輪大法以其善導人心福益社會的卓越成效而聲譽日隆。目前,全球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法輪功修煉者,還有更多地區的民眾正在陸續開始修煉法輪功;世界各國政府機構、議員、團體組織等紛紛對法輪大法和創始人頒發褒獎已達1,223項,其中包括中國在1999年7月鎮壓前頒發的6項。在將近五年的嚴酷迫害中,各地法輪功學員始終堅持和平理性的申訴與抗爭,得到越來越多世人的欽佩;甚至在9.11事件發生後的極其緊張的氣氛下,法輪功的活動也得到多個國家的政府信任並提供方便。法輪功沒有任何政治訴求,所求的就是得以煉功修心做好人的基本人權。法輪功也不反對政府,而是反對個別當權者施加的迫害。像這樣一個和平的團體,這樣一群秉持「真、善、忍」原則、真能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煉功人,香港特區政府還要拿出甚麼「保安理由」來防備、根據一份抹黑名單來堵截入境嗎?

說穿了原因不就是這一個:就是特區政府在大陸江澤民專制集團的脅迫和壓力下,配合它在大陸非法鎮壓法輪功的政策並予以延伸到香港。這樣不但違反香港基本法對信仰、集會、結社自由相關人權保護的規定,背離了香港尊重人權自由和法治的精神,也嚴重損害了香港的國際都會和自由開放城市形像。

阻撓外地法輪功學員合法入境是絕對錯誤的行為,對無辜民眾強迫注射藥物更是令人髮指的罪行。我們呼籲港府不要再充當大陸江氏集團侵害善良、迫害無辜的幫兇,真正尊重香港人權自由和法治,立即停止阻拒法輪功學員入境的一切錯誤行為並公開道歉,查明注射藥物事件的真相並公開交待,以及採取必要措施挽回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這才是一個向民眾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舉動。

法輪大法香港修煉者
2004年4月29日

聯絡人:簡鴻章 9876-3530 陳永光 9634-8516 許張綺嫻 9879-9879
地址:九龍塘施他佛道5號
傳真:2388-1818
副本:香港入境事務處處長黎棟國先生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