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彙編:攝影技巧入門(專輯)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4年9月5日】
  • 基本攝影技巧和構圖入門

  • 洪法攝影技巧

  • 如何拍攝一幅勝過千言的請願照片(圖)

  • 圖片的美觀化處理

  • 基本攝影技巧和構圖入門

    【明慧網2004年9月4日】

    一、構圖(Composition)

    「構圖」可算是攝影和錄影拍攝眾多技術中最重要的成份了。錄影拍攝是從攝影技術裏邊派生出來的,而攝影又是從傳統畫藝術裏派生出來的,所以它們都有一些共同之處。「錄影拍攝」可以說是「動畫」加「攝影。」用錄影拍攝你可以以時間和聯貫的圖片來表達你的主題(subject),這是它的優點。不過,相對來說,長時間的錄影,拍攝聯貫性出錯的機會也就大多了。

    這篇文章裏我會以攝影為主來解說一些基本的構圖和攝影技術。我希望這會對入門的相機操縱者有用。

    攝影技術裏邊最常用和最容易掌握的技巧是「The Rule of Third(三份一規則)。」它的前身就是希臘人的「Golden Mean,」也叫做「中庸之道。」古代的外國畫家都愛運用各樣的數學理論跟藝術理論來達到畫畫構圖的平衡和美感。圓美的平衡就是他們「Golden Mean。」三份一規則是簡化了的構圖技巧的基本功了。「構圖」就是要令到圖片在觀眾的眼裡感到順眼和有美觀感。通常把攝影的主題(人像或其它)放在圖片的最中間是最不順眼的。要是用三份一規則來分配一張圖片的重要元素,就會比較容易地建設出好的構圖。


    (圖片A)

    三份一規則就是攝影時在腦袋裏邊把圖片的橫豎各分成三份。橫三份和豎三份(請參考圖片A)。這樣,當你在構圖的時候,在鏡頭取景器裏邊把圖片一些重要的成份放在這些假想的輔助線,就能製造一些基本的次序和平衡。這個三份一規則可能聽起來很簡單,不過這個簡單的規則卻是攝影技術裏非常有用和重要的基本理論。為了容易解說,我在各條線旁邊加上輔助的字母標題。橫線有橫上A跟橫下B,豎線有豎左C跟豎右D。圖片的四個圈圈的用處遲點會有說明。

    橫上A就是構圖裏邊比較高的東西的據點。好比說,當您要拍人像照的時候,您可以把眼睛安置在這條假想線。這樣主題的眼睛離鏡頭取景器的頂部的距離是圖片的三份一。這個距離會給您一點空間感,但又可以充份利用圖片上方的空間(請參考圖片B)。如果眼睛或臉太接近圖片的邊緣,觀眾會感覺到逼迫感,令到圖片看上去會不太自然。



    (圖片B)

    簡單地說,攝影時,您認為重要的東西如果是在構圖的上方時,把這個重要的成份放在這條橫上A線或橫上A上下。

    如果您的構圖裏邊有風景的背景,好比說集體煉功的圖片,您可以把地平線放在橫下B或B的上下。這樣的話,地平線就會離邊緣三份一的距離。這樣您可以製造一種穩定的感覺。千萬要注意地平線要平!不要左比右高或右比左高。當然要是您要拍有「創意」的圖片,您可以不用管這個。但是為了我們的大法記錄攝影,還是平穩的好。「新聞攝影」跟「創意攝影」是有分別的。

    再參考圖片C,我把地平線放在接近橫下B線。兩個聽眾的頭跟眼部就接近橫上A線。記住這些線是為了方便構圖,千萬不要太執著於把重要點一分不差地放在這些線上!


    (圖片C)

    簡單地說,攝影時,您認為重要的東西如果是在構圖的下方時,把這個重要的成份放在這條橫下B線或橫下B上下。

    同樣的,當您的圖片裏有豎著的東西,您可以把他們分左右地放在豎左C跟豎右D線(請參考圖片A)。當然了,靈活使用跟美觀是重要的。把構圖的成份放在接近的線就可以了。必要時,不要讓這些假想線破壞了美觀。

    拍攝時,不要忘了這四條線是在同一張圖片上的。所以一定要把這些線互相配合使用。不要只記住一兩條,而忘了其它。請參考圖片B跟圖片C,您可以看出每一條線的位置都有一些東西佔據了。在圖片C裏,一個人站了豎右D,一個人接近豎左C。他們的頭跟眼睛都接近橫上A線,三個人的手跟地平線都接近於橫下B。拍攝時,您要留意到各重要的元素和他們的位置,而且要儘量把他們跟四條假想線配合靈活運用。

    到參考圖片A的四個圈圈了。這四個圈圈是交叉點。放在這四個圈圈的東西的吸引力是最強的。人的眼睛和大腦會比較容易的先去瀏覽這四個交叉點,所以這四個點最容易吸引人的視線。當您把您想突出的東西放在這四個點,觀眾自然會先留意到您想突出的題材。請參考圖片B,那個小女孩的臉部就在其中一個點。她的身子自然就會在豎右D線。這樣她的頭部和麵部表情就會最突出。

    二、內容Content

    攝影家和錄影拍攝入門者的最大的障礙就是總是希望可以拍出「全面」的圖片,而內容就往往被忘卻了。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法各樣活動的圖片,但可惜的是,很多的特點都是學員在煉功,只有背景更換了。這樣「全面」的圖片缺乏個性和這個活動的特點。有幾個方法可以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靠近一點您的主題是最方便的一個辦法。凱巴羅伯特(Capa•Robert),一個非常出名的戰場攝影家,說:「如果您的照片不夠好,那是因為您不夠接近。」(「If your photos are not good enough, you are not close enough.」)接近一點的照片可以讓觀眾有一種親近的感覺,從而心裏製造出一種共鳴。有共鳴的照片才是好的照片。


    (圖片D)

    請參考圖片D。我拍了一個學員煉功的安靜表情。這是一張非常直接的照片。這照片的感覺就是一位學員安靜地煉著功。當您要表達安靜的時候,複雜零亂的「人頭相」很難給人一種安靜的氣氛。觀眾看到這類接近照片時,他們不會覺得他是八百個學員其中一個無名無姓的「人頭。」可能觀眾能看到這個學員跟他們一些相近之處,從而發生共鳴。要是您的相機是可以控制光圈的(aperture),這時可以把光圈調到比較大的比數(F/1.8,3.5等等),這樣可以令到背景都模糊起來而只有您的主題是清清楚楚的聚焦了,就可以製造出非常美麗的人像照了!(光圈和快門技術這裏就不多交代了。)

    令外一個方法是:您要告訴觀眾甚麼東西?

    「全面」的圖片還是要的,但幾張就足夠了!因為這樣的圖片只會告訴觀眾有很多人在煉功。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內涵了。如何轉達一個好的「故事」呢?為了更好地表達這個故事,用不同的「角度」和「距離」是非常重要的。然後把您的主題「孤立」起來,然後就直接一點拍出您想要的東西。孤立主題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圖片E)

    好比說,請參考圖片E,這張圖片是我在去自由島拍攝學員煉功的時候在船上拍的。您可以看出我的主題嗎?您可以說我在拍一些遊客,您可以說我在拍自由女神像,您也可以說我是在拍正在看女神像的遊客,您還可以說我有太多的底片來浪費了!還有,請留意在正中間的地平線。所以,無論您怎麼看,這是一張糟糕之極的照片!它根本不能給觀眾一個交代。在觀眾眼裏它是一張不起眼的照片。

    所以很多時候您要犧牲一些其它的細節來表達您覺得重要的主題。這是很重要的。有很多出名的攝影家都說,攝影是「除出」的過程,不是「加入」的過程(photography is a process of 「taking out」, not 「adding in」)。因為底片可以錄取的東西太多了,很多都是跟您的主題沒有關係的。準確的「除出」是很重要的!


    (圖片F)

    請參考圖片F。這是自由女神像。這不是甚麼特別好的照片,不過它卻很快地令觀眾可以看到焦點就是自由女神像。請留意:自由女神像的身是在豎右D線的,她的手是比較接近豎左C線的,她的頭比較接近一個交叉點,等等。所以就算這麼簡單的構圖您也可以應用三份一規則來把她弄的不一樣!

    要一針見血:這就是自由女神像。我不希望遊客,水,船等雜物在照片裏邊出現。因為在這一張照片他們是不需要的。當然了,在圖片E您也可以看到自由女神像,但是自由女神像在遊客跟其它的細節裏邊就變得不那麼起眼了,主題也就不明確了。就好像說話時要兜圈子,聽眾也就沒有耐心聽了。所以我要做出犧牲其它的東西來孤立女神像。

    請參考圖片B,C,和D。在圖片B裏,我孤立了一個小女孩,所以觀眾可以看出是一個小女孩在煉功。圖片C裏,您可以一眼看出是一個學員在跟兩個遊客談話、介紹法輪大法。裏邊沒有車來車往的街道或其它雜物。圖片D裏,您可以看出是一個學員安靜地煉著功。

    拍一些比較複雜的場面您也要留心跟思考怎麼樣可以孤立和表達主題,但又不會太冷清。請參考圖片G。


    (圖片G)

    您可以用這三個方針來幫助您的攝影:

    1. 明白您的主題;2. 孤立它!3. 簡化它!

    三、底片Films

    入門者犯的其中一個大大錯誤就是以為一張好的圖片是從一張底片或一次快門拍出來的。有時可能入門者不太懂得應該拍多少。我認為多拍好過沒拍!集體煉功也好,法會也好,我認為多拍一點的話您可以選擇您想要的圖片。要是您錯過了機會,機會就沒有了。專業的攝影家很多時候要多拍同一個主體。他們會用不同的角度和距離去拍。很多時候一卷底片只有一兩張是可用的!多拍就可以增加機會拍到可以用的好照片。當您拍您認為是重要的主題的時候,我認為最起碼要拍兩張以上。要是第一張曝光量不足或太多了,或構圖不理想,第二張可能就會把這個機會挽救了!

    還有,要多帶底片。當我在炮台公園攝影的時候發現我的底片不夠。我瞎跑了很多條街,經過了華爾街才找到賣底片的店鋪。要是您多帶底片,這樣的狼狽場面就可以避免了,攝影的機會也就不會錯失。還有的是,底片沖洗怎麼樣也不會比機票貴。

    謝謝同修們的耐心來讀這篇文章。既然很多人拍照,我希望要是拍得「專業」一點的話,對大法的形像也是好的。


    洪法攝影技巧

    文/北美法輪功學員

    【明慧網2001年3月17日】為了更好的向世人說明真象,各地學員東奔西跑去向當地的群眾洪法。洪法時要是能夠攝取一些有「地區性」和「說明全局場面」的照片,就能夠更有效的幫助其他地區學員的洪法活動。

    1)攝影風景和大型煉功的「寬角鏡」(Wide Angle Lens)

    很多學員有用SLR相機(Single Lens Reflex/單鏡反光)。SLR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更換鏡頭和配件。從方便使用和攝取高質量照片的角度來看,SLR是非常理想的相機類型。

    傳統的一套SLR有一支寬角鏡頭(35MM 或以下),一支標準鏡頭(50MM), 和一支攝遠鏡頭(105MM以上)。但是現在賣的入門者的SLR相機會有一支伸縮鏡頭來取代三支鏡頭。伸縮鏡有它的好處(方便)和它的弊端(最大光圈比較小,圖片質量比較差,等)。

    圖片A圖片B

    寬角鏡(wide angle lens)的特點是它的角度夠寬,可以同時攝取很多東西/角度。要是您希望攝取在一個大地廣場煉功的場面,寬角鏡可以很容易的把所有東西,學員跟地方特有的景象,都攝取下來(請看圖片A)。

    但是它的缺點是所有的東西都顯得比較小(請看圖片B)。所以用這類鏡頭時最好走近一點攝影。因為它攝取很多東西,所以您不用擔心拍不到後邊的學員/背景。

    通常非攝影的人愛用普通的「傻瓜相機」(point and shoot,或叫PS)。那些扁扁的長方形,鏡片收在相機裏邊的相機就是PS。PS的好處是容易使用,不用傷腦筋。PS的其中一個壞處就是它通常都會有一支不能更換的寬角鏡(35MM,45MM,等等)。同時,不像SLR,PS不能走近攝影,因為PS的聚焦距離(minimum focusing distance)比較大,要是您走太近,接近鏡頭的東西都會變得模糊。SLR就不會有這個問題。用SLR,通常您可以走近到一英寸的距離來攝影。所以用寬角鏡就不是大問題。

    用寬角鏡比較容易拍到大的場面。要是您的相機沒有寬角鏡,而您想拍大地場面的時候,您只好「撤退」遠一點來拍了。

    2)「角度」問題


    圖片C

    我看到很多時候一些好的照片因為角度問題而變得不太完善。拍照的時候,請記住留意物體/主題的角度。要是角度不理想,不要等待鏡頭裏邊的人來給您動,最好是移動自己。

    要注意的一點的是主題的面部。儘量想辦法把主題的面部拍下來。請看圖片C。因為攝影家的角度問題,前面學員的手肘剛好把後邊的女學員的面部遮擋了。圖片C整體是一張好圖片,但是因為這個問題,所以這張圖片有一點滑稽感。


    圖片D

    要是您不能控制角度(如旁邊有很多人),您可以利用光圈的大小來把這個問題減小。要是您的相機是SLR,您可以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光圈越大,快門速度就要越快。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有限。因為景深有限,所以不在聚焦距離的人和物就不會那麼明顯。請看圖片D。因為圖片D是以大光圈來拍攝,前面的學員不在聚焦的距離中,所以他不會那麼顯眼。但是圖片D還是有同樣的問題,所以最好還是避免「沒有面孔」的情況。

    也請儘量不要拍到張嘴說話的照片。通常這類的照片都會很滑稽。當然也有很多例外的張嘴例子而把照片的力量發揮出來。

    3)光圈,快門和景深(Aperture, Shutter and Depth of Field)

    圖片E圖片F

    前面提過,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淺,就越少東西清晰。光圈越小,景深就越深,模糊的部份就越少。

    景深運用的好可以拍攝出不同效果的圖片。請看圖片E和F。圖片E的光圈要大,所以景深淺,這樣背後的景象要模糊。這種效果適合於孤立和突出主題。您可以從很多電影或攝影見到這樣的效果。

    而圖片F的光圈要小,所以景深就比較深,清晰的範圍比較多。他的效果截然不同。

    注意:光圈只是控制聚主題前後的景深。聚焦的主題本身(理論上)是不會因為光圈大小而變化。

    通常SLR都可以控制光圈和快門。要是您用的是自動聚焦SLR,您也可以控制光圈和快門。一個辦法就是把相機調到手動模式(manual override)。另一個辦法就是用「光圈優先」(aperture priority)或「快門優先」(shutter priority)來控制。

    光圈優先就是您把您想用的光圈輸入,然後相機的自動測光功能會計算合適的快門來曝光。在您想控制光圈的情況下用光圈優先。

    快門優先就是反過來。您把快門輸入,然後相機計算適當的光圈。每個相機的功能都大同小異。具體的輸入方法請參考您的相機說明書。

    4)主題/內容

    攝影的時候,主題的思考是很重要的。不要忙於拍「很多人煉功相」而忘了您想交代的內容。不然的話您的照片都是大同小異,那就相當浪費攝影和洪法機會了。

    以上闡述過多幾點,如角度,光圈,景深,等等,都要好好運用來表達照片的內容。多多移動自己視線,不要站死一個地方。

    5)底片速度(Film Speed, ASA/ISO)

    通常入門者或不太理會以上提過的攝影技巧的人可能以前都沒有太注重底片的速度問題。

    我認為用快一點的底片比較好。如200或400的底片。快底片的好處是在低光的情況下可以攝影。越快的底片它的感光速度越快。它的公式是:200比100快一倍,400比200快一倍,800比400快一倍。注意:400是100的兩倍,不是4陪。

    如果在一個100速度的假想攝影場合的正常曝光是F/5.6光圈和快門1/60 的話,如果您用200速度底片,您可以以F/8和1/60的組合,或F/5.6和1/125的組合來達到同樣的曝光。因為200的感光率是100的一倍,所以小一個光圈或快一倍快門會給您同樣的曝光。

    快的底片的弊端就是它的微粒要比較粗(所以感光比較快)。但是近幾年來,這個已經不是大問題。很多400速度底片的微粒密度已經很接近於100的微粒。而用400可以得到更多的曝光自由度,所以我推薦400速度的底片(牌子都沒有關係,FUJI,KODAK,等等都是很好的底片)。但是800速度的微粒就不是那麼細嫩。正常的情況,400就足夠了。

    特別是用PS相機的。因為您用100的時候,就算是不夠光的情況下PS都會把底片曝光。而有時閃光沒有開的時候,很可能就會曝光不足。


    如何拍攝一幅勝過千言的請願照片(圖)

    文/美國法輪功之友協會顧問肯尼斯-布魯克斯博士

    【明慧網2002年12月13日】美國法輪功之友協會顧問肯尼斯-布魯克斯(Kenneth Brooks)博士就傳給法輪功網站的遊行請願圖片和錄像提出以下建議,以幫助保護學員的安全,並在需要時得到更多騷擾事實的證據。

    親愛的朋友們、學員們:

    最近的一張照片拍的非常好,拍的是一名男子在芝加哥衝過街道的照片。文字解說他接著毆打了一名和平的法輪功學員,於是警察被叫來。這張照片有很大的影響並使人產生興趣。美國人喜歡圖片。類似的攝有攻擊的錄像會有很好的機會造成新聞效果。


    2001年9月7日,芝加哥中領館前,打人者鄭繼明(右)在馬路上向法輪功學員方霖衝來,翁育軍(左,車內)推車門衝出。(現鄭繼明已認罪,翁育軍已被捕待審)

    然而,用錄像來記錄你們的請願和示威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它不僅可以用來證明其他人的非法行徑,也能用來證明示威者的和平。

    達到這一點就至少要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對活動進行錄像。我們可以稱他們是我們的「觀察者」。(這是法輪功之友可以幫助的一個途徑。)廣義講,他們不能積極參與示威。這樣他們就能全面觀察到來自任何角落或地方的威脅。攝像機應該將時間和日期記錄下來。一定要有好的電池。每小時應該攝像幾次,體現活動的和平。其他的攝影可以表現出學員們的位置,他們離大樓有多遠?他們的位置合法嗎?橫幅阻街了嗎?所有這些問題能從我們「觀察者」的攝像畫面中得到解答。

    文字及聲音文檔可以詳述車牌號,過道和車輛類型。(即使你攝不到清晰的畫面,也要把你的講解錄入攝像機。)大量用「X」註明一些東西從哪裏扔出或人從哪來的。寫下證人的名字和他們電話號碼/住址並錄音錄像。

    如果有甚麼負面的事情發生了,你將不僅有無辜的證明,你也會有合法的、具新聞價值的錄像和畫面記錄迫害的發生。知道了距離,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幾何分析錄像得到進一步的無辜證據。這些會提供給那些法律上支持你們的人更多的資料替你們說話。而且,有攝影人員在身邊會使你們更安全。那些要毆打你們的人不得不想一想要不要把他們的醜惡面目暴露於世。

    誠摯的,
    肯尼斯-布魯克斯博士

    (註﹕美國法輪功之友協會是一個擁有近千名支持法輪功學員信仰自由,但本身不是修煉人的美國人的非營利機構。)


    圖片的美觀化處理

    文/大陸大法弟子

    【明慧網2004年9月5日】師尊《在美術創作研究會上講法》中講到:「所以不但要用正統的手法做,要表現好的、表現善的,表現歌頌大法、歌頌神,同時技巧上你們也要拿出水平來,拿出正統的水準。」

    個人體會,除了內容的正統和善之外,在技巧方面,大法真象傳單也應該是精美的。那麼製作一張精美的傳單離不開精美的圖片,明慧網刊登的圖片大多是平面的。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如何把一幅普通的平面圖片使其立體化、層次化、飽滿起來,且具有明暗對比、透視發光的效果的一種方法(具體效果見「法網在收特刊」第二頁裏的前四張圖片和世界地圖)。操作非常簡單,很容易掌握,可以作為提高設計質量的一種技法。

    需要的軟件:ACDSee5.0(或更高版本)簡體中文正式版、photoshop7.0(或更高版本)簡體中文正式版。Photoshop6.0 也可以。

    首先從明慧網把清晰版(非小圖片)的圖片下載回來,雙擊打開圖片(通常ACDSee安裝時會把幾乎所有圖片格式全部關聯,所以雙擊圖片即可用ACDSee打開)。按住鼠標左鍵在圖片範圍內拉出一個矩形框鼠標變成放大鏡形狀點右鍵「裁剪另存為」可以對圖片進行裁剪。點「工具」→「在編輯器中打開」,在編輯器裏點「調整大小」改變「百分比」或「象素」值→「文件」→「另存為」可以改變圖片的容量大小。通常根據在傳單中的實際大小決定最終圖片的容量大小,一般在15k到30k(視圖片在傳單裏的實際大小而定,k值越大越清晰,但太大也沒必要)之間即可。ACDSee編輯器裏還有一些其它對圖片的操作這裏不再贅述。

    打開photoshop(在photoshop有很多快捷方式,常用的可以記住),點「文件」→「新建」(Ctrl+N)初步確定「象素」的「寬度」、「高度」值,「內容」一般選白色,點「好」,出現一個白色背景框。點「文件」→「打開」(Ctrl+O)打開圖片,鼠標選擇左邊工具欄中的「移動工具」(第一排第二個)。左鍵按住圖片拖入背景框中,然後將圖片窗口最小化。鼠標右鍵點右邊「圖層」窗口中的「圖層1」→「混合選項」彈出「圖層樣式」編輯框。(點「樣式」會出現一些圖片處理效果的範例,點選觀看某樣式時左邊一欄會顯示出要完成該樣式所需的具體哪些操作步驟和數值,可以借鑑參考。)點擊「投影」二字進入其具體的操作框,一般要操作的三項「角度」、「距離」、「大小」,其餘按照默認值,一邊嘗試各操作一邊觀察背景框中圖片的變化直到滿意,通常要撤消上一步操作快捷方式是「Ctrl+Alt+Z」。點擊「外發光」三字進入操作框,一般要操作的是「圖素」中的三項「方法」、「擴展」、「大小」,其餘默認。因為圖片加上投影后陰影部份與圖片本身的邊緣混在一起分界不明顯,影響到只能打印黑白稿的傳單的圖片美觀度,所以加上外發光後界線和明暗對比就明顯了。點擊「斜面和浮雕」五字進入其具體的操作框,一般要操作的「深度」、「大小」、「軟化」、「角度」、「高度」五項,其餘默認。「等高線」和「紋理」一般不管。有些圖片的左上角邊緣顏色較淺,點擊「描邊」二字進入操作框,點擊顏色改為黑(R、G、B值為0),「象素」大小1-2即可。全部處理完成後點「好」→「文件」→「存儲為」→「格式」選「JPEG」→「保存」→「JPEG選項」裏「品質」可選「最佳」→「好」。雙擊用ACDSee打開剛才photoshop編輯好的圖片,鼠標左鍵把圖片部份框出來(注意邊緣要精確些,包括陰影部份),「裁剪另存為」即可。有時看似很漂亮的圖片實際打印出來並不理想,所以反覆實驗測試一下為好。

    具體各項的處理不要過於誇張,以免畫蛇添足喧賓奪主適得其反。各項「象素」值根據具體圖片高寬大小按照比例進行。

    在photoshop的「編輯」→「自由變換」(Ctrl+T)可以對圖片進行更複雜的操作(點右鍵還有下拉菜單選項),按住「Shift」可以對圖片進行不變形的放大和縮小,在「自由變換」裏撤消多步操作可以直接對背景框進行關閉→「不應用」→「否」,然後再重新點「文件」→「新建」一個背景框。

    photoshop裏還有一些自帶的濾鏡(還可自行添加濾鏡)可以對圖片進行一些更多更複雜的操作,但不要過分誇張,還是應結合傳單的具體內容和要表現表達的內涵加以恰當的應用和處理。技術的成熟和挖掘需要時間,也注意合理安排時間和適可而止。

    以上所述方法只為拋磚引玉。

    希望更多同修把自己掌握的好的圖片處理技巧、傳單排版美觀化的方法和技巧等等發表出來。

    也希望精通攝影構圖技術的同修能夠寫出專業文章出來,以利於廣大拍攝大法照片的同修尤其是海外的同修掌握,提高拍攝水平。經常發現有些圖片要表達的內涵或要說明的問題非常好,有的場面非常宏大,但是人物比例、角度、橫幅文字(有的僅有英文無中文)、事件所在地標誌性建築、法輪大法標誌性視覺圖形或圖案等等方面存在或這或那、或多或少的不足和遺憾。能夠通過一張照片足以傳遞的信息量和主題思想沒有充份表達或表達的不直接(如文字在照片中過於側視),應用時有時還要加上說明文字,降低了圖片的震撼力。

    海外的一些大型活動請向專職攝影的同修們建議一下,讓我們共同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出來。

    僅個人認識,不足之處請同修們指正,補充。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