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德詩話】包拯:書端州郡齋壁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0月15日】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剛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勿貽來者羞。

包拯(宋,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進士出身。曾任龍圖閣學士、開封府尹,官至樞密副使。他一生摧抑強豪,懲辦贓官,勤求民隱,辦案公正,被人民譽為清官,流芳百世。

端州:今廣東肇慶。包拯曾任端州知州。郡齋:郡守的府第。端州以產硯著名,地方官以硯向朝廷進貢。從前的郡守,就乘機向當地搜刮「端硯」十倍以上,以贈各方權貴。包拯到任後,嚴格控制工匠製造進貢的限額,自己不取一硯。後世還傳說端州江上,有「包公投硯處」,別人給他的硯,他不要,投此江中,以示拒賄。不作鉤:意為不行枉道,即正直辦事的意思。其中詩句的解釋如下:

倉充鼠雀喜:看到倉庫豐盈,偷糧食的老鼠和麻雀就高興了,因為它們可有的偷了,比喻貪官愛在富裕的地方貪贓枉法。

草盡兔狐愁:雜草被鏟除後,兔子和狐狸沒了藏身之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沒法幹壞事了,感到很驚恐、憂愁,比喻贓官周圍的環境被清理,變的清明瞭,少了貪利之徒和阿諛小人,再想貪贓枉法不容易了,所以贓官們惶惶不可終日,不得善終。

勿貽來者羞:不要留下讓後來人感到可恥可羞的罪過。貽:留給。

書端州郡齋壁:寫在端州府第的牆壁上,用以警示自己和全體官吏的詩。全詩大意是:心地清廉是治理國事的根基,正直處世對自己最為有利。樹幹優秀終究能成棟樑,好鋼不應該折節彎曲。貪官污吏都喜歡聚斂財富,一旦碰上清明之士,將惶惶不可終日,不得善終。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實在很多,不要讓後人辱罵,羞愧無地。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這話講得深刻極了!只有清心,才能做到公正;只有直道,才能步入坦途。江××集團,自私貪婪,無惡不做,狠毒陰險,詭計使盡,壞事做全,惡貫滿盈,天怒人怨。時辰一到,必然完蛋。他們違背「史冊遺訓」,只能「貽來者羞」了!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