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記人之長 忘人之短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八日】寧戚是春秋初期的衛國人,因無處施展才華而決定去投奔齊桓公。由於窮苦貧困,便扮成游走的商人,趕著牛車來到了齊國,夜宿於齊都的郭門外面。

一天晚上,齊桓公從郭門這裏出來迎客,寧戚正在車下餵牛,於是就急忙擊牛角而悲歌,訴說自己懷才不遇的萬分惆悵。齊桓公聽了他所唱的歌后,認為他絕非平常之人,於是決定任用他。這時群臣都說:「他是個衛國人,離齊國只有五百里,並不算遠,不如命人去打聽一下。如果真是有才德的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齊桓公說:「不是這樣。如果問了,恐怕人們會說他有小過失,如果因為他有小過失,就抹殺了他的才德,這就是做人主的之所以會失去天下的人才。而且人本來就沒有完美無缺的,要用他的長處。」隨即命管仲迎拜他為齊國的上卿。寧戚果然不負所望,他才華橫溢,管仲都對其極為器重和佩服,後來成為齊相,千古垂名。齊桓公能夠禮賢下士、重賢任能,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說的話非常有哲理。人無完人,我們看人,應該多看別人的長處,不要老盯著別人的缺點。唐朝著名的宰相詩人張九齡說的好,應該「記人之長,忘人之短。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