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親人同修增加磨難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5年8月16日】我們五口之家,四人修煉,公公,婆婆,我和我兒子都是96年先後得法的。公公自得法不久便找到了一份打更的工作,所以和同修在一起學法煉功的機會就不多了,特別是99年7月20日之後沒有了寬鬆環境,他學法修煉更是懈怠了。去年春天,他突然出現了比較大的「病業」現象(腦血栓症狀)。在緊鑼密鼓的學法煉功與功友切磋,向內找及師尊的呵護和功友正念的幫助下,十天之後已徹底恢復正常。通過這件事之後,公公對大法修煉更加堅定了。可是由於自身約束不夠,加上工作環境的鬆散,常常是大法弟子必須做的事情他很少做而不自省,今年春季開始又就接二連三的出現「病業」狀態,每次都在公公幾近哀求師父和大法弟子們配合發正念中消失了。於是我和婆婆就開始背地裏埋怨公公常人心太重,處處事事不用大法弟子的標準要求自己。

婆婆是個很知道精進的老年同修,從一個不識字的老人到現在能夠流利的念《轉法輪》,並能夠自己閱讀師父在各地的講法。她通常是抓緊時間學法,除了幹家務活外,每天通讀2至3講《轉法輪》並且全球同步發正念和當地建議的發正念從來都不懈怠。婆婆看到公公最近常常被邪惡干擾,很為他著急。婆婆心裏清楚,如果這樣下去,一定會被邪惡鑽空子(公公已是70多歲的人了)。他不在法上提高,邪惡就會沒完沒了的干擾和破壞。所以就天天督促公公和她一起學法(兩講),發正念必須保證。可是公公並不情願這樣,覺得很緊張,他通常是一邊溜達一邊發正念。婆婆覺得只有做好三件事才是大法弟子當前應有的狀態,可是,這些都不是公公發自內心自覺自願去做的。所以公公象失去自由的囚犯呆在家裏坐立不安,非常難耐。

每當我看到公公那般無聊空虛的樣子,我心裏便想:怎麼這麼不抓緊時間呢!現在的時間多麼寶貴呀,你卻在那虛度時光。所以對公公又是氣又是急,完全是常人心帶動。雖然不像婆婆那樣當面指出來糾正他,但是在內心極其反感,甚至不願意搭理他,認為他太常人化,而不是用善心去指出他的不足幫助他(自認為身為兒媳不宜老揭穿公公的不足--也是人心的表現),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一面是婆婆的嚴加管教,一面是兒媳的不予理睬,終於有一天公公在持續,反覆的「病業」表現中(高燒,嘔吐,腹脹)難以堅持,被偶爾來看望的親屬連哭帶抬的弄去了醫院。當時的場景真是讓我們無法預料和控制。

這下我和婆婆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坐下來從新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們悟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都是與我們修煉有直接關係的。我們從新審視自己對公公的態度及心裏反映是不是真正的符合一個修煉人的標準,從表面上看雖然都是為他好,可骨子裏是不是有一個難以覺察的親情在裏面。你能對所有同修都同樣對待嗎?答案是:不能,這完全是親情帶動下對親人同修產生的急於求成的心裏造成了親人同修的磨難。師父說:「工作中的語氣、善心,加上道理能改變人心,而命令永遠都不能!」(《清醒》)

找到執著,我和婆婆都倍感內疚:是我們的「情」促成了他今天難以度過的魔關。認識到此,我和婆婆都表示,要放下這個情,不能再給親人同修增加磨難了。同時我們發正念,請師父加持公公的正念,儘快從磨難中闖過來。

由於公公近一個半月常常是三五天發發燒,兩三天就腹脹,嘔吐,所以人整個瘦了二、三十斤,精神狀態愈來愈差,直到今天難以守住正信的一念,也想讓醫院檢查檢查到底是甚麼毛病(對大法修煉產生懷疑)。這時我們沒有指責他,而是默默的幫助他發正念,請師父加持讓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把我們推下去的同修再拽上來吧!不要再讓他接受他難以承受的打擊(雖然是假象,也很可能毀掉在搖擺中的弟子)。

終於,在我們誠心的向內找中,在我們正念的加持和師父的呵護下,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公公聽到會診結果,像重獲新生的重患者,一改愁容。這時,婆婆趁機提醒他,你還不悟,你在這裏呆著幹啥,趕緊回家,做大法弟子該做的事。

這時公公已真正悟到這次考驗沒有把握住,很是懊悔,趕緊走入正法修煉中來。向內找:自己學法不主動,正念不強,忽視放鬆自己,一思一念有時混同常人等等。這樣找到不足,快馬加鞭,白天多看師父近期講法,並主動和婆婆出去做真象救度世人,晚上也不懈怠,看法費勁就聽法,認真整點發正念。真正發自內心認識到大法弟子做好三件事的必要性。所以現在狀態非常好,也體會到了大法的威力和正念的作用。

在此我們也感謝同修,在大法弟子最危難的時刻不顧自身的流離失所,義無反顧的幫助發正念,切磋提高,從而使我們一家人在法中都得到了提高。雖然這是師父安排的,可我們還是衷心的感謝幫助我們提高的同修。同時通過這件事情也體現出了大法弟子整體配合的力量。

特將此次經歷寫出來供同修參考,且莫給親人同修增加磨難。

最後請讓我用師父的《洪吟(二)》中的《無阻》與大家共勉:「修煉路不同 都在大法中 萬事無執著 腳下路自通」。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