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和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5年9月20日】此文是《中庸》的第一章,從「道不可片刻離開」引入話題,強調在《大學》裏面也闡述過的「慎其獨」問題,要求人們真心誠意地順著天賦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則修養自身。

【原文】天命之謂性,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譯文】人的本性是由上天賦予的,遵循著這種天性而行就合於道,學習符合道這個原則進行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