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美的樂章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6年1月14日】

* 人生的轉折點

我現在就讀台灣大學音樂所一年級,音樂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從5歲開始學鋼琴,隨後考入國小、國中、高中音樂班,最後進入大學音樂系。音樂之路看似漫長艱辛,學習過程也考驗著每個人的毅力和決心,能夠讓我堅持的原動力,是源於音樂本身帶給我的感動。當樂譜上的每個音符,經由自己的努力練習與琢磨,展現出美妙的旋律時,不論是演奏者或聽者,內心的觸動往往是不可言喻的。這種體驗卻是在我高三時接觸法輪大法後,才真正領悟到音樂的真正本質。

從小學到高中音樂班,練琴是我每天的功課,同學間的競爭壓力、比賽、考試,使學音樂的目地,淪為在人前炫耀的工具,往往成績、名次才是證明音樂才能的標準,忽略了音樂的深層內涵與影響。因此,老師的評語常出現「你的技巧不錯,但缺乏音樂性」或是「曲子很快就練好了,但不夠精緻」。這種情況困擾我多年,突破的程度有限。

高三那年,爸爸先接觸了法輪功,受他的影響,全家也跟著一起修煉。當時由於升學壓力,總是被動的跟著學煉,並沒有認真看待這得來不易的機緣。然而有一天,學校適逢月考,考試時耳邊卻傳來陣陣國樂聲盤旋在耳邊,我心想這時怎麼會有社團在練習呢?後來聽到普度、濟世時,才知道原來是大法的音樂。有了這不可思議的經歷,加上修煉後身體狀況的改善,使我開始對大法從認識階段逐步進入實修的開始。

除了煉功使我身體轉變,在讀法的過程中,赫然驚覺自己有各種各樣的隱蔽已久的常人心,包括得失心、競爭心、歡喜心、名利心等從小在團體中養成的心態。尤其是每當參加音樂比賽或考試時,更容易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使我內心不時被牽動,為了保持一向優異的表現,愛面子的心、好勝心、求好心切等完美主義,常讓我無形中變得冷漠且晚上難以入睡,多年來深陷其中卻不自知,卻在此刻恍然大悟,了解到造成我痛苦不已的根源。修煉後的我,在摔摔打打的過程中,逐漸放下這些執著心,領悟到無求而自得的心境。如此的轉變,使我在面對比賽與考試時,舒緩不少緊張的情緒和負面的想法,成績表現更好。

* 用音樂證實法

音樂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超越世界上各種族,被公認為世界語言。自2003年師父在華盛頓對音樂小組的講法後,在場的同修深感音樂創作對證實法的重要性,讓未來的人類聆聽具有善念的美好音樂。雖然當時我不在場,但那年在同修的鼓勵下,加入音樂小組並參與各式大法弟子組織的音樂演出活動。每次的演出,尤其是戶外表演,最常出現的干擾就是天氣不佳,造成表演活動與演出者內心的浮動與不安。起初沒有認識到這是邪惡干擾的一種形式,而產生常人心,落入其圈套中,但在大家的提醒與發正念下,整個場被正過來,雨過天晴。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從中我體會到正念的作用是如此的強大。

2004年第一屆紐約新唐人新年晚會,我參與國樂團的演出,親身感受到邪惡勢力操控下的惡劣環境,壓力之大不論是演出者或幕後的工作人員,都感到唯有整體互相配合協調,才能達到舉辦這場晚會的意義。當時紐約的溫度創下10年來的最低,音樂小組成員並沒有認識到來此演出的目地,大家到了旅館放下行李,受安逸心的驅使,有些人整天在房內練琴,或呈現昏睡、精神不濟等狀態,尚未意識到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證實大法。演出前幾天,由於天氣仍然不佳,大雪不斷的下,導致晚會的票乏人問津。幸好這時有同修意識到形勢的急迫性,集合所有人到中領館發正念,大家才正視到身為大法弟子來此的目地,不只是演出,還要時時刻刻做到正法時期大法弟子所肩負的重責大任。

師父《在2003年亞特蘭大法會上的講法》中提到:「 你們在偶然中碰到的人,在生活中碰到的人,工作中碰到的人,大家都要去講真象。就是在人世匆匆的一走一過中來不及說話你都要把慈悲留給對方,不要失去該度的,更不要失去有緣的。其實很多大法弟子講真象時說,我現在去講真象,好像現在是去講真象,你平時就不是講真象。救度眾生貫穿在你們現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如果大家都能夠認識到、認清其重要性,我想,那可能會救度更多的眾生。」我們一行人立刻前往中領館,每小時煉功、發正念。令人震撼的是,原本陰冷下雪的天氣,竟然在發完正念後,陽光乍現,雪也停了!

* 音樂創作與演出經驗

學習音樂的路上,聽過音樂歷史上各時期不同的音樂。但上了大學後,接觸到作曲組同學創作的作品,讓我震驚與不解。為甚麼這些音樂如此怪異,打破了傳統和聲、旋律與曲式的規則,任由作曲者恣意發揮,營造出詭異的音響與氣氛,毫無美感可言。我曾經問他們,為甚麼要寫這麼難聽的曲子?有人說,因為老師要求的,而且音樂發展已到了極限,所以現代的音樂呈現的是作曲家各自突破傳統的限制,追求個人風格、表達自我意識的意念,盡可能達到標新立異的作曲方式。

師父《在美術創作研究會上講法》中提到:「人類的道德在不同的時期會發生一些變化。人類的道德本身影響著人類的藝術,而藝術反過來又影響著人類。大家看到了,今天的藝術,有許多是受現代意識搞出來的東西,而現代人類已經遠遠超出人類應有的道德範圍與標準,所以搞出來的所謂藝術已經不是人的文化了。因為它不是在理智、清醒中搞出來的,不是人的正念、善念對藝術美的正確認識搞出的真正人類美好的東西。這樣一來就是藝術在墮落。就目前的藝術而言,嚴格的說已經不是人的東西了。我經常看到一些所謂的現代藝術作品,甚至還是很有名望的作品,其實都是魔性的產物。不但是魔性的,有許多人在作畫中找感覺時已經是在追求鬼的行為,長此下去心理必然陰暗、怪異。搞藝術的人都知道,搞這些個東西時的心理狀態都是放縱人性惡的一面,甚至有意追求邪惡的心理反應。那麼這些所謂現代藝術的東西一般都不太好,因為這不止是對作畫的人有害,對觀賞的人也有心理傷害,對人的道德觀念也起著嚴重的破壞作用。」

美術和音樂在歷史上是相互影響的,此次講法同時可以對應到音樂歷史,包括東、西方音樂的差異,並印證了近代音樂的種種現象。在上西洋音樂史時,老師也認為現代音樂已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處於混亂的情況,與當今社會、人類心理與行為的狀態有密切關係。

每當聽到大法弟子的音樂作品,內心總是莫名的被觸動,簡單的旋律、平和的風格,道出每位創作者修煉之路上的心境和體會。無論是大唐曲風、活潑的童謠或是為揭露迫害而寫的樂曲,每一首曲子的背後內含著大法弟子們對大法的堅信。當我讓同學或朋友聆聽大法音樂時,也都對這些曲子讚歎不已。

師父《在音樂創作會講法》中回答問題時提到:「現代音樂也好,古代音樂也好,就是以大法弟子的認識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為甚麼我這樣說呢?因為世上的任何人,再有能力、再有天份,你讓他走出一條純淨的路來他是做不到的。只有高超的技巧、技能是不行的。大法弟子已經是在個人修煉中、在證實法中淨化的很純淨了,思想境界、看問題的方式都不一樣了,所以你們能夠做到這一點,能夠真正的把所謂的現代人規範到真正人的路上來,所以你們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也能夠給人類打下這樣的基礎。」

除了此段最近發表的講法,最主要引起我創作音樂的動機是在某天晚上,夢到師父打電話給我,對我講了不少話,但夢醒後只記得師父問我主修甚麼樂器,還提醒我要多做曲。當下被師父點醒,身為具有音樂專長的我,更要努力創作好的音樂,讓世人接觸美好的音樂。

我的第一首鋼琴曲「秋訴」,在創作之初經過不少考驗,包括思考樂曲的風格、樂句間的連貫是否順暢、和聲音響是否和諧、每段曲如何巧妙轉換等,這對於主修演奏的我,實在缺乏足夠的創作技巧。雖有基本的音樂知識,但在專業作曲方面,仍顯不足。當時為了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除了請教作曲組同學基本的常識外,也和音樂小組的作曲同修交流,最後才得以完成這首作品。

經過這次的創作經驗,體會到無論是演奏、創作、配器等相關的音樂領域,都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此外,每一次的表演、作曲過程,也都顯現出個人的修煉狀態。如果重視學法、講真相、發正念三件事,並逐漸放下常人的各種執著心時,創作的過程中,思路反而更清晰、純淨,旋律源源不絕。演奏時,祥和的心態所奏出的音樂,更能讓台下的觀眾感受到大法的內涵。最近的例子是,我將「秋訴」改編為鋼琴三重奏後,在學校「室內樂之夜」首次發表。演奏結束,在後台聆聽的學妹告訴我,她差點落淚,可見大法弟子創作的音樂力量足以感動人心,引起共鳴。

除了在大法弟子舉辦的音樂會上表演,我們也受邀於各地政府或民間團體舉辦的活動上表演,這正是使世人聆聽大法音樂與講真相的好機會。因此音樂小組的同修若有條件參與,大家總是不辭辛勞,千里迢迢從各地趕來共襄盛舉。即使風雨交加或其它因素干擾時,在同修們齊發正念的作用下,常在表演前夕,天氣再度好轉而順利進行。我的體會是,每一次的活動從接洽、布置場地、聯絡、排練與上場演出等,整個過程都是考驗大法弟子整體是否重視學法,並互相配合協調。

師父《在美國佛羅里達法會上的講法》中提到「很多具體問題,你們只要去學法,也都能解決;同時你們要注意一個問題,你們是大法弟子,碰到事情都找自己,保證很多是你自己的問題,無論你想不想去考慮自己,無論你想到和沒想到。將來你們看到真象的時候你們會發現,那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唯有時時刻刻以修煉人的標準警醒自己,才能使每次的演出發揮講真相的作用。

最後,我想引用師父《在音樂創作會講法》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一個有天份的音樂家啊,他為甚麼能寫出那樣的曲子?他為甚麼能夠流芳百世?不只是因為旋律優美,音樂內涵來源於一個人的好品質與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天生的才能,這是從常人方面講。修煉人的人生是改變的,而且是超越常人層次的。大法弟子,你們真的能夠走出自己的路時,你們的東西要比常人有名的音樂家還被人尊崇,會流芳百世、千世,因為你們是大法弟子,路正,你們做出的東西人類將永遠都要學用。」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音樂創作的行列,包括作曲、配樂、演奏等各方面學有專長的大法弟子,希望大法弟子創作的音樂的善念與平和,和真、善、忍的內涵在每個人心中成長茁壯。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