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找是一個生命存在應具有的基本態度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六日】「沒有向內去修,不修煉心性不長功」是煉功不長功的兩個原因之一,可是對於向內找這一點時而明白時而糊塗,總是在遇到問題過不去的時候才想起來向內找,才有所突破,可是過後又陷於事務中忘記了向內找,就這樣往復循環。最近學法才明白這種狀態本身就是學法跟不上,不能從內心真正明白向內找的法理造成的。

作為一個人能夠向內找,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並時刻注意改過,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不計他人之過,寬容別人,這個人一定深受他人敬重;作為一個修煉者能夠向內找,符合了宇宙大法「真、善、忍」對他的要求,他一定能不斷的得到境界的昇華,見證不同層次的法理;作為一個生命存在於天體宇宙間,面對浩渺無盡的層層宇宙空間和各種不同空間中的眾多生命,遇到問題向內找,宇宙穹體才是符合「真、善、忍」宇宙特性的和諧整體。

否則,作為一個人,必定是氣量狹小的人,他在社會上的立足空間也一定狹小;作為修煉者,雖有修煉的願望,可是沒有修煉的行為與心態,必定裹足不前,甚至外求之中生出種種怨恨、爭鬥之心,而走入魔道;作為高層次生命定會降低層次,因為不符合那一層境界法理要求的生命絕不可能在那一境界存在。

如師尊所言,「真正修煉,就得向心去修,向內去修,向內去找,沒有向外去找的。」「你想通過甚麼手法、方法去靜,我說那都是向外去求了。而煉功恰恰走偏,走了邪道了,就是指人向外去求。特別在佛教中,你要向外去求,他就說你走魔道。」

我終於明白了,一個生命能不能向內找,是一個生命能不能提高境界、能不能繼續在那一境界存在的分界點,所以一個生命遇到問題向內找才是應具有的基本態度。作為一個生命向內找那是一種謙卑,那是對於神佛的敬畏,那是面對浩瀚宇宙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而自強不息的生存態度。

作為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如果不能時刻向內找、在法上提高自己認識周圍發生的事情,而是用外求的辦法則不能達到法中所要求的「內旋度己,外旋度人」的正確狀態,造成的必定是大法與大法弟子救度眾生的損失。

一年多之前遇到一位老年大法弟子,這位大法弟子開始被邪惡跟蹤、監控住宅等,同修也表現出一定成度的怕心。周圍幾個同修還有我都是向外求,盯著同修的不足,幫助同修這麼分析那麼分析,人家不明白我們還著急,一直沒有解決問題,直到同修被迫害的流離失所,我這才逐漸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問題。

與同修交流中我了解到更多關於同修的情況。同修是一位在當地民眾中很有名氣的人,他早年在常人的工作中為所在城市開創了一個行業,並且在全國領先,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同時他身患兩種醫學無法解決的疾病,修煉大法後短短一個月內奇蹟般的康復。這都使他在當地成為一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同修在其所在那個城市,兩年多之前,資料緊缺的情況下他靠一雙手不停的複寫救度眾生的真相資料,然後自己再發出去,可是這僅僅夠他一個人用。後來他在別人都還不太敢做資料的時候,在當地首先成立了家庭資料點,向同修提供真相資料。再後來資料點慢慢多起來,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幹他所熟悉的打印工作。麻煩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多起來。

我看到同修沒有走出他應該走的證實大法的路來。前兩年他打印資料給同修是因為別人還沒有做起來,可是後來同修逐漸做起來的時候,他應該充份利用自身的優勢,面對面講真相勸三退,尤其是對於別人不容易接觸到的市內高層,他的威望和他在大法中親身的受益是救度那部份眾生的最好明證。如果這樣做的好,客觀上還會帶來一個結果,就是當地的證實法的環境相對會變的寬鬆。

同修後來在法上明白了這一點的時候,終於發現不能這樣走好自己證實法的路的根本原因是保護自我的私心。一直不能突破,最終被迫害的流離失所,造成的是救度眾生的損失。

可是我發現同修在一年多之前就表現在我和周圍同修面前的這個狀態,也恰恰是我應該突破的狀態,是我沒有及時的修好自己,老是在最大限度保全自己的狀態下做事,不能夠按照大法對自己在不同境界的要求在法上實修,實質上也不能夠起到救度眾生的良好效果。當師父借用同修的狀態點化我的時候,我卻又不能夠在法上向內找,總是外求看同修的狀態,雖然也是用大法中的語言但卻是人的辦法一味的改變同修,達不到效果,失去整體昇華的好機會。

不是不應該給同修指出問題,可是如果不向內修自己,達不到應有境界和層次,我們指出的問題是同修表現的問題的實質嗎?如果不是,那就像西醫拔牙一樣不得要領。如果真正在問題面前找到自己應該提高的地方,或者明白了自己應該明白的法理,當我們外旋指出別人的問題時那可能就是帶有法的威力,同時也不會語氣不善,心浮氣躁,在問題面前無可奈何了。「向內找」是師父講給我們的宇宙的真理,是宇宙中的生命存在應該具有的一種基本態度。

個人體悟,不足之處請同修指正。

註﹕本文所引用師尊所言均出自《轉法輪》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