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科學受衝擊 新的世界觀正在出現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九月十四日】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係[1]。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衝擊。

一、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表明,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是有嚴重缺陷的。從笛卡兒、伽利略、牛頓以來,西方科學的主導世界觀是,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機器,沒有意識,沒有目的,宇宙的組成部份相互獨立,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受到時空的限制(即是局域化的),可以通過研究個體來認識整體,整體是個體之和。現代科學是實證科學。實證科學就是在這種世界觀的前提下發展的,把物體分割成越來越小的個體,認為通過研究這些個體就可以認識整體。典型的例子是機械製造,一個機器的整體就是所有零件之和。實證科學甚至把人也當成像機器一樣來處理,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量子糾纏證實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

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裏,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

非局域性表明物體之間存在現代科學還認識不到的內在聯繫,所顯示的整體性大於組成整體的個體之和,這和實證科學的假設相抵觸。所以有個說法,現代科學是見點不見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中國傳統哲學、科學、醫學都具有整體性的觀點。

量子糾纏表明了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物體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整體大於個體之和,這使得實證科學的基點是錯誤的,西方主流世界觀有嚴重的缺陷。

二、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

西方科學的世界觀認為,宇宙的行為就像一台機器一樣,生活在宇宙中的人與其它生命也像機器一樣。具有意識的科學家們用機械世界觀研究自然和宇宙,用幾個世紀時間研究出來的結果和意識沒有任何關係,不知道意識是甚麼。意識(consciousness)對西方科學來說仍然是個迷。

西方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人們在總結各個學科的經驗教訓,尤其是在研究生命現象所遇到的困難時,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長期被西方實證科學所忽視的意識,必須要被考慮進來,唯物世界觀必須要發生根本性轉變。

* 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題

現在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例如,(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蹟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2,3]。(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4]。

基於現代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裏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像時間、空間、質量、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現在許多研究人員在主流學術刊物上,在學術會議上嚴肅地討論這個問題[5,6,7,8],這是近年來思想界、學術界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笛卡兒以來的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但是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被共產黨摧毀了,所以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例如近年來,印度瑜珈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就有這些背後的原因。

* 需要在量子水平上認識意識

當代神經科學的批評者們說,長期以來神經科學領域有意無意的用經典物理的觀點來研究大腦的功能與意識,即物理系統是由獨立的部份組成,這些部份只能和最近鄰物體發生相互作用,並且行為是確定的。而量子力學早就明確指出了經典物理的根本錯誤。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識到,基於經典(牛頓)物理原理來研究大腦的功能與意識的基點是錯誤的,經典力學的觀點對意識並不適用,但是根深蒂固的錯誤世界觀仍然在很多人的頭腦中起作用。

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在大腦神經層次上無法真正了解意識,意識是在大腦的微觀下就出現的,即真正要研究意識,要在微觀領域裏找,要在量子的層次上進行研究[9]。我們知道,微觀領域是量子力學描述的世界,而量子力學本身又遇到了意識的難題(測量問題)。因此,物理學和生物學在微觀領域裏,在量子的層次上遇到了意識這一共同的研究對像。

大家知道,物理學定律和生物學規律是不一樣的,基於實證邏輯的物理規律是指令性的,而生物規律是選擇和反饋性的,是非線性的。如何把物理和生物的規律統一起來?雖然它們的特徵非常不同,但是它們都遇到了意識這一共同難題,要把物理和生物統一起來看來和意識有關。

與此同時,如果說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那麼在微觀粒子中同樣存在著意識,即意識在量子水平、在微觀領域裏就自然存在著,這也就會引導物理學和生物學在微觀領域裏、在量子的層次上研究意識。

* 量子糾纏是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

意識對人來說看不見,摸不著,無法用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等概念來測量,不過意識具有一些人們熟悉的特點(征)。如果認為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那麼微觀粒子自然也具有意識,自然也會表現出意識的特點。如果在實驗中微觀粒子表現出意識的一些特點(征),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是在一個側面證實了微觀粒子具有意識?

前面說的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人們從中認識到物質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繫,但是無法全面認識量子糾纏的意義。其主要原因還是人們習慣於用物質的角度來看待微觀粒子。

實驗表明,量子糾纏這種關係一旦發生後,就保持了下去,微觀粒子能夠保持這種記憶能力,能夠區分和識別和其有「糾纏關係」的特定粒子,能夠不受時空限制地「認識」和「記住」這種糾纏關係,這用純物質的觀念是無法理解的,其實微觀粒子的這些特徵和人的意識相似。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走起來像鴨子,叫起來像鴨子,那麼很可能就是鴨子」,因此,我們可以說,量子糾纏和所表現的就是兩個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這種觀點能夠給量子糾纏一個合理的解釋[10]。即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一個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三、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

中國傳統哲學的世界觀和西方唯物世界觀非常不同,中國傳統的哲學、科學、醫學等等都是整體觀,講「天人合一」,量子力學在實驗上也證實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現在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意識和質量、能量一樣重要,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在微觀粒子中就存在著意識,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既有物質的一面,同時也有精神(意識)的一面。量子糾纏可能就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粒子的物質的一面,意識那一面是無法用量子力學描述的。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的治療效果」,「巴克斯特效應」,「輪迴」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中國古代科學從根本上承認精神的重要作用,認為萬物皆有靈。西方哲學界和科學界正在認識的新的世界觀,是中國古代科學和修煉界早就認識的。法輪功的主要著作《轉法輪》早就明確指出,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物質和精神(意識)在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中同時存在,物質和精神(意識)是統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信仰的界限將會消失。

參考資料

[1] Alain Aspect et al (1982), 「Experimental Tests of Bell's Inequalities Using Time-Varying Analyzer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49, 1804-7

[2] Chalmers, D. (1996), 「The Conscious Mind」 (Oxford: 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

[3] Chalmers, D. How Can We Construct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In (M. S. Gazzaniga, ed)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 III. (MIT Press, Cambridge, 2004)

[4] Rosenblum, Bruce & Kuttner, Fred: QUANTUM ENIGM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5] Strawson, G.(2006), 「Realistic Monism: Why Physicalism Entails Panpsychism」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3(4)

[6] Strawson, G. et al. (2006), Consciousness and its Place in Nature: Does Physicalism Entail Panpsychism? (Exeter, UK: Imprint Academic).

[7] 例如,2007年7月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的「Toward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國際學術會議。

[8] Gao Shan, 「Quantum Collapse, Consciousness and Superluminal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s of Physics Letters, 17(2), (2004) 179.

[9] 例如,Penrose, R., A theory of everything? Nature 433, 259 (2005).

[10] 2007年7月在澳大利亞 University of Salzburg 召開的「Quantum Mind 2007」學術會議上也有關於量子糾纏和意識方面的討論。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