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新解(二)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一月六日】(接前文)

(三)、《西遊記》──一個完整的修煉故事

《西遊記》是一部深得老少喜愛的文學巨著。世人愛看《西遊記》,多不知它所蘊含的也即作者特意要表達的實質。《西遊記》問世以來,其主旨極少有人提及,只把它當作一部浪漫主義的神話小說。並不是吳承恩刻意要隱瞞甚麼而故意寫得隱晦。《西遊記》所表達的主題是顯而易見的,只是人們都沒有站在修煉的角度上去領悟,只顧欣賞千奇百怪的妖魔鬼怪和變幻奇妙的故事情節,而沒有深一步的思想:作者藉以表達的用意究竟是甚麼。

故事圍繞唐僧西天取經的經歷展開,其實這已經告訴了人們講的是修煉的故事。唐僧取經前的身世和經歷也屬修煉,同時為他「取經」作了全面而完整的鋪墊。孫悟空所展現的諸多神通,對於修煉有素的人來講,並非妄言。天機是不能隨意示人的,所以吳承恩就用一個至為含蓄的方式把它表達了出來。看孫悟空初隨唐僧時,殺的六個強盜的名字: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這一回的題目卻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再明白不過了,六賊者,正是僧人所要做到的「六根清淨」。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者也。而要做到這一步,也只有歸正了心之後才能達到的。

人修煉是相當苦的,沒有金剛不動的心志是圓滿不了的。有許多僧人,終日在那坐著,就是打坐、念經,別人根本不可能感知到他內心境界的昇華,可是他卻是實實在在的修煉。他在打坐、念經、修心性的過程中,就在歸正著自己,就在清理著「六賊」。要想表達出來,表面看來也是很簡單的法理。可要做到這一步,卻是要不斷的加強修煉的信念,不斷的清除來自自身「眼、耳、鼻、舌、身、意」的干擾。吳承恩怎麼告訴世人的,就是孫悟空對六個強盜的打殺,具體、形像。只是人們太看重我們這個表面世界的幻象了。本來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實的。吳承恩創作《西遊記》,真可謂煞費苦心。

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表面看來,光怪陸離、變幻萬千。實則,難難都是考驗,難難都是針對修煉者的人心而來。不經女兒國,怎麼去除色慾之心?沒有六耳獼猴,怎分得清「真我假我」。取經路上所遇,人也好,妖也罷,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是如來佛特意安排好的。換句話說,只要修煉者心定意堅,就沒有過不了的火燄山,就一定會走向圓滿。

我們如果把師徒四人看成一個修煉人的幾個方面,似乎更能窺探作者的用意。修煉界特別是佛教中講「鎖心猿,收意馬」,所謂收服心猿意馬,把自己那顆浮躁不安的心靜下來,進而達到「定」的程度。而心又是最不易捉摸的、最複雜的東西,它幾乎包涵了一個人的一切。前文所提「心猿歸正,六賊無蹤」,說的正是一個人的心正了以後,六根自然就會清靜。所以,以猴喻心,正應「心猿」。佛教主要講了一個「空」的理論,「悟空」之名用在「心猿」上,再恰當不過。鎖住了「心猿」,自然也就收服了「意馬」;意馬即是指唐僧的坐騎「白龍馬」。

再看八戒。人入修煉的門,始終把持的就是戒律。為甚麼要守戒律?一方面有釋迦佛的教誨「以戒為師」。最主要的就是約束修煉者的行為,使之不至於背離修煉的道路,也就是對於一個修煉者最基本的要求。常人社會的一切都死死的糾纏著修煉者,貪慾、懶惰、名利、妒嫉,各種各樣的人心執著,都在拖著修煉人的腿。有時很精進,而有時的確就像豬一樣吃飽睡足、求個安逸自在就得了。豬八戒也就是修煉者在這方面的一個形像化的代表。

作為一個修煉者,精進與否,往往能衡量一個人的心性高低。但同時,對一個人的日常作為、修煉態度又看的很重,衣食住行總要拾掇得乾乾淨淨,像個修煉人的樣子。所以,甘願挑擔負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沙悟淨表現的恰是修煉人的這個方面。

唐僧表面看來毫無能力,只有一顆堅如磐石的心,而堅定、清醒,不為邪魔所干擾的真覺意識則是最為重要的核心。這種寧可西挪半步死、不肯東退一步生的堅定信念,成就了修煉者圓滿的必然。

當然,書中展現的是四個個性鮮明的修煉者形像。師徒四人,包括白龍馬也都成就了各自的果位。

有一處也是讀者容易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唐僧乃如來二弟子金蟬子轉世,因輕慢佛法而遭貶東土,通過艱苦的修煉終成正果。這說明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的來源都是不簡單的,所以人應該珍惜自己。還說明了一個道理,之所以轉生為人,可能是犯了「天法」,也可能是有著特殊的使命而來。來到人間就是要通過修煉返回去。如果修的好,還可以像金蟬子那樣「加升大職正果」,成為「旃檀功德佛」。同時也告誡那些不想修煉的人,對佛法千萬不可心生輕慢,或肆意侮辱,這可是「謗法謗佛」的大罪啊!

(四)、《紅樓夢》──並不殘缺的巨著。

《紅樓夢》的成就,不只是表現在鮮明的人物形像的塑造上,故事結構的布局安排上,以及社會風貌全面而真實的展現上,《紅樓夢》的最主要成就在於其深厚、玄奧、凝練、豐滿的主旨表達上。然而這一切又都是相容為一的。

因為《紅樓夢》的內容太豐富而浩繁,以至於出現了「紅學」。《紅樓夢》的主題也歷來被人爭論不休。《紅樓夢》的影響何以如此深遠而長久?把握不住主旨的話,也只能是在《紅樓夢》裏面兜圈子,也就談不上跳出「紅樓」來看「夢」了。特別是現代的人往往用所謂的「歷史侷限性」來對《紅樓夢》橫評豎論,甚至以其理論來指導作「續」,真是枉費了心機。

一部文學作品主旨的高度是和作者的思想境界完全一致的。達到不了那麼高的思想境界也就領略不全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紅樓夢》的主題在第一回已經交代的相當明白了,在第五回又進一步的進行了揭示。曹雪芹對人生的徹悟是和佛、道兩家緊密相聯的,也就是說,曹雪芹是站在修煉的立場上看人的。當然在他的作品中,就必然離不開這至關重要的一點。這是認識《紅樓夢》的基礎和前提。作者在第一回中開宗明義寫到:「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與甄士隱的妙解,明確道出了修煉人對人生的看法。外人怎能明白兩人看似瘋瘋傻傻的對白。道人幾句話度化了甄士隱,可是有多少人在名利場中摸爬滾打、癡迷不醒啊。

在第五回中,曹雪芹已經對全書的人物和布局作了高度凝練的概括和安排,可見作者對此書已經爛熟於心,完成此書根本不是問題。其實他是已經完成了這部作品的。他自己說的明白:「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在沒有完成作品的情況下就「增刪」,顯然是不可能的。是遺失?也是笑談。如果我們完全站在作者的思想境界上看待作者的用意,就更容易把握。

佛家把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看作是最不真實的,所謂一切都是幻象,是夢幻。人生是最無常的。人沒有不追求幸福的,可是在佛家看來,人中的福是不能算作福的。人在人中本來就是苦的,所以才有修煉,目地就是解脫自己,昇華到天國去。在人中有圓滿的事嗎?人生本來就是殘缺的,即使獲得了世間的一切,也是殘缺的,因為人心的渴求是無止境的,它頂多在某一個狀態中停留。人心是不可能達到修煉者所講的「清淨」狀態的。所以,對於常人社會中的人來說,「完整」是暫時的,「殘缺」是永恆的。人就是人嘛,永遠在殘缺中追求完整。所以,做甚麼事都要講一個圓滿的結局,其實是自己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情人終成眷屬」,實質上就是人的一廂情願而已。即使真的如人所願,成就了美滿姻緣,也不是一個修煉者眼中的「美滿」。

誰人不想《紅樓夢》是完整的呢?怎麼寫了八十回突然就沒了呢?所以有好事者揣摩著書中人物的性格,順著整體情節的發展,演繹出不同的「續」來。站在曹雪芹的角度上看,把書中的一切安排都恰如其分的展現出來,他當然能夠做的到,他已經完成全書了嘛。為甚麼這樣處理?不是他有意背離常理,非要搞個驚世駭俗的舉動。不可能,他的思想境界遠遠在一般人之上。他這樣做的用意,恰恰是他看透了世間萬象,甚至更久遠的東西,他都通曉了,他才這樣處理的。想看「全」的是人心,寫圓滿了倒不如在最主要的內容都已表達之後,就那樣齊刷刷的沒了。就像人類來了劫難一樣,瞬間就停止了。這,更有益於作品主旨的表達。

《紅樓夢》的玄奧,從曹雪芹對全書後半部份的輕輕一刪,就可窺見一斑。妄作之後續,實乃狗尾續貂,應全部扔掉。

其實曹雪芹的安排還有他獨到的匠心。讓我們慢慢道來。

(待續)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