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找是消除間隔的途徑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一日】一段時間以來,我和甲同修一直存在著間隔。剛開始,我感到很苦悶,乙同修對我說:「我們修煉就是修自己。」同修的提醒讓我很快清醒起來,於是我對自己說:「我不管同修怎麼做,不管這個事情表面上是我對還是她對,問題出在我身上,那肯定有我該修的地方,必須無條件向內找。」

真的要修自己的時候,發現還真是很難把那些是是非非放下,總是想分個我對你錯出來。有時候不由自主的就開始執著同修的不足,設想:「如果她做的好一點,證實法的項目會做的更好……。」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命令自己反過來想:「如果自己做的好一點,證實法的項目會做的更好。」我開始真正向內找自己的不足,找了幾天,我發現自己的問題真是太大了:黨文化思想嚴重,一元化思維方式頑固,非此即彼,對大法的理解強求統一,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強加於人;堅持自我,總想表達自我,強調自我,不善於傾聽,不善於配合;考慮問題時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不考慮對方的承受能力;執著同修的執著,慈悲心不夠,總想改變同修;執著於同修情,總想得到同修的肯定、讚許,不能坦然的面對誤解和非議,以致不能完全以法為師;愛面子,有問題不能當面說開,有疑問不能馬上提出,怕傷面子,導致問題積累的越來越多。

找出這些問題後,我發現,如果我以前從來沒有上述不足,間隔根本就無法形成。這時,感到自己好像褪了一層殼,和甲同修的所謂「間隔」也煙消雲散。因為不管別人有哪些方面的特點和不足,不管別人對我有甚麼看法,對我怎樣,都不會再讓我動心了,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法的標準。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慈悲的這層含義:慈悲不是以「對別人好」為名去證實自己、改變別人,慈悲是無慾無求,是無量的包容,慈悲是一種常在的境界。「慈悲是修出來的,不是表現出來的;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做給人看的;那是永遠常在的,而不是隨著時間、隨著環境變化的。」(《各地講法四》〈二零零三年華盛頓DC法會講法〉)

那種感受真是很難說出。我只感到一下子解脫了很多束縛,放下了很重的負擔,不再像過去一樣總是擔心這個操心那個的,總是盯著同修的不足放不下,總想去「指導」同修。我知道大法衡量著一切,每一個生命都在大法之中。大法對生命的要求是「真、善、忍」,修煉中的人所要做的,就是以法為標準,時時向內找要求自己做好,而不是去要求別人達到自己所理解的法的標準。我也明白了,只有能夠無條件的包容同修,也就是說,不管同修的不足改與不改自己都不動心,都能一如既往的配合好,沒有絲毫的瞧不起、埋怨、指責、不平等人心,才能抱著純淨的善意給同修指出不足,才能真正達到「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的目地。

曾經看到有同修之間存在著間隔,周圍同修也試圖通過切磋幫一幫,可是一旦雙方坐在一起,互相之間都說對方的不足,都想求得對方的「理解」,不僅沒有起到消除間隔的作用,反而加深了彼此的隔閡。個人體會,向內找才是消除間隔的唯一途徑。不管是自己修,還是大家坐在一起談,「向內找」這個方向別錯了,把盯著對方的目光收回來看自己,就是無條件的找自己,那才會真正得到提高,也才能真正消除間隔。

一點體會,有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