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概述,通俗的歷史,嚴謹的文風

——談中篇真相作品開頭的寫法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七月五日】在當前大法同修撰寫的眾多真相資料中,節選一篇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做了點評、修整、潤色。在此就寫作方法、技巧上與大家探討,以期共同提高。個人水平所限,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燕趙悲歌》(開篇)

保定,一片古老的土地①。

這裏是堯的故鄉,人傑地靈②。定州曾為中山國國都③,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國都在易縣境內④;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宴桃源英雄三結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地方⑤;元代戲劇大家、警世名篇《竇娥冤》的作者關漢卿,繫安國市伍仁村人⑥。清朝雍正年間,保定設直隸總督署,於此升堂辦公長達一百八十二年⑦。到了近代,保定一度是河北省省會⑧。

保定,兼有太行山的巍峨雄壯和華北平原一望無際的開闊坦蕩⑨。今天一千一百萬華夏兒女,成為燕趙人口之最,也是全國直轄縣、市最多的地區⑩。

在歷史的長河中,保定這塊畿輔之地見證了多少是非曲直,忠奸善惡。(11)

公元二零零一年,新歲的鐘聲剛剛敲過,歡慶的爆竹還在空中鳴放。此時,在國人的心中,一把讓人常年揮之不去的仇恨之火卻在這裏點燃……


點評與修整

本篇的題目起的很好,既有歷史韻味,又能概括全篇,還能達到雅俗共賞。整篇行文流暢、條理清晰。

但是,這樣的中篇作品,最先展現給讀者的沒有「導讀」、「導語」、概述全篇的精彩片段,是不行的。文中還有一些寫作細節、引述典故的問題。下面深入評析探討:

一、開頭的欠缺:如果不能在10~20秒內吸引讀者,就不是成功之作

寫文章、編資料、搞創作,同樣要有大法做指導,才能出好作品。大法是一切智慧的源泉,這是根本。同時,對於沒有專業寫作訓練的同修,要迅速提高寫作技巧,還須在對比中學習,在實踐中練筆。

師父在《二零零七年紐約法會講法》中說:「文藝演出嘛,水平越高,人對他的接受越好,對人的改變也就越大,所以必須得是一個完美的演出。方方面面都得是完美的,大幕一拉開就是一幅最漂亮的畫。」

個人理解:這裏也蘊含著大法對文學作品的更高標準的要求:開頭就要吸引人、震撼人。對文學作品,震撼的畫面,是在讀者腦海裏形成。那麼題目、開篇詞或導語,就要用最能吸引人、最新奇、震撼的話,在讀者腦海裏形成一幅著震撼卻迷濛的畫,能吸引讀者看下去,撥開迷霧看真容。

當今的文藝、特別是影視,都很在開頭上下功夫,稱為「視覺衝擊力」、「瞬間抓住人的眼球」。這是比較成熟的藝術形式,值得我們借鑑。當前同修的作品,在這一點上很欠缺。

因此,中篇作品,開頭要拿出文中最精彩的片段來吸引人看下去,該片段又能概述全篇,讓讀者知道本篇在講甚麼。

因為這部份是對全篇的提取和概述,這裏又無法登載原作全篇,只好寫在本文在最後的修整潤色稿中了。

二、通俗的歷史風情:和主題相關為好

原作以通俗的歷史人文風情介紹開頭,是很好的寫作方法,有歷史韻味才引人入勝。但是,不能為了起興而起興,介紹的歷史人文,如果能和本篇主題息息相關,就是最好了,否則就成了「信天遊」了。

第④句,其實可以引出一段更著名的歷史故事,又能影射全篇主題,可惜原作漏掉了這段歷史風情。

三、嚴謹的文風:詳細查證

這很關鍵,當前一些同修的作品,存在文風不嚴謹的問題。表現在:

對歷史事實查證不清,引述的歷史史實錯誤,例子引用不當的情況,邏輯不嚴謹,一廂情願地證明……,這給全篇的真實性蒙上了負面的陰影,如何讓讀者信你的其它部份呢?邪惡鑽漏洞攻擊,也正是、甚至只能在最薄弱的漏洞處下手,我們都無法自圓其說。

比如原作第③、⑤句,就是史實錯誤。第⑤句,注意《三國演義》不全是歷史,史書上並沒有「桃園三結義」之說,那是羅貫中的文學故事,當今電視專題講過,很多人知道。

特別是原文把「桃園」寫成了「桃源」,把《三國演義》第一回的「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寫成了「宴桃源英雄三結義」,這不是簡單的筆誤,讀過《三國演義》的中學生,都不會對這樣的錯誤有好印象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詳細查證每一個希望引用的歷史典故、資料就行了。尊重人的知識是和人溝通的一個平台,否則,那些知識想幫你都沒有辦法。引述正確會給文章添彩,讓讀者感到更生動、真切,引述錯誤只能有負面作用。在沒有條件查證的情況下,儘量不要用典故,寧缺勿濫。

(如果實在需要用典故,在要領把握準確、只是細節未能核實的情況下,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用,但忌諱用「我知道的很清楚」的口吻,而且有必要表明自己記的不一定準確,只是一個大概意思。當然,這種「不準確」的用法,還必須要看文章的風格而決定是否真的該用、能用。)

四、細節的寫作技法

1.原作第③、④、⑤、⑥句,句式混亂
從句式上,應為:定州曾是……,易縣原是……,涿州曾是……,安國伍仁村人曾是……。
主語一致。一般要突出的放在前邊做主語,或者倒裝放在前邊強調。

2.第①、⑨放在一起比較好,時間、地理,開篇介紹。

3.第二段太多太雜,分開層次分明。

4.從精簡的角度講,第(11)句用處不大。如果限定篇幅,可以去掉。

個人體會,大法弟子能否寫出好的作品、拿出好的文字畫面、圖片,除了必須學習一些基本的要求、技術之外,是否出於為他(而不是為私)的基點、提高救人效率的心是否懇切,這是更主要的。出於為他的基點,就會願意拿出時間反覆推敲,看自己寫的東西,對第一次聽自己說話的人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對方是否容易聽懂、是否容易接受、能否留下深刻印象。出於提高救人效率的目地,才會更用心的考慮社會效果問題,才能不斷的在法中得到智慧、提高寫作水平,從而擁有忠實的讀者群。



修整潤色稿:《燕趙悲歌》(開篇)

1501人被打家劫舍──劫匪竟是本地各級警察和政府官員!
1548萬元──被洗劫或勒索、中飽私囊,還不算耕牛、糧食、家具、音響、電視、金銀等大量的私人財產。
106萬元──進入保定高碑店市國保大隊長趙克軍的腰包,這是他對抓來300無辜強行敲詐、不給收據的成果。

孕婦、老人都不放過。一位26歲的孕婦被保定曲陽縣拘留所超期關押40多天,嚴刑拷打,勒索1萬元才放人。
「出錢吧,要不就判勞教、判大刑」──這是滿城縣看守所警察的自白!

更為黑暗的是,號稱「全國文明第一」的高陽勞教所,近60種酷刑令人髮指!內部警察張曉輝舉報這個「人間地獄」之後,被高陽勞教所在全國追殺,後被抓回判刑。

楊澤民既是大隊長,又是黑社會老大,卻被《河北日報》謳歌為「丹心寫忠誠」……

[注意:這個潤色稿只想說明上文提出的寫作要領,未及討論更多的寫作細節。其實,原文中一些交待不清的其它方面的細節,也需要更加嚴謹。比如「楊澤民既是大隊長」,應該點明是哪個勞教所、或者看守所的。「老大」一詞之前有「黑社會」做限定,含義很明確。那麼作者用來與之對比的「大隊長」一詞,之前也應該有限定,說明是「刑警大隊長」,或者是甚麼大隊長,點名其警察身份。為甚麼?因為並不是每個老百姓讀者都和勞教所、看守所打過交道;每個讀者看了「黑社會老大」一詞,大致都知道了這是哪類人,但並不是每位讀者都知道「大隊長」是哪行哪類的職位。寫作時,我們不能假設讀者都是熟悉真相、了解真相的,而應該假設讀者都是第一次讀這些材料,而且時間有限、興趣有限,隨時會終止閱讀,從而用心想辦法簡潔、高效的表述。這是另題討論了。]

修整潤色稿:《燕趙悲歌》
──保定篇

保定,背依太行山脈的雄壯巍峨,擁抱華北平原的坦蕩開闊,這裏是堯帝的故鄉,悠遠流長,人傑地靈。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三國演義》開篇「劉、關、張桃園義」的涿縣,今在保定的涿州市。
《竇娥冤》──歷史上最著名的悲劇的作者關漢卿,是保定安國市伍仁村人。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刺秦王」中易水之別的名詩。當時的易水,今在保定易縣境內,那裏曾是燕國的下都,醞釀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反抗暴政的悲歌。

從清朝雍正年間,保定開設直隸總督署,從此成了河北的政治中心,近代的保定還一度是河北的省會。

今天的保定,養育了1100萬華夏兒女,成為燕趙人口之最,是全國轄縣、市最多的地區。但是,這裏也是全國欺壓百姓最嚴酷、手段最殘忍、官員最無恥的地區!

在揭開這被和諧社會層層掩蓋的黑幕之前,我們先看一看,是甚麼使得公檢法和政府工作人員得以肆無忌憚地殘害百姓,敲骨吸髓?

公元二零零一年,新歲的鐘聲剛剛敲過,歡慶的爆竹還在空中鳴放。此時,在國人的心中,一把讓人常年揮之不去的仇恨之火卻在這裏點燃……


作為修煉人,我們認定的對救人有益的事,就應該持之以恆、紮紮實實的做好。在紮紮實實修煉和做事的過程中,境界就會提升,技術也會隨之提高,作品質量也會越來越好,救下來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願大家共同精進!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