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色慾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師父在最近的《曼哈頓講法》中又一次提到了男女關係的問題。師父說:「另外提一點,就是大法弟子在生活方面要注意了。大家看到了,非夫妻之間不正當的兩性關係是人類的罪惡,破壞著家庭,敗壞著人倫。我過去早期就看到了這個問題,在常人社會中修煉,最大的問題就是亂世時面對常人社會性的誘惑。這個問題對修煉人來講,過去是要求非常嚴格的,無論是哪一種修行看的都很重。過去如果是一個出家人在這方面犯了戒,你就別再修了。如果是哪一個神仙帶弟子在山裏修,誰要犯了這個錯,那你就永遠都完了。就這麼嚴肅的一件事情。作為大法弟子,你在大法中修更神聖,可是有的學員卻那麼不注意。不管社會上人世間的理是甚麼樣的、人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作為修煉的人是高標準、超越人的理來看待這個問題的,是按照神的要求做的。」

我是一名21歲的青年大法弟子,在此之前自己覺的自己的年齡還小,沒有接觸這些事情,所以每當學到師父關於男女關係的講法,就覺的是告誡那些在男女關係問題上走過很大彎路的同修的,並沒有向內找自己,以此來掩蓋自己的色慾之心。最近一段時間學法靜不下來,發正念完成任務、走神、勸退沒有一點成效,我知道要好好挖挖我的執著心的根了。

前一段時間,自己也曾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了想自己的執著,找出自己有很深的「求名」之心。學法的時候,一旦自己覺的悟到了比較「高」的法理,就迫不及待的心裏非常癢癢的甚至難以控制的想要告訴別的同修自己悟到的理,以此來獲得同修對我的稱讚和誇獎,甚至得到一些同修的「尊敬」。自己也常常被人誇獎:這麼年輕,卻不同於現在社會上的年輕人,還能堅持修煉,很難得,等等。因此以後的學法中,就抱著一種強烈的想要悟到高深法理的心,從而有「資本」在同修面前顯耀,被誇獎的那種感覺心裏覺的十分舒服,當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心裏真的覺的好像剛剛吃過一勺蜂蜜一樣。

在網上勸退的時候,本來一個人也沒勸退,但和同修在一起的時候總要說說:「我昨天遇到個甚麼甚麼人,甚麼甚麼態度。」心態不是坦誠的交流,而是證明自己也在講真相,也在勸退,不要小看我。甚至為自己勸退的「沒效果」找了一個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雖然他沒退,但我給他的海外的信息至少讓他了解了一些退黨的資訊,為下一步其他的同修勸他退打下基礎。(當然勸退是同修的共同努力,我只是指出自己用這種說法為自己的「沒效果」開脫,以此來達到「出名」的目地)自己在屋裏發正念的時候,雙盤的時候,心裏卻想入非非:要是同修現在來我家該多好,正好看到我這麼認真的發正念,肯定能好好的表揚我一番,目地還是為了「出名」。大家可能看到了我這顆「想出名」的心有多麼的突出了。

師父在《精進要旨》〈修者忌〉中說:「執著於名,乃有為邪法,如名於世間則必口善心魔,惑眾亂法。」我現在這種心態足以能「惑眾」了,在大家的眼裏還不錯,挺好,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於是,我把自己向內挖執著的結論定為:在名上,有了芝麻大點兒的事兒都要給別人炫耀一番,以達到別人對自己的喜歡、誇獎、表揚、尊敬。

雖然找到了這顆心,但還是覺的不夠,不切要害,有時學法還是腦子非常亂,還有甚麼執著呢?我那麼迫不及待的想在別人面前「出名」,是想在誰面前「出名」呢?想了想,全是異性,不管年歲大小。因為自己的家人親戚中,修煉的大部份是女性,至少精進的是女性。現在自己一個人生活,現在的修煉環境中還是女性多。每當自己精進的時候得到的誇獎大多來源於女性。那麼我這個「想出名」的心就可以解釋為:想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想讓異性表揚、誇獎、尊敬我的心。要是周圍都是男同修,還會這麼在意自己的形像了嗎?不會。那這就是色慾之心了。

想一想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中色慾的觀念加了多少。從小我比較喜歡一個人在屋裏看書,尤其是在下雨天的時候,雖然是男生,但是也有點「多愁善感」的性格。現在的世界名著中寫愛情故事的佔大多數,自己很喜歡一個人在屋裏沉醉在書中,讓自己隨著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而動,有時候常常被一些「海誓山盟」的愛情故事感動的潸然淚下。裏面當然也有一些很刺激你的心的露骨的黃色描寫。由此我就十分嚮往人中的甜蜜浪漫的「愛情生活」,渴望找一個美貌、疼人的伴侶相伴一生,甚至常常自己幻想和自己的「理想伴侶」兩個人在一個世界著名的蜜月勝地的情景,渴望有一個尊敬我、疼愛我、關心我的女性。

大量的這種想法必然會給自己的空間場積累大量的情慾物質。後來接觸網絡以後,常常玩一些很刺激情慾之心的小遊戲。一共看過兩次黃色錄像,這給我的打擊太大了。加上在現在的亂世裏,周圍的同學的言語談論中,以至那以後幾乎每天都有情慾的思想念頭,使自己不再清淨,學法不入心,正念弱,自己一直不斷的在縱容這種情慾。從那以後,每天一有這種想法,就自己去強制的壓制,而不是靠同化法去解體。其實是沒有勇氣去徹底的去掉情慾,也是這種情慾要被去掉自己不甘心而掙扎的表現,並沒有明確的區分這種物質完全不是真我,徹底是靠後天的所聽、所看、所說、所做而積累起來的。

我本來就對男女之事覺的十分的骯髒,因此這種念頭一出來就讓自己噁心,而不自覺的去排斥它。其實這種排斥是每個人都會排斥的,是人對骯髒的排斥,並不是自己要同化法,去情慾。這種排斥時間長了並不能去掉這種情慾,甚至會縱容。情慾就像紮在你肉裏的一根刺,當它表現出來的時候,一定要連根拔掉,不自覺的排斥而不去清除它,排斥是在壓深它,而不是在拔掉它,於是對你的傷害就越大。

這種情慾還有一個很大但不易察覺的表現,也是我重點想和同修交流的。雖然我出於對骯髒的排斥而排斥男女之事,但是卻對男女之間的「正常」感情十分的看重(加引號是覺的這種「正常」也是變異的,其實是不正常)。比如,我十分的喜歡和女生之間雖不言談但領會心意的「眉目傳情」、「用眼神交流」、「送秋波」。非常的喜歡異性對自己「欣賞」的那種眼神和目光,一旦哪位男生得到自己喜歡的女生哪怕一個「欣賞」的眼神,被我看到了,就妒忌的不行,非得找機會也要在那位女生面前表現表現,也得到她「欣賞」的眼神。因為自己的性格比較內向,所以很在意這種無言的「交流」。一旦自己得到甚麼獎項或者幹了甚麼好事,看到女生對我那種佩服和欣賞的眼神,自己心裏覺的美極了,覺的好像這就足已了,人生別無他求了。(動搖了修煉的意志。)

無論上高中、上大學,一旦到了一個新的班級,最在乎,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班的女生對我的印象。對於男生對我的印象好像不大在乎。這表面上明顯是「求名」、「虛榮」,但實質還有「色慾」。自己原來覺的把男生和女生之間看兩眼、開個玩笑說成強烈的色慾之心也未免有點過了。但學法時,學到這段法時,對這一點有了更深的認識。

師父在《轉法輪》裏講到:「過去僧人把這些東西看的很重,因為他一動念就是在造業。所以他講「身、口、意」。他所講的修身,那就是不去做壞事;修口,那就是不說話。修意,那就是連想都不想。過去在寺院中專業修煉對這些要求很嚴。我們按照煉功人的心性標準要求自己,該說甚麼不該說甚麼把握好就可以了。」

個人現階段層次的理解是:在情慾這個問題上,「修身」是最基本的,也是能不能修煉,甚至是能不能當人的底線,一旦犯了戒,做了越軌的事,是人神共憎的。我們都知道過去的修煉都是為今天大法弟子的真正修煉鋪路,那我們今天的修煉方式、成就的果位、承擔的責任,加上史前的誓約,一定要求我們比過去的修煉要嚴的多的多。過去都要求是決對不能修了,「永遠都完了」,何況是今天呢?是師父亙古未有的洪大慈悲給那些犯錯的本應不能要的弟子機會。

除了師父別的神怎麼看的?師父說:「大家想想,宇宙中的神看到大法弟子幹這種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對待你?用他們對一個將成為神的人標準要求,你一旦幹了這種事有多麼可怕?一旦誰在這方面做錯了,全天的神都會認為一定要把你打下去的,是決對不能認可、決對不能承認你的,所以你在今後碰到的難,有很多因素是那些神它根本就在往下弄你,你說這給修煉製造了多大的難度?」(《曼哈頓講法》)

個人理解是有的神根本就要往下毀你,單單因為你犯戒了,可見多麼嚴肅和可怕。對於「修口」,我理解就是不和異性隨便說開玩笑的話,那種打情罵俏的話更是要杜絕,和異性講話要講分寸,不能像和同性講話那樣隨便。「修意」,就是不要有想法,沒有淫邪的想法是必須的。但更需要修和去掉的是想得到異性「欣賞」的目光,「欽佩」的眼神,男女之間不言不語,看似文雅的「眉目傳情」,「暗送秋波」,甚至享受被異性「追捧」的「美妙」感覺,想在異性前表現自己等等等等想法,都是情慾。

我以前在學師父在「修口」中講的這段話時,誤以為以前的專業修煉要求很嚴,我們不用那麼嚴,按煉功人的心性標準要求就可以了。其實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這種在常人的誘惑中修煉是最難的,那麼師父說的「我們按照煉功人的心性標準要求自己,」其實要比過去的寺院中強制的不接觸情慾的要求更嚴,我們要在常人的誘惑面前,沒有一點情慾,甚至沒有一點不正的想法。

修煉是極其嚴肅的,師父正法進程的推進一定對我們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要在一思一念中同化大法,歸正自己。相比自己做的實在是太差勁,只是現在找到了情慾之心,再往下找一定還有其它的執著和後天形成的觀念,都是要去掉的。自己的修煉狀況也一度拖延了講真相救人,拖延了師父的正法進程。只有同化大法才能破除清除我後天形成的觀念,去掉我很壞很深的執著,達到新宇宙的標準。

請允許我和大家共勉師父的《修者忌》:


修者忌

   執著於名,乃有為邪法,如名於世間則必口善心魔,惑眾亂法。
   執著於錢,乃求財假修,壞教、壞法,空度百年並非修佛。
   執著於色,則與惡者無別,口念經文賊眼相看,與道甚遠,此乃邪惡常人。
   執著於親情,必為其所累、所纏、所魔,抓其情絲攪擾一生,年歲一過,悔已晚也。


很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同修能把自己的修煉體會寫出來,一起分享心得,共同提高。僅僅是自己所在層次的認識,頗多不足懇請同修幫我指出來,整體提高。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