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人同修受迫害,我們應該怎麼辦?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四日】目前,我們還有很多同修在監獄裏遭受著非人迫害,作為同修,特別是親人同修,能夠為受迫害的同修做一些事情,使裏面的同修減輕一些壓力。

二零零六年,我剛剛從監獄回到家裏,正好趕上被非法關押在獄中的妻子同修的接見日,我和姐姐同修一起去看望妻子。因為獄方要求街道居委會開一封介紹信,所以我提前做好了準備。可是到了監獄,惡警說甚麼都不讓我見妻子。因為自己當時還有怕心,害怕惹惱了惡警,對妻子不利,所以,雖然表面上也和惡警在理論,但是對惡警的做法並未真正否定。

第二個月。又到了妻子的接見日了。這次雖然見到了妻子,但是惡警們還是在刁難和設置障礙,它們背後的邪惡因素還在起著作用。

第三個月,馬上就要過年了,可是還沒有收到妻子的信,因為每次都是接到妻子的信後,才知道是哪一天接見,所以我一直在等著她的信。還有八天就要過年了,媽媽對我說:「你給打個電話問問,咋還不接見啊?」我給監獄打了電話,沒想到當天就是接見日,獄警在電話裏反問我為甚麼沒有去。我說「我這就打車馬上過去,請你們等我一會!」當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我家離女子監獄有一百多里路。獄警說甚麼都不答應,說太晚了。我說我必須要見,獄警說做不了主。我找她要獄政科電話,她不給。我說:「咱們換個位置想一想,過年了,誰不想見見家人?你還有沒有一點人情啊?今天我必須見!」我跟獄警在電話裏交涉了一個小時,最後獄警把電話掛了。我想,大法弟子想做的事,沒有做不成的,我說見,一定要見成功!我馬上給妻弟打了個電話,妻弟在社會上有著很廣的交際。他說「我找人吧」。過了一會,他打過電話來說明天就可以去見,我想這真是師父的慈悲,當我不再害怕邪惡的時候,師父甚麼事情都能給解決。

從那以後,我每個月去接見,面對獄警的時候,我都不再害怕,不管我的證件是否帶全沒帶全,警察們都讓我進去看望妻子,他們都會給自己找台階「他(指我)總來,都認識了,讓他進去吧!」

妻子在監獄裏從未向惡人妥協。我知道,我和妻子的每次見面,惡警們都在仔細的監聽,恐怕有甚麼問題。所以我也藉機震懾一下邪惡。每次見到妻子,我都會問她在裏面的情況。有一次,我故意對妻子說:「他們如果欺負你,你必須告訴我,我在外面,我有很多的辦法,他們也害怕家人受牽連的!以前的事過去就過去了,現在如果再有,我就對他們不客氣了」。臨近妻子要回家的一次接見中,我看到她的頭髮有些長短不齊,我對妻子說:「你的頭髮怎麼像狗啃的似的?是不是他們故意給弄的?從現在開始別剪頭髮了,就養著!」妻子回家後對我說:「你的那些話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惡警們都害怕你!」有一次惡警找妻子談話,對她說「你的頭髮別剪了,留著吧,要不你丈夫又說我們迫害你了!」

其實就是這樣,邪惡是為我們而存在著,如果我們一直是對邪惡敢怒不敢言,逆來順受,邪惡就會變本加厲。從人的角度上說,惡警不僅對我們外邊的同修瞧不起,同時對身處惡境的同修會迫害的更加厲害的,他們覺的即使迫害獄中的學員,家裏人也是沒有辦法的。站在法上講,舊勢力在迫害大法弟子的時候,還有了藉口。那麼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的心不動,師父又怎麼能幫我們呢?只有當我們真正有了正念,師父就會為我們做主!「弟子正念足 師有回天力。」(《洪吟二》〈師徒恩〉)當我們不再害怕邪惡,不再承認邪惡,邪惡自然就變的非常渺小,對我們來說就甚麼都不是了。而且師父要求我們做到整體提高,就像一個拳頭一樣,才會有強大的力量,五個手指都在用力攥緊拳頭,那就無堅不摧!

另外,在我從監獄出來之前,一直都是媽媽去看望兒媳婦,每次她都去監獄要人,不管是不是接見日,她都去監獄藉機講真相。每次她都要跟惡警說,「我兒媳婦學大法做好人,有甚麼錯?判她七年?」有一次在接見時,她告訴媳婦,不管裏面環境怎樣惡劣,一定要按照「真、善、忍」去做,這時在身後的惡警聽到了她的話,就想停止接見。媽媽借此機會大聲嚷起來,「我對她說遇事忍著點有甚麼錯?你不讓我說,你說該說甚麼呢?那我說法輪大法好?法輪大法好!法輪大法好!」其他的家屬聽到媽媽的喊聲,都轉過頭來看著媽媽。惡警們嚇壞了,但是對我媽媽也無可奈何!後來聽妻子介紹,監獄裏的惡警對我妻子說「我們最害怕的就是你老婆婆來了!」

我們的孩子年齡雖小,但每次放假去看獄中的媽媽,拿起電話就先給媽媽背頌師父的幾句講法,告訴她外面的正法進程。

姐姐同修去看望我妻子時,每次都要鼓勵她,告訴她否定舊勢力的安排,不要配合邪惡,並且把師父的講法「弟子正念足 師有回天力」背誦給她。其他同修都在家裏為她發正念清除邪惡。

妻子在監獄裏被非法關押七年,但是比較而言,她的環境要比其他受迫害的同修寬鬆許多。惡警直接跟她說:「難道你不覺的我們對你是個例外嗎?」妻子心裏知道,這與家裏人每次接見的整體配合、對邪惡的震懾和解體是分不開的。

以上是個人認識,請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