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孔子論窮通困順勿忘操守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八月十八日】孔子在陳蔡兩國受困,住在四面土牆的斗室內,坐在放有《易》《詩》《禮》等經典的坐席上,七天沒有糧食,野菜湯裏不見米粒,弟子們都面帶飢色。

孔子的弟子子路上前問說:「凡是人做了好事的,上天要用福運作回報;做了壞事的,上天要用災禍作回報。現在,先生積德行、做好事很久了,想來還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甚麼您老是處於窮困呢?」

孔子說:「仲由(即子路),來!你不明白,坐下,我告訴你。你認為有智慧的人,都是無所不知嗎,那王子比干為甚麼剖心而死?你認為進諫的話,對方一定都聽從嗎,那伍子胥為甚麼被挖出眼睛掛在吳國國都東門?你認為廉正的人,一定被信用嗎,伯夷、叔齊為甚麼餓死在首陽山?你認為忠誠的人,一定會被任用嗎,鮑莊為甚麼肉枯(餓死後只剩下枯骨)?為甚麼楚公子高,終身沒有顯達;鮑焦抱著樹枯槁而死;介子推登山自焚身亡?總之,那學問廣博、智謀深遠的君子,卻不遇時機的例子,是太多了;豈只是我孔丘呢?

「賢與不賢,在於才能;作與不作,在於個人;遇合不遇合,在於時機,死與生,在於天命。有才能卻不遇時機,即使有才能也無用。如果遇上時機,施展又有甚麼困難?

「虞舜曾在歷山耕作,在河邊製作陶器,後來很快做了天子,那是他遇上了唐堯。傅說曾背土築牆,後來解除了築牆的勞役,馬上輔佐天子,那是他遇上了武丁。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隸,背上炊具,調和五味,後來輔佐天子,那是他遇上了成湯。呂望年滿五十,在棘津(地名)賣食品,到七十歲,在朝歌宰牛,九十歲時做天子的老師,那是後來他遇上了周文王。管仲被捆起來,粘上眼睛,關在囚車裏,從囚車中被舉為仲父,那是他遇上了齊桓公。百里奚以五張羊皮的代價把自己出售,為秦伯放羊,被用作卿大夫,那是他遇上了秦穆公。沈尹天下聞名,已作了令尹,卻讓位給孫叔敖,那是因為他們遇上了楚莊王。伍子胥先前立下許多功勞,後來被殺死,不是他的智謀越來越衰退,而是因為先前遇上闔廬,後來遇上了夫差。那良馬拉鹽車、受疲睏,不是它沒有良馬的形狀,而是世人不能識別它。如果良馬遇上王良、造父,難道會沒有奔馳千里的腳力嗎?芝草蘭花長在幽深的樹林裏,不因為沒人欣賞,它就不香。

「所以說,求學問的人,不是為了顯達,而是為了在逆境中不萎靡,在憂患中志向不減退,預知禍福的來由,使內心不惑亂。聖人深思熟慮,能獨自了解,看到別人不了解和未看到的前景。

「舜也是聖賢,他南面稱帝而治理天下,只是因為他遇上了堯。如果讓他處在夏桀商紂的時代,能使自己免受刑戮,那就不錯了,又怎能居帝位、治天下呢?夏桀殺死關龍逄,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在那時,難道是關龍逄沒有智慧,比干生性愚蠢嗎?這是夏桀商紂昏暗無道的時代所造成的。

「所以說,君子應努力學習,加強自身修養,端正品行,等待適當的時機,永遠不要喪失志氣,放棄操守。」

上面的話,譯自漢代劉向《說苑》,不一定是孔子當時的原話,但也說出了一些君子為學的道理,無論順境逆境,都應堅持自己的操守。

正是:
大哉言乎,孔丘聖人!
論旨也宏,析例也精;
鞭辟至裏,入木三分;
勤學不輟,堅修內省;
百折不撓,志在正純!

(事據漢代劉向《說苑》)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