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腳本:神韻──新世紀的文藝復興 (1)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一日】

新世紀之交,哈勃太空望遠鏡穿越浩瀚的星系、星雲,穿越神秘的暗物質、爆炸的新星,來到了宇宙的邊緣。從巨人骨、小矮人的發現到超弦理論、心靈醫學,人類從新認識地球、宇宙,也從新認識自己。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般距離物質世界的真相這麼近,同時又這麼遙遠。

人類文明在脆弱的地球上飄搖欲墜。現在,是我們回頭來看人類走過的這一條崎嶇道路的時候了。

第一部份

一、文明的基石

紀元前五百年先後,古希臘和古老的亞洲大陸出現了一群智者:釋迦牟尼、老子、孔子、蘇格拉底。彷彿出自造物主奇妙的安排,這些睿智的聖者幾乎是同時出現在地球上,開創了對東方文明影響深遠的佛家、道家、儒家,以及奠定西方文明基礎的希臘哲學。同時,基督教的前身:希伯來民族創立的猶太教在紀元前六世紀有了完整的教義,《聖經舊約》前五篇經典《摩西五經》也在這段時期編成。回顧這一段歷史,這奇蹟般的巧合叫人深思。

這些智者對於生命的理解驚人地一致。他們相信在物質世界之外有一個形而上的,恆定不變的法則。對於孔子,那即是天。對於蘇格拉底,是正義的天平。對於釋迦牟尼,是物質幻象之外的永恆的法。對於老子,是沒有語言能描述的道。一直到科學革命之前,這一信念是人生活在地球上的精神基石。懷著對天道、宇宙法則、靈魂永生的信念,人類開創了輝煌的文明,在地球上生活了數千年。

二、東方古國的金鑰匙

在這數千年中,多少帝國興起而又衰落:古埃及、巴比倫、古希臘、羅馬帝國、古印度一一覆亡,被入侵的文明取代。古老的東方帝國: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五千年文明一脈相承,倖存至今的文明古國。

科學革命之後三百多年來,人類文明經過了天翻地覆。在科技文明陷入困境,人類努力尋找出路的今天,我們不禁思索:或許,中國這古老的文明倖存在大地上,是為了一個神奇的目的?當人類集體迷失在現代文明的廢墟中,有如一支金鑰匙,這東方古國是人類理解自身生命的一條珍貴的線索。

古代中國以天為生存的大背景。象形文字裏,正面、大寫的「人」站立在地上,加上昂然的頭,成為「天」。也就是說:中國文化賦予人最大的重量。「人」直接通「天」 - 這獨一無二的信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核心,形成了天人合一至今不衰的生命哲學。

在聖王時代,祭祀天的盛大樂舞使得鳥獸率而舞之。世界上極少有一個國家如中國那樣,以不具像的天為祭拜的對像。而在道家中,道無形而貫徹萬有,「無為而無不為」。這無為的天道深深刻印在古人的意識中,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美學,也成就了中華文明穩定、平和的性格。

秦統一中國後,漢帝國立下的儒家治國傳統延續了兩千多年。即使在蒙古、女真族統治的元、清,儒家的道統依舊被選擇性地採用。極力漢化的清代更是尊崇儒學,好學的康熙在少年時曾經夜讀《四書》至咳血。

從天子到庶民,人生活在「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天地之間。孔子遵從的天命、《道德經》中不落言筌的道是一切的源頭。皇帝的權柄也是來自於天,身為天子,他直接對天負責。古代智者所深信的統領萬有的法則貫徹在中國人的治國、生存之道中,經過了數千年而沒有失落。

紀元七到九世紀是大唐盛世,古代中國的黃金時期。海納百川、泱泱大度,融和了西北遊牧民族雄健的心魄和漢民族豐饒的精神,給後世留下了瑰麗的藝術寶藏和多元的佛教、道教文化。長安城內的大雁塔藏有玄奘從天竺萬里取來的貝葉經、佛像,俯視著腳下穿流而過的行人、貴族的馬車、騎馬的唐人。

大唐是當時亞洲的經濟文化中心,東亞、西亞、中亞的商旅、僧侶來到長安、洛陽,把中土璀璨的文化帶向四方。從漢化了的佛教、儒家哲學、漢字到生活、文物,大唐把東方獨特的精神文明傳遍了亞洲。平安時代的日本吸納了大唐文化、儒家哲學,形成別具一格的東瀛文化。而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經由漢、唐的傳播,流傳深遠。神秘的印度古國和唐帝國攜手,催生了佛法在世間的流布。

以唐帝國為中心,形成了依循自然、虔敬天地、神佛的東方文明。

三、歐洲百年中國熱

當中國由大唐步入了繁華的宋朝,歐洲經歷了蒙昧的中世紀早期、十字軍東征。而當歐洲度過了黑死病、文藝復興,正要大步邁向啟蒙時,中國經歷了元朝、明朝,進入了滿清。當時,清帝國是東方最強盛的帝國,她的版圖面積是歐洲國家的總和。

就在這時,東西方之間有一次奇妙的交會。1685年,路易十四從法國凡爾賽宮派遣六名國王數學家歷經海上、陸上的險阻,三年後,其中的五名終於抵達了遙遠的東方帝國。那時正是康熙盛世。

每天,這些長髯的耶穌會士入宮向康熙講授幾何、天文、物理,並歷經十年繪製了《皇輿全覽圖》:中國第一張實地勘察繪製的地圖。康熙甚至仿效路易十四,建立了中國第一座皇家科學館:蒙養齋算學館。

然而,這一次交會最重要的意義不是西學進一步傳入中國,卻是長達一百年的歐洲中國熱。各國傳教士介紹中國文化習俗的書信、苦心譯介的典籍,一船船載滿了絲綢、青花瓷、鑲玳瑁屏風的商船抵達歐洲,歐洲人親眼看見了傳說中東方帝國豐饒的文明。

萊布尼茲所言「剛剛脫離了野蠻狀態」的歐洲人對這維持了數千年穩定的古老帝國十分驚豔。桀驁不馴的伏爾泰直言:「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的悠久古老能如中央帝國一樣有著雄辯的明證。」「我們之中有人出於憤怒稱他們為無神論的帝國。殊不知他們所有的法律都是建立在對上帝、對報恩者和復仇者有充份理解的基石上的。中國人有最完美的道德科學,他是科學中最重要的。」

透過與中國智者、孔門弟子在想像中的對話,伏爾泰破除西方中心論的思維框架。多年來,他在書齋中只懸掛孔老夫子的畫像:「在這地球上曾有過的最幸福的、最值得人們尊敬的時代,是人們遵從孔子法規的時代。」

路易十四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在巴黎擔任外交官。對於中國,萊布尼茲有著比啟蒙學者深切的體悟。他認為儒家哲學中的「天」、「理」指向宇宙的第一因,和天主教的上帝遙遙呼應。同時,他深信東西方之間彼此相互依存:「天意要使中國和歐洲這一雙文明程度最高的(也是距離最遠的)民族把手探向彼此,一步步使位於它們之間的各民族過上更合乎理性的生活。」

「我們從前誰也不相信在這世界上還有比我們的倫理更完善的立身處世之道,更進步的民族存在。現在,東方的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

「我們才需要來自中國的傳教士」- 萊布尼茲熱情地宣稱。他寫信給路易十四,要求依據象形文字造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文字符號,並寫信給康熙表示訪問中國、加入中國籍的意願。對於正在思索一條文明新道路的歐洲學者,這遙遠的東方古國有如一個充滿了驚喜的烏托邦。

一場熱烈的中國風捲了起來。昂貴的青花瓷成為法國貴族地位與財富的象徵,歐洲皇族以穿中國絲袍、舉辦中國茶會為時尚,從英倫半島、普魯士(德國)到俄羅斯,蓋起了一座座美麗的中國花園、亭子、巴洛克式的中國村莊。在高大華貴的英國皇家宴會廳,四壁上懸掛著穿一身長袍、辮子垂背的清朝官員的巨幅畫像。在當時的歐洲人眼中,穿絲綢、有禮的中國人是優雅和文明的典範。

如此,儒家的道德哲學被視為當時宗教紛爭頻繁的歐洲的楷模。在有失偏頗、「拿來主義」式的挪用下,孔子成為啟蒙學者的「守護神」。中國平等的教育、選士制度並促成了日後英國的教育改革。十八世紀,法蘭西學院創建了漢學研究中心;《易經》進入了歐洲學者的知識領域,拓展西方思維外的另一向度。

從哲學思潮、風尚、教育到生活,中國在歐洲刻下了深遠的印痕。許多歐洲人對中國如癡如醉,甚至抵達了宗教的高度:「中國,世界上最高貴的地方,宇宙的中心點,在所有陽光得以照射,萬物得以存活的地方,那是最榮耀的帝國。」(《那法瑞修士遊記》)


(待續)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