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觀念的體悟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在改字過程中修去人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同修由於忙,叫我幫忙把字改一改。裏面大部份是改好的了,只是有一些貼錯了。我從明慧網從新下載更新的《轉法輪》,從第一頁開始,一邊讀一邊一個字一個字的對照,發現了許多漏洞,比如:「照像」的「象」,裏面貼的字是「象」,還沒改過來,「練」與「煉」,有些地方貼錯了,「好像」的「象」貼成了「象」等等。在改的過程中,感到自己學法很入心,從而悟到了一些法理,比如:怕執著也是一種怕心,怕顯示心,怕歡喜心,怕色慾,怕自己修的不好,等等。凡是人心一冒出來,自己就怕,或者擔心,或者消沉:修了這麼久了,怎麼還這樣啊?執著心還這麼多啊?怎麼我修的這麼差?其實這是對法認識不足所致。師父在《無漏》中告誡我們:「可是修煉就是為了提高,你已經能捨此執著了,那麼為甚麼不把怕執著本身也捨掉呢?捨它個無漏其不是更高的捨嗎?」我悟到:一個王不會為這些所謂的執著心煩惱的,它們冒出來,就將它們解體,如果它們不冒出來,還不知它們躲在哪兒呢!轉變了觀念,一下子豁然開朗,也感到自己空間場一下子天清體透。

修煉環境

丈夫不修煉,從他開始反對我修煉大法到支持我修煉,也是我提高的過程,特別是轉變觀念的過程。如果心裏把他當作是丈夫,那麼自己就是妻子,在家從夫,他說了算,這是人的理;如果心裏把他當作是自己的眾生,那麼我就是他的王,我用王對眾生的慈悲去對待他。轉變了這個觀念,我對他漸漸的也就沒有了情,取而代之的是慈悲,他的干擾也就越來越少了。

我的孩子是我親手帶大的,婆婆從來沒有幫忙,不但沒有幫忙,還指手畫腳,丈夫的姐姐更是這樣。我與丈夫爭吵,多次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有時也知道可能是上輩子欠的,該還的就還,互不相欠最好。丈夫的姐姐是在我結婚三年後才結婚的,所以孩子比我的小。她有固定工作,暑假就想讓我幫她帶孩子。我的怨恨心一下子就上來了,七年谷八年糠都往上翻,我想帶孩子也會影響我做三件事啊。這件事折騰了我好久:帶嘛,太便宜她了,而且又浪費時間;不帶嘛,覺的自己的怨恨心沒去,不像真修弟子。師父啊,弟子該怎麼辦呢?弟子無怨無執,一切由師父安排。最後在一次集體學法中,師父點醒了我:證實「一人煉功,別人要受益的」(《轉法輪》),她是你的眾生,你不應該讓她受益嗎?於是我答應了,丈夫很高興。小孩在我家的那幾天,很乖,不會影響到我。通過這件事,家裏人在我身上看到了大法的美好,我感受到她們的心中充滿歡愉、喜悅,我悟到:師父真的就在我們身邊,大法弟子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要發自內心的請師父開示,師父就會通過某種形式點化,有時借身邊人的嘴,有時會一句法反映到你的大腦中,有時在睡夢中。知道怎樣去修煉了,我們才不會走彎路,不會輕易被人的觀念所帶動。

在救人中轉變人的觀念

去年我開始用手機講真相,以發彩信為主。因為是手動的,所以比較慢。幾個月前聽同修說智能手機可以自動發,而且效率高,我就請協調人安排一部給我。過了幾天,協調人拿來手機說:「這部手機是山寨的,比較便宜,原裝的已經沒有了,你去試一試,看看質量怎樣,如果太差,再托人買一部原裝的。」我試了幾天,發送失敗的次數很多。

於是我就向內找:山寨機真的這麼差還是我的心態不純淨?我到底是在救人還是在試機?我把試機擺在了第一位,而且在做的過程中沒有發正念!於是我從新調整心態,出門之前先發正念:讓我的手機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讓彩信暢通無阻,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的發揮救度眾生的作用。結果,發送失敗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而且一張卡至少能發五、六百條彩信。有一次上天地行技術論壇,無意間看到一條消息,說這牌子的手機不能自行改串號,而且發彩信的效果不是那麼好,但它的山寨機卻能自行改串號,發彩信的效率也很高。我的心一下子亮堂了:我們不能看它山寨不山寨的,得看它的實效,「要是有一部原裝的該多好!」這個心「唰」一下子就沒了。我想起了《轉法輪》中的一句法:「我們不能看表面的工具,得看它的實效。」感謝師父的點化!我悟到:其實師父早就安排最好的給我們了,就看我們這個觀念怎麼轉,用一顆甚麼心去對待。

修了十幾年,我覺的轉變人的觀念特別重要。師父在《論語》中已經告訴我們:「如果開闢這一領域,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常人的觀念,否則,宇宙的真相永遠是人類的神話,常人永遠在自己愚見所劃的框框裏爬行。」在《精進要旨》〈警言〉中也有告誡:「你們不改變常人那千百年來骨子裏形成的人的理,你們就退不掉人的表面這層殼,就無法圓滿。」那麼,哪個才是真我呢?師父在《為誰而存在》一文中已有點化:「其實人除了先天的純真之外,一切觀念都是後天形成的,並非是自己。」由此我悟到:先天的純真就是真正的我,其它的都不是我。大法弟子要守住這個「純真」。平時頭腦裏冒出來的一思一念純真嗎,善嗎?如果不純真,不善,那一定不是我的,我不要它, 解體它。

以上只是我個人所悟,層次有限,請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