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納粹的社會團體與共產黨的群眾組織

——漫話共產黨和納粹(四)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七日】通過把不同的人納入不同的社團組織,共產黨和納粹在他們各自統治的國家裏,精心構建了一個極為相似的,以自身為核心,輻射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機構重疊、組織繁雜、管制嚴密的巨型社會控制網絡。它就像一個巨大無比的「黑洞」,把人們最基本的自由和尊嚴全都吞咽了。
──題記

(接上文《殺人者的琴聲與施暴者的狂笑》

前進,前進!
喇叭嘹亮響徹。
前進,前進!
青年團無所畏懼。
德意志啊,即使我們倒下了,
你仍繼續閃耀。
前進,前進!
無論目標多麼高,
青年團奮鬥到底!

旗幟保護我們前進的方向。
每個人向未來前進。
為了希特勒,
超越黑暗與苦難,
在青年團的旗幟下,
為了自由和生活,我們前進。
新時代的象徵。
悠久的旗幟引導我們。
正是這樣,這面旗幟永不滅!

……

這首著名的希特勒青年團團歌,在納粹時期的德國青年中曾十分流行。希特勒青年團是那個時代德國孩子唯一可以加入的社會團體,囊括了童年、少年和青年三個不同的年齡層次。按規定,男孩子6歲到10歲加入青年團當學齡團員,算是青年團的見習期。滿10歲後,在通過了體育、野營和納粹化歷史方面的適當測驗之後,升入少年隊。14到18歲,再正式加入青年團。與他們相似,10到14歲的女孩組成少女隊, 14到18歲的則編進德意志少女聯合會。

1936年新年伊始,希特勒青年團領袖巴爾杜﹒馮﹒席拉赫宣布,這一年將是「德國少年隊年」,年滿10週歲的德國兒童,都必須「自願」加入少年隊。到4月19日,席拉赫通過電台興奮地宣布,90%的兒童遵從了他的命令,「自願加入少年隊」,「整個年輕的德國今天是一個由忠誠的誓言鏈接在一起的騎士團。」

1939年3 月,納粹政府又發布了一項法令,按照青年被征入伍的同樣方式,強征全部青年加入希特勒青年團。不聽話的父母受到警告:除非讓他們的子女參加,否則將把他們的子女奪走,安置在孤兒院或其他收養所裏。據資料記載,希特勒上台的頭兩年,就將400萬名青年納入了希特勒青年團,這幾乎佔了10歲至18歲青少年的一半。到1938年初,希特勒青年團已有團員700萬人,而到了1939年初更是增加到了870萬人。

希特勒青年團是個準軍事化的組織,它的座右銘是:「下命令吧!我們服從。」孩子們在青年團裏不僅要受到野營、體育和納粹思想方面的系統訓練,甚至還有當兵的系統訓練,女孩子也不例外。鍛練身體,是因為日耳曼民族「只有成為最強者才能夠生存,才能統治其他劣等民族」;參加軍訓,是因為「需要德國青年掌握槍桿子就如同掌握筆桿子一樣熟練,在未來的戰爭中打敗一切敵人」;參加集體活動,是因為要教育青年「你是微不足道的,人民才是一切」,而代表人民的只有帝國元首。通過組織少年隊講故事、做集體遊戲、歌詠比賽;組織女孩子們進行「信仰與美麗」的團體操和健美表演;組織男孩子們開展野營軍訓,越野賽跑,十項全能運動;組織全體希特勒青年團員身穿制服拿著募捐箱,為需要「幫助與救助失業者及退休老人」進行募捐和收集衣服與舊物等項活動,納粹將民族主義的毒素一步步地注入到德國孩子的血液之中。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把他們培養成希特勒和民族社會主義的忠實信徒,牢牢地綁在納粹的政治戰車上。希特勒深知「掌握了青少年,就掌握了未來」,早在掌權之初他就說過:「當一個反對者說,『我不會投向你那邊的』,我就平靜地說,『你的子女已經屬於我們了──你算甚麼?你是要死的。但是,你的後代現在站在新陣營裏。在一個短時期後,他們就將不知道別的,而只知道這個新社會。』」不能不承認,希特勒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當然,納粹想要控制的絕不只是孩子,而是所有德國人。希特勒不能容忍民眾游離於他的權力之外。在他看來,必須「把民眾帶入神聖的集體自我主義即國家中去」,無論是兒童、少年,青年和婦女,還是工人、農民、商人和企業家、知識份子和學生,都必須接受納粹黨的領導;而且,他們的工作勞動、文化教育、思想信仰,言論社交以至婚姻娛樂,也都應該受到國家的干預和管理。因為沒有對群眾的嚴格領導,就不能進行任何重大的歷史決斷。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形形色色的具有壟斷性的官方社會團體和協會紛紛應運而生青少年有希特勒青年團,婦女有納粹主義婦女團,工人、企業主和管理人員有勞工陣線,文化工作者有德國文化協會,教師有德國民族社會主義教師協會,法官有德國民族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協會,公務員有德意志公務員聯盟、醫生有納粹主義德意志醫生聯盟,連紅十字會這個戰火都不得侵擾的機構都劃歸黨衛隊領導了。

1933年11月根據希特勒的意圖成立的德國文化協會,下轄文學、音樂、電影、戲劇、廣播、美術,新聞7個協會,各協會的會長統統由納粹政府的高官或親納粹的文化人擔任。按照德國文化協會章程規定,它的目的是「為了推行德意志文化政策,必須使各方面的創造性藝術家都集合在國家領導下的一個統一的組織中,不僅必須由國家決定思想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發展路線,而且還必須由國家領導和組織各種專業」,以保證所有的文化活動都符合納粹主義思想,為納粹的黨文化服務。章程還規定,只有具備雅利安血統並在政治上同當局保持一致的人,才能參加德國文化協會所屬的協會,只有會員才能從事文化工作,包括「生產、複製、在思想上或技術上加工、傳播、保護、推銷以及協助推銷文化財富」的工作。(英國 J.M裏奇《納粹德國文學史》,文匯出版社, 第81頁)這就意味著德國境內的每一個文化人,無論是作家、記者、播音員,還是演員、導演、畫家,雕塑家,總之凡是與文化、文學、以及藝術沾邊的知識份子,如果不投靠或是被迫加入納粹的文化組織,成為體制內的一員,他(她)就根本無法進行上述文化活動,無法進行文學或是藝術創作。

學校也一樣,全國中小學教師中,97%都加入了民族社會主義教師聯盟。聯盟的章程規定它有「責任按照民族社會主義的理論對全體教師實行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一體化」。大學的自治地位被取消,各高校校長和系主任改由科學、教育和國民教育部部長任命,每個大學都成立了包括全體教師在內的大學教師協會,直接受民族社會主義大學教師聯盟的統一領導。大學教師的思想受到了嚴密的控制和同化,大學教育因而也變得死板而單調。

就這樣,通過組建各種官方社會團體和協會,充份發揮它們的作用,納粹政權成功地把具有不同年齡、職業和背景的德國人,通通都織進了一張無所不包的大網之中,個人自由因此被壓縮到了近乎於無的地步。誰想從這張網裏逃出去,擺脫它的控制,簡直就比登天還難。

與納粹黨相仿,共產黨在其統治的國家裏,也按照年齡、職業和社會背景等等,成立了眾多官方社團,少年有少先隊,青年有青年團,婦女有婦女聯合會,工人有工會,搞文化的有文聯,從事科技的有科協──在共產黨的詞典裏,它們通常被稱為「群眾組織」。

就說中國吧,進了小學,就必須加入少先隊。雖然少先隊的隊章明確規定:「凡是七週歲到十四週歲的少年兒童,願意參加少年先鋒隊,願意遵守隊章,向中隊委員會提出申請,經中隊委員會批准,就成為隊員」,也就是說,加入少先隊應該是自願的,不應附加其它任何條件,但實際上,入隊時通常都是集體加入。誰要不入,就會被老師和同學另眼相看。在這種壓力下,有幾個孩子敢不「自願」呢?

入了少先隊,當然就要參加少先隊的活動。搞活動時,少先隊員經常要唱隊歌,歌名叫《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歌中唱到: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
愛祖國,愛人民,
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
不怕困難,不怕敵人,
頑強學習,堅決鬥爭,
向著勝利勇敢前進,
向著勝利勇敢前進,前進!
向著勝利勇敢前進,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共產黨為甚麼要把小學生通通拉入少先隊?就像這首歌唱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把他們從小就塑造成「共產主義的接班人」。

如果說少先隊是「少年兒童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那麼共青團就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少年兒童畢竟年紀還小,雖說在少先隊裏學了點共產主義,但印象不會太深,所以到了中學,就得讓他們加入共青團,繼續接受「共產主義的教育」,讓共產黨的思想在他們心裏紮下根,以便為黨提供足夠的後備力量和新鮮血液。

中共團中央組織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少先隊員約1.3億,共青團員7543.9萬名。入了少先隊和共青團,當然就在中共的直接掌控中了。

作為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官方社會團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文聯」)的觸角涉及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其中包括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雜技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等幾十個協會。

中國文聯章程對文聯的性質和宗旨是這樣規定的:「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全國性的文藝家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全國性的產業文學藝術聯合會組成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文藝界的橋樑和紐帶,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宗旨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動員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遵守憲法和法律,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致力於繁榮我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事業,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可見,文聯純粹就是共產黨控制文藝工作者和文學藝術創作的政治工具,文聯下屬的各個協會其實就是黨管理各個文藝領域及其工作者的專業管道。

事實也是如此。在中國,中共對各個文藝領域的旨意往往都是通過文聯下屬的各個協會傳達至文藝工作者的。尤其是在毛澤東時代,任何一個從事文學藝術創作的人,要想走紅,要想獲得黨和政府的好評和支持,加入文聯並自覺接受其領導是必不可少的。

與少先隊、共青團和文聯一樣,甚麼工會啊,婦聯啊,科協啊,或者其它的甚麼協會,說到底都是共產黨控制各行各業民眾的一種政治工具。成立工會是為了控制工人,成立婦聯是為了控制婦女,成立科協是為了控制科技工作者──形形色色的「群眾組織」猶如一根根捆綁百姓的繩索,有了它們,「黨和政府」還怕草民們逃出自己的掌心嗎?

通過把不同的人分門別類地納入不同的社團組織,納粹和共產黨在他們各自統治的國家裏,精心構建了一個極為相似的,以自身為核心,輻射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機構重疊、組織繁雜、管制嚴密的巨型社會控制網絡。這樣的怪物,翻遍古今中外的歷史,也找不出第二個。它就像一個巨大無比的「黑洞」,把人們最基本的自由和尊嚴全都吞咽了。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