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裏尋他千百度 最佳組合在何處?

——創作題目和導語的方法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九日】說到創作好的題目和導語,初學寫作的同修,確實有點不知所措,在這裏我們簡單談談具體操作的小經驗。

「眾裏尋他千百度」──全面搜索「元素」

從原始素材中,搜索哪些素材最適合作為開頭,列舉出來;如果感覺難度太大或沒有思路,可以先寫出整體文章的幾個部份,再縱觀全篇,找出有可能作為題目和導語的元素。

西方新聞界衡量新聞價值的標準大致有:時效性、異常性、影響性、接近性、顯著性、人情味、實用性、娛樂性,大陸有人總結為: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衝突性、趣味性,我們都可以參考,看看我們寫出的題目有沒有這些屬性。

另外,我們在平時的講清真相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教訓,所以,除了常人的一些要點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哪個素材最能澄清事實、哪句道理可以一語中的、哪個情節可以打動讀者。

搜索、分辨哪些是「題目的元素」,這對(常人)記者來講需要有新聞敏感性、有辨別新聞的能力,對於我們大法弟子來講,需要有講真相的智慧和經驗(平時經常面對面講真相),否則,就會丟下重要的元素或看錯重要元素。

最佳組合在何處?──傾心組合「元素」

搜索到你鎖定的幾個元素後,還要動腦筋,把這幾個元素組合到一起。下面舉例說明:

原文:《歷種種酷刑鄭立彬含冤離世》

佳木斯市法輪功學員鄭立彬遭受了中共當局的種種酷刑。中共當局用來栽贓陷害法輪功的「拋屍案」,鄭立彬先生是知情者,當局為封其口,對他實施的酷刑更是令人髮指,導致鄭立彬多次出現生命危險,最終於二零一零年六月一日離開人世,年僅三十八歲。

小議:題目是以「酷刑」「含冤離世」來作為衝擊力的,但縱觀全文,發現鄭立彬是央視「拋屍案」知情人,剛剛38歲,英年早逝,這兩點是令人關注和讓人驚詫的,這不僅吸引讀者,而且揭露文章的「重量級」就大了,力度也會更大。

因為題目比導語的位置更重要、更明顯,所以,就要在第一時間(也就是題目中)就表現出來。

「酷刑」、央視「拋屍案」知情人、38歲早逝,這三個元素應該組合到一起,這裏建議的題目是:《酷刑之下 央視「拋屍案」知情人38歲離世》。

「含冤」一詞被「減肥」剪掉了,因為題目信息量太大的話,讀者反而弄暈了,而且,是「酷刑之下」,所以,「含冤」就可有可無了。

如果感覺事實本身還不夠震撼,或可讀性不夠,可以再參考《「濟公吃肉」譜前奏》交流文章中的舉例形式,再次構思、組合幾個題目。

也就是說,我們要全力「掃描」所有素材,挖掘有價值的元素,第一時間呈現給讀者。

另外,每件迫害案例都有著與其它案例不同之處,我們寫作的時候就要考慮有所側重,揭露出更多不同側面的東西,否則,揭露迫害的稿件常年雷同、千人一面,就有可能失去一部份讀者。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