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法中成長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三年九月三日】我是一九九五年得法的大法弟子,那一年我上小學二年級。現在想想我可以說整個童年都是在大法的薰陶下快樂健康的成長的。一九九九年七二零之前,我幾乎每天早上都跟媽媽去附近的煉功點煉功,然後去上學,晚上放學也是先去煉功點,先煉動功,再煉靜功,然後再回家。幾乎每個週末的大型弘法我都跟著大人們一起參加,近的就去當地的公園,遠的還去過農村。那時的我真的處處以法來要求自己,修得很精進,是個真正的大法小弟子。

一次脫胎換骨的經歷

記得在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有過一次重大的消業狀態。高燒,渾身起小紅包。那時已經上不了學了,我就跟著媽媽去同修家學法,同修們讀法,我清醒的時候在旁邊聽法,不清醒的時候就昏睡過去。臉發燒成紫紅色,用嘴巴大口大口的呼吸。媽媽是同修,也沒給我量量體溫。現在想想,其實那個時候媽媽心放的也挺好。我的爸爸、奶奶(未修煉法輪功)知道後非要把我送醫院去,我死活也不去,現在想想那個時候我並不懂甚麼法理,就是正念很足,一心覺得自己是大法弟子,有師父管,我一定沒事。所以那時無論如何我也不去醫院,也不吃藥。因為這件事情,還挨了打。

就這樣大概一週以後媽媽帶我去同修家學法時,同修有幾個已經不認識我了,連著問媽媽我是誰。那個時候我的身體從頭到腳趾縫,開始暴皮。臉、渾身都抽抽巴巴的,跟老太太似的。大概又過了幾天,我原本比較黑的皮膚,變得白裏透紅,跟個瓷娃娃一樣。就這樣,我沒有去醫院,沒有吃藥,神奇般的將身體蛻變到最好的狀態。

事後有幾個同修跟媽媽說,他們其實當時看見我那樣都動心了,怕我熬不過去,看我能恢復的這麼快這麼好,也增強了他們堅定修煉的決心。其實我知道,如果沒有師父,沒修大法,我絕對不會在短時間內將身體恢復的這麼好,並且整個人好像都改變了一樣。如果沒有師父,沒有大法,很可能身體裏這些不好的東西會在以後變成很大的麻煩。

在我的記憶裏,清楚的記的一九九九年那年的夏天,謊言鋪天蓋地。有一次我跟媽媽以及當地的同修去我們所在地的政府門前和平請願,我們去晚了,整個政府廣場裏都是前去請願的大法弟子,他們整齊的一排排的站著,就像每天煉功時那樣,包圍著他們的是非常非常多的士兵。我們使勁的往裏擠,但他們不讓我們進去。當時身邊就有同修哭了,我還小,並不懂要發生甚麼,我只是知道我會跟媽媽一直修煉到底,不管發生甚麼事情。

脫離大法 嘴歪眼斜

漸漸的我長大了,內心深處也知道自己是大法弟子,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精進,常人心也越來越多。大學畢業那年,由於我不守心性,不好好學法煉功,讓邪惡鑽了空子,出現常人中的「嘴歪眼斜」。這件事情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一直以來,我很愛美,愛打扮,這種狀態一出現,我真的快要崩潰了。媽媽知道後讓我自己選擇,是去醫院針灸還是在家好好修煉。

從新修煉

我冷靜下來,想起師父的一句話「無脈無穴」。我就想,修煉人已經無脈無穴了,針灸往哪紮呀。師父說:「我們煉功中來了劫難的時候,你還把自己當作常人,我說你的心性那個時候就掉到常人那兒去了。」[1]我就堅定下來,我要好好的修煉,我是師父的弟子,我一定會沒事的。「修煉中無論你們遇到好事與不好的事,都是好事,因為那是你們修煉了才出現的。修煉者不能帶著人心、帶著業債、帶著執著圓滿。時間會使金子越磨越亮。」[2]看到這我覺得是師父在鼓勵我。於是我恢復了每天學法、煉功、發正念、修心性。

每天我都會照鏡子,後來悟到,這也是顆執著心。鏡子裏的我要是好轉了,我就非常開心,要是發現沒有好轉,我就灰心,甚至擔心不會好。「越害怕,就越像病似的,非得把你這個心去掉不可,讓你接受這次教訓,從而去掉恐懼心,提高上來。」[1]看到這,我渾身一震,我覺得這不就是說我呢麼,為甚麼我的臉不好啊,那是因為我沒有做好,有那麼多執著心,不去掉以後可怎麼跟師父回家呀!師父說過「相由心生」[3]。是啊,我成天愁眉不展的,怎麼能好呢?為甚麼我的臉不好呢,那是因為我的心它有問題!臉不正了,不就是心也歪歪了麼?

回想起大學的幾年,我跟常人有甚麼區別呀?爭鬥心、歡喜心、看不起別人的心、妒嫉心等等等等。跟真修大法弟子相比,我實在太差勁了。我每天學法、煉功、發正念、向內找,不知不覺中,我的臉就好了。當然這期間有很多是需要我修的,這件事情真的給了我一個非常大的教訓。不學法煉功,能算是修煉人麼?不是修煉人,師父能管我們麼?「弟子正念足 師有回天力」[4]。當我真的正念產生,不去想它了,一心只想好好去修煉,師父就會為我做主。

想想這幾年的修煉,真的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甚至現在我還是有很多的常人心,我會逐一改正去掉的。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三》〈芝加哥法會〉
[3]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十》〈在大紀元會議上講法〉
[4] 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二》〈師徒恩〉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