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為官仁善 災害絕跡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一)借住在車棚裏的清官 野獸都不給他添麻煩

南北朝時,南梁的孫謙,不受百姓的饋贈,非常清廉。每次離職從官府搬出後,因沒有私宅,就只得借官府的空車棚居住。

天監六年,孫謙擔任零陵太守。之前,該郡多有猛獸,孫謙到此地上任後,傷人的野獸就絕跡了。孫謙離任的當夜,野獸就又出來害人了。

孫謙升官到「光祿大夫」的高位,活到了九十二歲的高壽。

可見,如此清官,必然得到上天的眷顧,連野獸都不忍心給他添麻煩啊。

(二)為官仁善 蝗蟲不敢為害

漢朝的魯恭,在肅宗時,擔任中牟的縣令。用善德教化百姓,百姓信服。

建初七年,郡國蝗蟲傷害莊稼,不入中牟地界。

河南的長官袁安聽說了,懷疑蝗蟲不入中牟的事不實,派使者核查。

使者到了中牟地界,看到有野雞,從桑樹下悠閒地走過,一點不怕人,旁邊有兒童。使者說:「孩子,你為何不捕野雞呢?」兒童說:「野雞方將孵育小雞。」

使者感歎:「蝗蟲不犯境,是一奇異之事;連小孩子都有仁心,又是一奇異之事啊。」

當年莊稼大豐收。袁安對皇帝上報了魯恭的善政。魯恭被升為司徒的官職,獲得了八十一歲的長壽福報。

當一個地方官把百姓教化的,連小孩子都有仁心。一個人人都有仁心、道德標準很高的地區,怎麼會不平安、豐足呢?

反觀當今的大陸,小鳥別說在人身旁悠閒的走過,只要有人靠近,就會驚起、飛走,非常怕人,如同「驚弓之鳥」。當人們被無神論突破了道德底線,甚麼都敢幹、甚麼都敢吃時(例如:捕鳥吃),人與自然和諧的景象,就不再存在了。人沒有仁善之心,對別人狡猾、奸詐,怎麼能指望別人對自己有善心、不奸詐呢?所以,假貨、欺詐泛濫,污染遍地,社會怎麼會安定、土地怎麼會富饒呢?

(來源《為政善報事類》元代「葉留」著)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