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羅馬帝國因迫害基督教而滅亡(上)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四月三十日】

目錄:

(一)殺害耶穌
(二)尼祿焚羅馬 迫害基督徒
(三)奧勒留與安東尼大瘟疫
(四)德修與西普裏安瘟疫
(五)最後的瘋狂與懺悔
(六)君士坦丁
(七)歷史的警示

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的教訓總是在一次次重演中,警醒著後人。

翻開基督教初期的歷史,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往事,給今天的人類留下了鑑證。

(一)殺害耶穌

西元前64年~西元前17年,愷撒和他的甥孫屋大維,逐步廢除了共和制,建立了古羅馬帝國。

約西元33年,繼任帝王統治下的猶太人地區,在猶太教祭司的誣陷和控告下,古羅馬總督被迫刑訊耶穌,並按猶太人群的呼聲把耶穌釘上十字架。由此開始了對基督信仰的迫害,也開啟了歷史的噩夢。

(二)尼祿焚羅馬 迫害基督徒

西元54年,尼祿即位。尼祿是古羅馬最荒淫殘忍的帝王,他殺人如麻,包括殺死生母、兄弟和兩任妻子。西元64年尼祿為擴建皇宮(當時難以拆遷皇宮周圍的民房),火燒羅馬城,而後嫁禍於基督徒,造謠煽動羅馬民眾加入迫害。大批基督徒被殺,被投入鬥獸場,在羅馬人的注目和呼喊聲中,被猛獸撕裂……他還命人把基督徒與乾草捆在一起,並排綁在花園中,作為夜間遊園會的火炬。

這場瘋狂的迫害,也給尼祿和羅馬人民種下了禍根。西元65年古羅馬爆發瘟疫(後人有學者認為是重症瘧疾)。西元68年,國內起義,羅馬城暴動,尼祿在逃亡中自殺,那時他31歲。

圖1:《基督殉道者最後的祈禱》
圖1:《基督殉道者最後的祈禱》 ,描述了羅馬帝國殘酷鎮壓基督教徒的情景:競技場周圍的柱子上,左邊是遭受火刑的基督徒,右邊是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徒,中間的一群基督徒,在被猛獸撕碎前祈禱。

(三)奧勒留與安東尼大瘟疫

繼任的帝王們仍然延續對基督徒的迫害,他們不相信迫害信仰會給國家、給人民、給自己招來惡報,更不相信那場瘟疫是上天的警告。基督教一直被定為非法,有的地方長官嚴厲鎮壓甚至殺戮,也有的官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鬆時緊的迫害持續近300年,籠罩羅馬的瘟疫也陰魂不散。

西元161年,奧勒留(Aurelius)登基。儘管後人把他稱為賢帝、哲學家、軍事家,但是他掀起的對基督徒的大迫害,註定了他的悲劇,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斷送在他手中──這和中國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柴榮很相似,柴榮也被後世稱為「英明之主」,也是戰功赫赫,也是迫害信仰(柴榮在全國「滅佛」),也是在戰爭中暴病、速死,並葬送了國家。

尼祿的迫害只是在羅馬城裏,而奧勒留要在全國鏟除基督教,他下詔把基督徒的家產判給告發者,利誘全國人去搜尋、告發基督徒。政府用種種酷刑,強迫基督徒放棄信仰,不放棄就被斬首或扔進鬥獸場被猛獸撕碎,還讓人觀看取樂。

西元166年,一場大瘟疫降臨了,史稱「安東尼瘟疫」,橫掃全國。史書上的記載觸目驚心:「因無人埋葬而在街道上開裂、腐爛的屍體──腹部腫脹,大張著的嘴裏如洪流般噴出陣陣膿水,眼睛通紅,手則朝上高舉。屍體重疊著屍體,在角落裏、街道上、庭院的門廊裏以及教堂裏腐爛。在海上的薄霧裏,有船只因其罪惡的船員,遭到上帝憤怒的襲擊而變成了漂浮在浪濤之上的墳墓……」

據人口統計資料研究表明,安東尼瘟疫的平均死亡率是7~10%,而在城市和軍隊約為13~15%,肆虐16年。

西元169年,與奧勒留共治羅馬的帝王維魯斯(Verus)死於軍中的瘟疫。西元175年,奧勒留自己也葬身瘟疫。

(四)德修與西普裏安瘟疫

西元249年,德修(Decius)即位,那時龐大的羅馬帝國已危機重重。為轉移危機,他挑起了一次全國性的空前迫害,他下詔,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人人都必須去拜祭羅馬的神像和羅馬帝王像,以得到一張政府的證明,沒有這個身份證明,就會被處死。

這是有計劃的針對基督徒的迫害,形式上也是對基督徒信仰的玷污。因為基督教的信仰不承認也不能祭拜別的神(就像佛教的「不二法門」),這等於以政府法令形式毀掉基督教的教規、戒律和信仰。大批基督徒堅貞不屈,不向政府屈服而被處死。

次年,瘟疫再次降臨。這場瘟疫因基督教的一位主教西普裏安(Cyprian) 的記載,而被稱為西普裏安瘟疫。

德修即位2年即戰死,而這場瘟疫猖獗了近20年,奪去了2500萬人的生命,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瘟疫之一。在高峰期羅馬城每天死5000人,軍隊戰鬥力大減。270年,帝王克勞狄二世也死於瘟疫。

圖2:畫家描繪的瘟疫(1630年,法國畫家Nicolas
圖2:畫家描繪的瘟疫(1630年,法國畫家Nicolas Poussin)

(待續)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