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位正義律師合影 |
遼寧本溪市明山區公安分局警察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綁架了十七名法輪功學員,並夥同明山區檢察院,對其中的於立新、王秀燕、張梅珍、劉仕業、孫玉霞、李妍、高崇、李昕、王秀蓮、高鋼、馬玉香、李純等十二人正進行非法「批捕」,圖謀非法判刑。
眾律師拒絕非法安檢
二零一四年六月三日早九點三十分,十二位辯護律師準時到達本溪市彩北法庭門口等待開庭,家屬們也都自覺維護秩序,輕聲交談,禮貌有序。這時,明山區法院法警突然說:「所有律師必須接受安檢才能入庭。」律師們一聽就說:「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入庭不需要接受安檢,你們可以對旁聽的家屬進行安檢,但是我們是辯護人,你無權對我們進行安檢,你這是違法的,對不起,我們不能配合你的違法行為。」
眾法警開始大聲呵斥律師,態度蠻橫,律師們據理力爭。律師們表示此案應依法履行各個法律程序,從還未開庭的第一步接觸明山區法院就開始公然違法,強行安檢,這是對神聖法律的玷污也是對辯護人的侵權行為。
此過程僵持近一個小時,法官季蘊芹堅持對律師進行非法安檢,一法警說:「不安檢,你們帶炸彈怎麼辦?」律師說:「那法官和公訴人也得安檢,他們帶炸彈怎麼辦?」律師們遂向上一級紀檢單位投訴明山區法院的違法行為。
法警野蠻無知、污言穢語
在溝通期間,明山區法院法警的野蠻與無知,令在庭外等候的家屬們非常震驚:這些所謂法警,態度蠻橫囂張,嘴裏嚼著口香糖,手裏夾著煙捲,對律師們叫囂著:「不安檢,誰也別想進!我看你們誰能進來!」一法警對家屬說:請律師也沒有用。趕緊解聘吧,別用他們了。同時警察還對律師們污言穢語。
律師們多次要求進入法庭履行委託義務都被法警拒之門外,一位律師大聲說:「我們拒絕安檢是法律規定的,你們強行對辯護人安檢是嚴重違法行為,你們才是利用國家公權力破壞法律實施!」頓時,庭外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家屬們都說:「律師說的太好了!太好了!」
法官逼換律師 十二法輪功學員拒開庭
後來明山區法院又要求對家屬進行安檢,家屬井然有序進入法庭,但期間被扣留身份證。法庭內法官季蘊芹對家屬們說:「他們自己不進來,咱們繼續開庭。」十二名法輪功學員陸續走進法庭,入庭的家屬說:「他們都瘦了,一定是在看守所幹苦力了,頭髮都花白了,但是從他們臉上看不到一絲恐懼。」
期間,一位律師進入庭內,參與辯護,庭外,其他律師們依然維護律師尊嚴捍衛法律神聖,拒絕違法安檢。庭內,十二位法輪功學員泰然自若,坦然面對。法官季蘊芹不顧程序違法,依然堅持庭審。她剛說第一句話:「本案依法公開審理……」就有家屬發言說:「根本不公開,家屬限定進兩人,還不讓律師進入,這叫甚麼公開?」
十二位法輪功學員沒有見到自己的委託律師,便依法拒絕開庭。但是法官季蘊芹仍然在辯護人沒有入庭,當事人本人拒絕開庭的情況下執意開庭。姜一兵律師作為唯一進入庭內的律師,多次向法官表示說:「按照我國法律條款,辯護人沒有正常入庭,當事人本人拒絕開庭是不允許繼續庭審的,您這樣做是嚴重違反法律程序的,這樣做造成的社會影響和法律影響是您個人所承擔不起的。」
法官季蘊芹便詢問十二位法輪功學員:「你們要麼更換律師,要麼繼續開庭,甚麼意見?」十二位法輪功學員均表示要和自己的律師面談問清原因再做決定。但法官季蘊芹咄咄逼人,一定要十二位學員當場回答是否解聘律師,不許與律師溝通。但是十二名學員均禮貌的對應,言之有理,不卑不亢。其中一位學員說:「我與我的委託律師簽訂過一份協議,除我本人外任何國家機關及個人無權終止我們的委託關係,現在我的律師沒有入庭,我本人拒絕開庭,並拒絕回答一切問題。」
蠻橫法官無奈休庭
而一直在庭外等候的律師們一直在向上一級紀檢單位及相關監督單位反映明山區法院的種種違法行為,後來一位律師與明山區法院院長進行面談,說清情況。法警們卻阻攔該律師,並言語不敬,這位律師說:「你現在身穿警服,又是執勤期間,嚼著口香糖,罵著律師,我很懷疑你的司法考試是怎麼過的?現在是你們院長邀請我進去面談,你若再阻攔,我拒絕與院長見面。」法警聽了,悻悻的走開了。
這時,有律師發現在看守所門衛裏有警察在偷偷的錄像,便大聲對他說:「你是警察,國家公職人員,要錄像的話可以直接過來錄,光明正大的,你有任何問題我都可以回答你。這樣偷偷摸摸叫哪門子執法?」家屬們見狀更加氣憤了,紛紛拿出自己的手機對著他錄像,說:「我們家人被冤枉,被奴役,我們依法聘請律師堂堂正正,怕甚麼!你拍我?我還拍你呢,讓老百姓看看現在的警察都是怎麼執法的。」於是,躲在角落裏的警察收起了錄像機,躲起來了。
終於在上午十一點左右,明山區法院向家屬宣布休庭,開庭時間另行通知。在家屬、律師、當事學員的共同維權下,這場處處違法的烏龍庭審狼狽收場,當十二位法輪功學員的車子開出法庭大院時,家屬們紛紛擁上前去,大家不約而同的熱烈鼓掌,有些家屬激動落淚。這時,有人高喊:「法輪大法好!」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4/6/29/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