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多次在孟嘗村決口,每年莊稼歉收,發生大飢荒。高蔭爵到任,說:「我沒有空暇處理其它的政事,且先救活百姓。」縣衙的糧倉裏有二萬石糧食,高蔭爵請求朝廷發糧賑濟。奏折一再送上,朝廷不批准;高蔭爵請求棄官,朝廷才只批准發放糧食五千石。高蔭爵說:「如果今年又收成不好,百姓不能償還,即使有二萬石糧食、五千石糧食不過是等死罷了,我且先救活我的百姓。」
於是,高蔭爵把官倉的儲糧發放殆盡,又再拿出五百金借給百姓買種子。夏天干旱,蝗蟲四起,捕盡了蝗蟲。秋天又遇到大的霖雨,河水暴漲、溢出,高蔭爵帶著小吏、百姓冒著風雨,把堤岸防護、保存下來。直到這年大豐收,百姓才安定下來。
高蔭爵執政以簡易為治理的方法。聖祖康熙皇帝到當地,問父老鄉親:「高令與彭令孰賢?」(大意是:「高縣令與(前任)彭縣令哪個賢德?」百姓回答說:「彭縣令廉潔而剛毅,高縣令廉潔而溫和。」皇上稱善,提拔高蔭爵為「順天府南路同知」的官。
巡撫(官名)於成龍向高蔭爵問捕盜的方略,高蔭爵說:「平時能使百姓衣食粗略地達到充足,則可以不至於為盜了。」於成龍認為他說的很對。
高蔭爵以百姓為先,以朝廷、國家為後,行善重德,得了善報。他的兒子當了大官,官至大學士。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列傳二百六十三循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