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誰還敢說自己是黨員」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三月十八日】我是某局的一名工程師,我們單位有二十多人。

轉業軍人:俺兄弟真了不起!

同事A是名軍轉幹部。一次在飯桌上告訴我,他兄弟是大法弟子。然後就給我講他兄弟的故事:「我的這位兄弟在九九年以前開始煉法輪功的,上面開始迫害後,部隊領導逼他放棄修煉,否則就開除。我兄弟不妥協。可想而知,飯碗就這麼砸了。真的很可惜啊,以他的級別轉業後待遇會比我高很多的。然後他就到處打工,那些年也沒掙幾個錢,老婆也跟他離婚了。戰友們聚會,他到了,穿的很樸素。他曾欠一位戰友兩百元錢,趁這次聚會還上了。你知道嗎?那錢都是些五元、十元湊起來的,皺巴巴的。戰友不要,他執意要還,搞得那位戰友不是個滋味,最後大家想了個辦法,湊錢買了一套西服硬要他收下了。」

講到這裏,同事A問我:「大家都說他掙的錢都捐給法輪功了,是這樣嗎?」我說:「不是,法輪功不讓集資的,我們都是省吃儉用攢的錢做一些資料,讓世人明白真相,就像我給你的翻牆軟件、真相光盤,都是需要錢做的。你知道我們是被迫害的,現在所有的宣傳機構都被中共控制了,只能採取這樣一些辦法了。」

同事A說:「那我就明白了,我兄弟真的是了不起啊!我們聚會的時候,俺兄弟給我三退了,他是給我起了一個化名退的。」

說到這裏,同事A轉頭問旁邊另一位同事:「你退團了嗎?」我接過話題:「他退的最早了。」那位同事說:「我是零六年我媽給我退的,應該是我們局最早的吧!」

總工:我得救了!

勸同事B三退的時候,她還只是一名科室的副科長。她的大爺是大法弟子,跟她講過真相,但沒有退黨。這位同事總是從鬥爭的角度看問題,常常說共產黨最怕法輪功,早晚會死在法輪功手裏等等這些話。其實我們只是修煉,並沒有對甚麼政權感興趣,我們修煉真、善、忍,是邪黨叫喊著要「三個月消滅法輪功」。

我當時給她起了一個化名三退,她一聽這個名字很驚訝:「我上大學的時候就用這個名字,太神奇了。」

沒想到還有更神奇的,當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成了一條金魚,被人從水溝裏撈出來,放到油鍋裏炸,油鍋裏褪下了一張魚皮,她被人從油鍋裏撈出來,放到了清澈的水裏,舒服極了,還變得很漂亮,問我怎麼回事。我告訴她:「是你得救了!」她很高興。

她現在成了班子成員,分管黨建,現在中共經常要搞一些政治活動,這樣學習、那樣貫徹的。我看到她上不承天意、下不得民心,中間還挨訓,而她還在努力表現,心裏感覺很不是個滋味,看來我真相還是沒講到位。

第一副局長:我要退黨!

這位同事C是第一副局長,我經常對他講真相,可總是張不開口勸他三退。前一段時間中共搞所謂的反腐敗,公車不能開回家了,他就和另兩位同事搭我的車回家,在車上聊著天他就當著兩位同事的面跟我很嚴肅的說:「××,我要像你一樣退黨!我要退黨!」

我就問:「怎麼想起退黨了?」

同事C說:「我曾經觀察過你做過的一些事情,你做的太正了。我也很重視你說的話,一定要查個結果,現在發現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我今天好像突然頓悟一樣,一下子就開竅了。」

我告訴他:「退黨有很多種形式,用化名、小名都可以,不一定要公開退。像你這種情況,既然你真想退,我就用化名給你退了,其它的也不受甚麼影響。」

這時坐在後排的兩位同事(已經三退)也勸他:「要是公開退,你這第一副局長也不用幹了,班子成員也幹不成了,還是化名退好。」

他很高興用這種方式退黨,接下來就談他的感受,一路上大家都很開心。

看門大爺:「好,退了!」

看大門的老大爺是個臨時工,做事很謹慎。他入過少先隊,我前幾年勸他退隊,他不退。一次我七點半就到了單位,正好看到傳達室窗上有個喜蛛。我藉著喜蛛這個話題說:「喜蛛,你有喜事來了。」他顯得很高興。我接著對他講真相。原來他對中共的認識也是很深刻的,我又勸他退隊,他顧左右而言他。這時候有上班的人來了,我趕緊低聲說:「少先隊這事我給你起個化名退了啊,三退保平安。」他很痛快地答應:「好,退了!」

後來我在網上訂過五百張光盤,當時考慮到安全因素,我交代過賣家不要寫真實貨物名稱,可他們還是寫得很詳細。郵包到單位經大爺簽收。平時的郵包,都是大爺電話通知讓各人自己去傳達室取的。可大爺因我不在,又怕別人看見,直接開我辦公室的門,把郵件塞到了床底,並打電話通知我:「你的東西來了,我把你的東西放到辦公室裏了。」

這事讓我很感動,一個謹小慎微的人,一個經歷過多次運動的老人,一個對中共充滿恐懼的人,不但能鼓足勇氣三退,還能給我這樣的幫助,真的是很可貴啊。

「現在誰還敢說自己是黨員?」

我經歷過三任局長,第一任局長因為我煉法輪功,找我談了兩次話,第二任局長找我談話一次,第三任局長乾脆隻字不提了。通過大法弟子講真相、勸三退,現在形勢好轉了,世人越來越開竅了,大家也敢放到桌面上談共產黨了。就像局長的司機說的:「法輪功滿街宣傳《九評共產黨》、勸三退,現在出門老被人問是不是黨員,哪還有敢說自己是黨員的?」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