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513】孩子得法眼復明 一家人獲得新生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五月七日】一九九八年六月的一天,媽媽早起餵我吃完飯後,帶著絕望與煩躁的心情又去上班了。我照例痛苦不堪地在炕上躺著,紅腫的眼皮如同隔開光明的銅牆鐵壁,眼裏不停地淌著滾燙的淚水,不但睜不開眼睛,而且還感覺眼睛裏像有小鐵豆一樣磨來磨去,每時每刻都鑽心的疼,我就這樣一分一秒的痛苦地煎熬著,雖然我才十歲,可多年的眼疾折磨得我生不如死、痛不欲生……

然而沒有想到,這天中午就是我重生的起點,是我告別黑暗走向光明的轉折點,也是我們一家三口獲得新生的特殊日子。

我從很小就經常犯眼病,剛入小學時,我坐在第一排座位都看不清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而且經常因為眼疾而缺課。嚴重時眼皮腫的很厚,睜不開眼睛,眼睛裏的「小鐵豆」磨來磨去,疼得我直哆嗦,我只能躺在炕上不斷地淌眼淚,生活不能自理。

記得我冬天犯眼病時,媽媽為了減少我的痛苦,整日整夜都不停地忙,用手巾到雪地裏包點雪回來放到我發燙的眼睛上,等雪化沒了,再去雪地裏包雪回來放到我眼睛上,就這樣反反復復……

還記得奶奶讓媽媽把我眼皮翻過來用竹篾子劃出血,然後再用鹽水煞,說那樣就會好。雖然我能感受到媽媽那種心如刀絞的痛苦,但為了我眼睛能好也照做了。可是我的眼睛並沒見好轉。

那時,我每天都生活在煎熬和痛苦之中,一切都需要父母照顧。我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我眼前沒有了光明,無論白天黑夜都是黑暗的。我多麼渴望有一天能見到光明啊!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那時我真正體驗到了因為眼睛疼心裏也會疼,真是痛徹心扉、剜心透骨啊!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日日夜夜還不寒而慄。

我犯眼病那些年,父母和親屬們都想盡了辦法:中醫、西醫、民間偏方、祖傳秘方等等等等,能想的辦法全想了,能看的地方全看了。家裏傾盡了所有的積蓄,還是不見好轉,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眼病越來越重。

一九九八年夏天,經哈爾濱眼科專家診斷,說我的眼病是隔代遺傳胎裏帶來的角膜潰瘍,眼睛的視力是一個0.1,一個0.4,且不久就將雙目失明。我們全家聽到這樣的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當時父母每月的工資才一百多元,也根本沒有錢做更昂貴的治療。面對這無法接受的殘酷事實,父母真的絕望了,商定了一個最壞的打算:等我的眼睛雙目失明的那一天,我們一家三口一起了卻這悲苦的人生。

就在這走投無路之際,是法輪大法點亮了我們一家三口的心燈。

那時媽媽即使去上班,心裏也總是覺得很煩,我躺在炕上那痛苦、絕望的表情時時在她眼前浮現。因此,當那個中午她看到同事在閱讀《轉法輪》時,就抱著搗亂的心態去搶書,不讓同事看,並說:「看甚麼看,不陪我聊天?」其實在這之前同事曾向媽媽推薦過法輪功,但當時她卻傲氣十足地笑話同事:我就相信科學!真不知道你們咋想的,教這麼多年學還搞「迷信」!

這次同事激了媽媽一句:「你敢看一眼《轉法輪》這本書嗎?」媽媽說:「那有甚麼不敢看的!教十幾年的學了,看的書多了,這有甚麼了不起的!」當媽媽隨手翻開《轉法輪》這本書時,一句話就打入了她的內心,師父在書中說:「我告訴大家,我們這是佛家修煉大法,當然就是修佛的;那道家當然是修道得道了。」媽媽驚呼:「我找到了!我要修佛了!」

這個過程是媽媽後來告訴我的。

那天中午下班時,媽媽就把《轉法輪》帶回家。爸爸一看這本《轉法輪》,就說他也要修煉。這次犯眼病我已停學兩個多月,當時正閉著雙眼躺在炕上,聽到他們說要「修煉」,我不知哪來的勁就突然坐起來了,說:「媽媽,我也要修煉!」媽媽說:「你太小,你不懂,你不能修煉。」我說:「我懂,我能做到!」看到我執意要「修煉」,媽媽說:「雖然你的眼睛現在沒有治癒的可能,但是疼的挺不住時還可以上點眼藥水緩解一下疼痛啊。你要修就得真相信《轉法輪》中講的把眼痛當成業力。」我堅決地說:「行!」於是媽媽下決心把所有的眼藥水立即扔掉了。由於當時我睜不開眼睛,媽媽就給我讀起了《轉法輪》。

三天後,奇蹟發生了!我的眼皮消腫了許多,眼睛也能睜開了!我能自己讀《轉法輪》了!我們全家都驚喜萬分!又過了三天,我面臨雙目失明的眼睛完全康復了,又能繼續上學了。經校醫檢查,兩隻眼睛的視力竟然都恢復到1.0了!

這難以置信的奇蹟,就這樣在讀《轉法輪》的過程中平平靜靜的發生了!當時我們一家三口那激動的心情真是無法形容,我們在內心深處感謝慈悲偉大的師父救了我們一家三口的命!

師父,是您使我重見光明!師父, 是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師父, 是您使我們全家告別了死神!

我眼疾的神奇經歷,僅僅是我剛剛捧起《轉法輪》閱讀的一點點。迄今為止,我在修煉歷程中的神奇經歷不勝枚舉。其實我親身的神奇經歷,也只不過是無數的大法弟子神奇經歷中的微乎其微,法輪大法給廣大修煉者帶來身心健康的奇蹟數不勝數。一樁樁、一件件的奇蹟就是「法輪大法好」的具體體現!法輪大法恩賜予每一位明真相的世人遠離災難、護佑平安!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