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根本執著後的昇華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一月十九日】在師父發表《二零一五年美國西部法會講法》後,自己認識到了修煉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找自己,無條件找自己。最近我找到了制約自己提高,得不到高層次的法的根本原因,是執著「自我」,這個東西表現的很微妙,難以察覺。我知道不從根本上放下「自我」,就談不上「無私無我」,也修不出慈悲。換句話說,不能完全從舊宇宙生命特性中跳出來,就不能完全同化大法。

以前自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很膚淺,後來我發現「自我」這個東西很頑固,遲遲去不乾淨,最近我找到了它是我「根本執著」的東西。那是怎麼找到的呢?

我們區有一位老年同修,是七二零以前,在生命垂危時得法的,現已是老年大法弟子。她對大法、對師父、對救眾生的堅定,我是自愧不如。在訴江中,我幫她打控告信、寄郵等,這樣我們接觸的多了一些。最近,她的身體受到一些干擾,這樣,我有時間就去看看她,順便幫做點啥,有時交流交流,我覺的自己做的挺好。

一天,我在她家剛要走,另一位同修來了,我跟這位老年同修說:「來的這位同修我認識,她很善良。」我話音剛落,老年同修馬上說,「不是善,是慈悲,是她的慈悲感動了我的心。」看到老年同修的神態、語氣,我感到了善的力量。那位同修對這位老年同修就像親人一樣,她很簡單的幾個動作,很讓我感動。

回家後,我對照自己,找到了差距,我自言自語的跟師父說,師父呀,弟子明白了,善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是修出來的,說著說著自己就流淚了,悟到了這是師父的慈悲安排與點化。

過兩天,我跟這位老年同修交流時,想到師父說的「語氣、善心,加上道理能改變人心」[1],我說:「前二點我做的不好,只講道理,很難讓人接受。」老年同修說:「你終於發現了你的問題了。」

我明白了,這是我很久就存在的問題,追追根源,是甚麼問題?原來是「自我」,在「黨文化」的灌輸下,思想扭曲,觀念變異,女人沒有女人的賢淑與溫和,很強勢,不知不覺表現出居高臨下,自以為是,「黨文化」的表現,舊宇宙生命的特性的東西: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的心。如果不從根本上修去它,不倒出這些髒東西,舊宇宙的理就沒完沒了的制約你,它就不讓你上來,就是昇華不上來,自己感覺提高的很慢。

這次我認識到了「自我」的嚴重,一定得放,一放到底。抽時間,我還去這位老年同修家,但我改變了態度,放下了「自我」,看到甚麼活就幹,啥想法也沒有,她咋說我就咋做,不是要改變別人,指責別人,而是用善心關心別人,修自己。

前幾天,這位老年同修跟我說,「這些天我在找自己,有很多的執著心,我在放,逐漸的都放下。」我聽了很開心,我倆都笑了,我們都體會到了善的力量。從這件事上,我放下了這一執著「自我」的心後,我從心底生出了一種善,同時感到空間場都在變,意識到了自己的提高與昇華。

同化了這一層的法後,真正把自己當成粒子。在隨後師父的點化中,做了一件很簡單的事,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位同修在過關中,壓力已到了極限,但我不知道,我和另一位就想去看看她。見面後,她滔滔不絕的講起她發生的事,我沒有像過去那樣,一味的用自己對法的理解強加於人,而是發自心底去理解她,很平和的談了自己的認識,時間差不多,我們就走了。

第二天,她問我為甚麼去看她,我說不知道,應該是師父的安排吧,我們只感覺你好像有事。然後,她說是因為我們去了,使她改變了錯誤的選擇,沒有出現後果。她說,我們走後,她站在師父法像前,滿面淚水,感謝師父慈悲,師父時時刻刻都在看護著弟子的修煉,關鍵時刻師父安排同修來。她知道自己錯了,關過了,一切都變了,像沒發生事一樣,她說:「太神奇了!」

通過這段時間的不斷提高,我認識到修好自己是責任,明白這一點,為私的心就弱了,為他的心就強了。當我們符合哪一層次的標準,師父就安排哪一層需要做的事,如果達不到那一層法的要求,就是該做的也做不了。

修煉中不斷的實修自己,不斷的放下執著心。現在我感受到真正放下「自我」的輕鬆,感受到善的力量,認識到修好自己是責任,漸悟到無私的一些內涵。向內找在修煉中形成了習慣,自己遇到問題向內找,整體遇到問題也找自己,結果就是不一樣。

體悟到境界昇華的同時,師父的法理就不斷的給展現。師父說:「到了高層次上就簡單了,沒有了修煉的概念了,只有消去業力的概念;再高層講的是一切麻煩只為了鋪上天的路;再高層甚麼消業呀,甚麼吃苦啊,甚麼修煉哪,沒有這些概念了,就是選擇!宇宙的高層次上就是這麼一個理,看誰行就選擇了他,這就是理」[2]。

過去所遇到的關和難,或者是跟誰遇到的衝突、糾葛、不愉快呀,這個心、那個執著呀,都變成了感佩的淚水,感恩師尊的慈悲苦度,感謝師父給鋪好的成神之路。

以上一點感悟,如有不在法上的,敬請同修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清醒〉
[2] 李洪志師父著作:《二零零三年元宵節講法》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