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中國遊客:要堅持,中國就靠你們了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四月八日】(明慧記者鄭語焉台灣台北採訪報導)自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日,中共江澤民集團利用國家整部機器對法輪功進行滅絕性的全面鎮壓與殘酷迫害,更有甚者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盜賣牟利,被國際上稱為「這個星球上從未有過的邪惡」。這不僅是針對法輪功學員的信仰,也是針對人類的道德原則和精神價值進行摧毀,因此引發全球法輪功學員和平理性反迫害、講真相活動。

法輪功學員在觀光景點擺展板、發資料、講真相已經成為世界各地熱門景點上最特殊的風景線。台北「國父紀念館」是中國大陸民眾遊台必到的熱門景點之一,許多遊客在這裏看到、聽到法輪功真相,更有明白真相的中國人請法輪功學員幫助他(她)們退出中共邪黨及其團、隊等組織(簡稱三退),及時為自己選擇奔向光明的希望與美好的未來。

圖1-2:台北「國父紀念館」景點的法輪功真相吸引陸客的關注。


圖1-2:台北「國父紀念館」景點的法輪功真相吸引陸客的關注。

圖3:許多明白真相的中國人選擇退出中共組織以保平安和未來。
圖3:許多明白真相的中國人選擇退出中共組織以保平安和未來。

就是要「三退」!

兩位來自新疆的中年男士告訴法輪功學員,他們在美國看過真相資料。他們說:美國的法輪功(學員)也很多!他們進一步了解法輪功的真相後表示:知道法輪功在世界各地很受歡迎,中共政府做錯了!倆人分別取了化名退出邪黨組織後,神情輕鬆愉快的向學員不停道謝。

一對六十歲上下的夫妻看著展板圖文,先生表示自己是北京的大老闆,只關心賺錢,不涉政治,聽完學員吳女士講述天滅中共的原因與必然,及退黨保平安的重要性之後,倆人取了化名聲明三退,並表示幸好停下來聽、看真相。

一位六十多歲的先生在真相展板前細看良久,看了又看,似在等待著甚麼,法輪功學員吳女士走近問他是否已三退,這位先生立即請吳女士幫忙三退,看著自己的名字記錄在聲明三退的紙上,他緊握起吳女士的雙手激動的不斷點頭、鞠躬道謝,濕潤的眼眶充滿了感激。

幾個月前,一位年輕媽媽走到吳女士面前,手指著七、八歲的小女孩說:「我們妹妹說請你給她起一個化名(三退)。」吳女士問小女孩:「你上學校戴過紅領巾了是嗎?幫你取化名『芳蓮』好嗎?」小女孩回答: 「好!好!謝謝!謝謝!」母女倆好高興。路口的紅燈已轉成綠燈了,手牽著妹妹的婆婆卻不肯移動腳步,充滿期盼的眼神望著吳女士,吳女士於是問她:「大姊,我也幫你取個化名叫如意好嗎?」她問:「是萬事如意的如意嗎?好、好,謝謝!謝謝!」三人這才高高興興的跨越馬路,一面不時地回頭向吳女士揮手道謝、道別。

中國遊客:要堅持,中國就靠你們了!

圖4:中國遊客專注細看真相。
圖4:中國遊客專注細看真相。

圖5:中國遊客仔細聆聽法輪功學員講真相。
圖5:中國遊客仔細聆聽法輪功學員講真相。

另一位法輪功學員淨之,從去年十一月開始每週兩個下午到這個景點講真相。四月五日這天,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士走到真相點,對勸退的淨之表示:剛剛在國父館廣場上已經退過了,淨之勸他:要跟家人講,三退保平安,天滅中共是必然的,因為它害死了八千多萬中國人,善惡有報!男士聽後點頭說:「法輪大法好!」

一位青年表示他戴過紅領巾,在淨之幫忙取化名三退之際,他旁邊的同伴欲加阻止,擔心會因此回國有危險。那位青年不依,堅持要淨之幫忙三退。淨之說:「現在已有超過二億三千多萬人退出邪黨組織,這是在救人,不會害他!」幫他起了化名三退。那青年馬上圈著大拇指和食指的手勢高興地說:「OK!」

數日前,淨之在景點跟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士講真相、勸三退。那位男士說,他已經退過了並對淨之說:「加油,加油!你們真的好辛苦。中國社會道德下滑,你們一定要堅持,中國就靠你們了!」

台灣導遊:多看、多聽真相,才不會白來一趟!

每逢星期假日都到國館來講真相的識雅,和幾位常見的導遊漸漸熟悉,見面時不免相互打招呼。四日這天,識雅與其中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導遊打招呼:「又見面了!」並問她是否有鼓勵遊客多聽、多看真相。女導遊回答:「當然有!他們下飛機,在機場就都拿了(真相資料)。有沒有? 」導遊回頭問她的團員。團員們回答: 「有,有!一下飛機就拿了!」識雅接著問她的業績如何,她回答:更好了。識雅說:「你幫助他們有機會了解真相,好心有好報!」導遊略微靦腆的淺笑,團員們開心地看著、聽著真相。

一位高挺帥氣的男導遊專帶中國團,他表示每次都對團員說:台灣是個民主、自由的地方,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法輪功完全是合法的,要不然早就被取締了,哪還能在這裏給你們發資料、擺展板、講真相。他們(學員)都是善心的,所以你們來這裏要多看、多聽,才不會白來!導遊說:「其實他們(中國旅客)心裏都很明白,只是不方便公開說出來而已!」導遊帶著佩服和敬意對識雅和學員說:「你們一直在救人,你們做的是很大功德的事!」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