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悟學法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七年十月十四日】學校派我去聽了一節名師教的公開課,現將部份內容摘錄如下:老師教完一篇短文後,用目光掃視全班學生,「會背誦的同學請舉手。」呼啦一下全班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舉手。老師隨便點了兩位舉手的學生A和B分別背誦課文,果然都會背,老師微笑著點頭又問:「你們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嗎?」A同學直搖頭:「不會。」B同學像講故事似的用自己的話說出了課文的大概意思。博得了全班同學的一片掌聲和老師的讚許。

回憶起這節課的以上內容,似有所悟,忽然又想起了同修交流文章中的一段內容:在一個學法點上,同修們學完了《轉法輪》中「灌頂」這一章節後:其中一位A同修問她左邊的一位同修:「甚麼是灌頂?」「不知道!」再問右邊的一位同修:「灌頂是甚麼?」這位同修回答的挺乾脆:「灌頂就是加高功。」還是不明白。

我們已經修煉了二十年左右,《轉法輪》也學了幾百遍,上千遍。我們不談悟到了多少法理,只談《轉法輪》的表面內容我們弄明白了多少?不知道「灌頂」是甚麼?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內容,還有煉功不長功的原因是甚麼?業力的轉化形式是怎樣的?玄關的走向?在哪幾個地方設位?通周天的目地是甚麼?大根器之人的標準有哪些等等。其實《轉法輪》中的每一講,每一個章節都有很多內容都要搞清楚、弄明白。

我背法也有好幾年了,我的體會是:通讀、抄法、背法只是學法的一種形式,通過這些形式獲取對大法的內容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認識和理解是目地。

就像前面提到的學生A,能流利的背誦課文,卻不知道背的是甚麼,這就是只注重了背誦這種方式,而忽略了對課文內容的認識和理解。還有那兩位同修學了《轉法輪》中「灌頂」這一章節,卻不知道「灌頂」的意思,也是只注重了通讀這種形式,從而忽略了對大法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師父在《轉法輪》中講:「我們不能看表面的工具,得看它的實效。」我的理解是:表面工具是指學法的形式,實效是指對法的理解成度,如果我們不看重表面的學法形式,只注重對法的理解成度,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在近幾年的背法當中,我的做法是:逐字逐句的讀,邊讀邊背邊理解,然後將句與句之間連貫起來,邊讀邊背邊理解,往往一段法反覆幾遍之後就會背了(長的段落可分段),這種會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內容很熟悉了自然而然達到的,不是靠死記硬背背下來的。其實會不會背對我來說,根本就不重要,因為那只是一種表面形式,對法的理解成度才是第一位的,這樣學法的效果是:每當我學完一遍《轉法輪》都會有對大法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在我學法時、在看同修交流文章時、在遇到矛盾時、在日常生活當中大法的法理都有可能在腦中閃現,指導我修煉,指導我前行。

不當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