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待人 才能長久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七年四月三日】春秋戰國時期,梁國有件難以判斷的疑案,獄吏們一半人認為應當治罪;另一半人認為應當赦免。梁王也猶豫未決,因為聽說陶地的朱公有奇智,就召來朱公問他:「您覺的應該怎樣判這個案子呢?」

朱公說:「微臣我是鄙陋無知的平民,不知怎樣斷案。雖是這樣,我家裏有兩塊白色的玉璧,顏色相同,直徑相同,光澤相同。然而,一塊價值千金,一塊價值五百金。」

梁王問:「直徑、色澤毫無差別,一塊值千金,一塊值五百金,為甚麼? 」

朱公說:「從側面看,一塊比另一塊厚一倍,所以價值千金。」

梁王恍然大悟,說:「對啊。」於是,厚待百姓,對可判罪可不判罪的案子就不判罪,對可賞可不賞的人則給予賞賜。從此,梁國上下,都大為高興。

參考資料:《新序 雜事四》漢 劉向

寬待他人 敵人投降

正史《三國志》記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袁紹拋棄了軍隊,渡河逃走。曹操接收了袁紹遺棄的圖書、珍寶、馬車等戰利品,從中發現了一些書信,是曹操在許下和軍中的屬下與袁紹暗中通信的書信。(如果此事發生在大陸的中共社會,這些通信的人就慘了,這些信會成為秋後算賬的證據,一個裏通外敵、顛覆國家政權的大帽子是逃不掉了。)

曹操下令把這些書信都燒掉了。

曹操的隨從問:「您為甚麼不按照信件,逐一點清、核對姓名,收拾、處死這些吃裏扒外的人呢?」

曹操說:「當時袁紹太強大,我猶且不能自保,何況眾人呢。」

人們聽說了連這樣的事,曹操都容的下,都不追究,感動了。冀州各郡多有整個城的人都向曹操投降的。

人們只知道「身在曹營、心在漢」是讚美徐庶的。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想想,能容得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執政者,恐怕也只有曹操等少數人吧。

以德報怨 感化鄰國

梁國有個叫宋就的人,曾做過邊境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梁國的邊境的兵營和楚國的邊境的兵營都種瓜,種瓜的方法卻不同。梁國士兵勤勞,經常澆灌他們的瓜田,所以瓜長的好;楚國士兵懶惰,很少澆灌他們的瓜田,所以瓜長得差。

楚國縣令因為梁國的瓜好,憤怒地責備楚國士兵把瓜種的那麼差。楚國士兵心裏厭惡梁國士兵瓜種的比自己好,就在夜裏偷偷去翻動梁國的瓜,所以梁國的瓜總有枯死的。

梁國士兵發覺了這件事,於是請求縣尉,也想偷偷翻動楚營的瓜來報復。縣尉拿這件事向宋就請示。

宋就說:「不好。這怎麼行呢?結下怨仇,是招禍呀。人家使壞,你也跟著使壞,怎麼心胸狹小得這樣厲害。要是讓我教給你辦法,一定要每晚都派人過去,偷偷地為楚國兵營在夜裏好好地澆灌他們的瓜田,不要讓他們知道。」

於是,梁國士兵就在每天夜裏,偷偷地去澆灌楚國兵營的瓜田。楚國士兵早晨去瓜田巡視,發現都已經澆過水了,瓜一天比一天長得好了。楚國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察看,才知道是梁國士兵澆的。楚國縣令聽說了此事,很高興,於是詳細地報告給楚王。楚王聽了,因羞慚而臉紅,告訴主管官吏說:「調查那些到人家瓜田裏搗亂的人,莫非還有其他罪過嗎?這是梁國人在暗中責備我們呀。」於是拿出豐厚的禮物,向宋就表示歉意,並請求與梁王結交。

楚王時常稱讚梁王,認為梁王守信用。所以說,梁楚兩國的交好,是從宋就開始的。古語說:「轉敗為勝,因禍得福。」老子認為應該:報怨以德。就是說的這類事情呀。別人做了不善的事,哪裏值得效仿呢。

參考資料:《新序 雜事四》漢 劉向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