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感恩節隨想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感恩節」到來了,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節日。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經歷了近四百年後的今天,人們越來越知道了「感恩」二字的份量,也越來越倍加珍惜「感恩節」。作為親身沐浴過法輪佛法的慈悲偉大和大法師父的佛恩浩蕩的法輪功學員們,更深深體悟到「感恩」二字的特殊涵義。

感恩圖報是人類社會的傳統美德,只要是具備起碼人性與良知的人們,都知道感恩圖報。《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一書中說:傳統中國人認為:「厚德載物」,「德不配位」會給人帶來災禍。傳統皇朝的先皇明主,如伏羲、黃帝、堯、舜、禹、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康熙等,他們的經世濟國實踐鑄成了五千年王者之道。

「舜被堯派到歷山,當地人原本為爭地打鬥,在舜的道德感召下,一年後歷山人禮讓成風。舜每到一地,民風大為醇厚,人都移居到他的身邊。舜走到哪裏,那裏一年成為村落,兩年成為城市,三年堪為都城。帝堯命舜推行教化,讓世人遵循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倫。民眾自覺遵守,天下安寧、百姓和睦,「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記》)。」

「唐貞觀六年(632年)12月末,太宗視察死刑犯監獄時,想到新年將至,這些犯人卻身陷囹圄,不能和家人團圓,心生憐憫。於是下令把這些死囚釋放回家,規定他們明年秋天自行返回長安就刑。要求死囚守信用,無異於天方夜譚!然而,第二年9月,390名死囚在無人監督、無人押送的情況下,「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資治通鑑》)。太宗以誠信教化、感召眾生,即使死刑犯人亦奉守信譽,自願返回受死。太宗對這些死刑犯人亦予減刑,傳為千古美談。」

死囚們「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是他們懂得皇上的慈悲憐憫,知道感恩圖報。太宗李世民能夠心懷百姓福祉,以誠信教化、感召眾生,是因為他深知「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理。

康熙皇帝施行仁政,體恤民情,「幾乎年年都有減免賦稅的措施。康熙在位六十二年間,蠲免天下錢糧共計545次,折合白銀高達1.5億兩,相當於當時國家2000萬至3000萬兩財政收入的5至7倍。」

自中共竊國以來,施行的是獨裁暴政,百姓成了被它們任意橫徵暴斂、屠戮宰割的羔羊。正像《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中描述的:「二十世紀中葉,西來幽靈共產黨篡取政權後,殺戮國民、摧殘文化、破壞環境,使山河變色,生靈塗炭,曾經輝煌的文明黯然失色,幾乎毀於一旦。」 八千萬人死於非命。

正當人類道德飛速下滑,中華民族處於危難之際,一九九二年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將高德大法──法輪大法洪傳於世。在短短的七年時間內僅中國大陸就有近億人入道得法,虔心修煉。億萬得法修煉的法輪功學員最知道法輪大法的珍貴,最信仰和崇敬的是苦心普度他們的李洪志師父。每到新年、元旦、中秋節、法輪大法日的時候,明慧網都會收到了成千上萬來自海內外法輪功學員及明真相百姓恭祝李洪志師父好的精美賀卡及賀詞,表達著芸芸眾生對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師父慈悲救度眾生的無盡感恩。

法輪功信仰「真、善、忍」,使人心向善,道德回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普世價值。法輪大法的洪傳給道德日益下滑的社會帶來了生機,使人們看到了希望。這是中共邪靈及惡首江澤民最妒嫉和害怕的,迫不及待的發動了這場對法輪功的滅絕性迫害。自中共迫害法輪功十九年來,在中共江澤民流氓集團「名譽上搞臭、經濟上截斷、肉體上消滅」、「打死白打死,打死算自殺」和「不查身源,直接火化」的滅絕政策下,上億法輪功學員被污衊,數百萬學員被綁架、關押、勞教、判刑,甚至被酷刑致死或活摘器官致死,數百萬家庭被迫害得支離破碎、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人們可能無法理解,法輪功教人向善,道德回升,社會安定,既然對國家、社會、人民有百利而無一害,中共為何不知感恩圖報將其弘揚光大,反而恩將仇報將其殘酷鎮壓呢?「共產主義的本質是一個「邪靈」,它由「恨」及低層宇宙中的敗物所構成,它仇恨且想毀滅人類。」(《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江澤民正是共產邪靈在人間的總代表,(或曰魔頭)他曾經聲嘶力竭的叫囂:「我就不信共產黨戰勝不了法輪功」、「三個月內消滅法輪功!」二百多個月過去了,法輪功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洪傳到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明慧網報導近二十一萬法輪功學員及家人控告江澤民,二百八十八萬國際社會正義人士連署舉報江澤民,三億二千多萬民眾拋棄中共退出中共邪惡組織,國際社會正在加速圍剿共產邪惡主義的進程,共產邪靈臨近滅亡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