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國樂團中做協調人工作中的修煉體會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我想和大家交流我在天國樂團中做協調人工作中的修煉體會。

一、用心學法

在開始的幾年裏,我跟一位同修一起配合承擔協調工作,感覺配合的很好。我就找其他同修來接替她的工作,但是沒有人能夠做或者是願意做,所以我就開始自己一個人做。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我感受到巨大的責任。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包括遊行行程的安排、確認大家能像一個整體一樣配合、先想到其他組員、負責音樂的質量或處理關於錢的問題。當我發現負責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我打算要多學法。

多年來我有早起的習慣,現在我利用這時間多學法。在週末和工作放假期間,我每天除了學《轉法輪》,還增加學習師父的其他講法。我悟到我應該學法而不僅僅是讀法,應該全神貫注的來學法,不然的話是對法的不敬。

師父說:「所以學法的時候,大家不要拘於形式,但是一定要放下心去看,真正的去學,不要思想溜號,一走神兒啊,那就等於白學。從另外一方面講,如果學法時思想不在法上,不只是個形式問題,實際上是等於學法者對法也不太尊敬,那麼法能顯露出來嗎?」[1]自從明白了這一點後,我開始約束自己去好好的學法而不只是表面讀法。

二、去掉恐懼心和增加慈悲心

我發現在我對一些事情作出選擇和決定後,過一段時間我會開始懷疑並想找個替代方案。於是我問自己,為甚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這讓我和樂團都非常困惑,因為長此以往,樂團會沒有得力的領導。後來我悟到,結果並不重要,向內找的過程才是最珍貴的。我發現,是我的怕心在作怪。我害怕結果會不好,害怕批評。當我向內找時,我想,有甚麼可怕的呢?我也沒做甚麼不好的事,我們都是大法弟子。當這些念頭出來,我深深感到師父會幫助我們。悟到這,恐懼心馬上就消失了。師父說:「你有怕 它就抓 念一正 惡就垮」[2]。

這幾年樂團成立了後勤組,一些任務也分給了各個樂器聲部的組長。這樣就有更多的團員來參與完成樂團的事務,我除了做年度計劃表外,更多精力投入關注樂團的音樂水平上,我們的水平還不夠高。

我就鼓勵團員找音樂老師,組建地區性練習,並幫助他們通過年度音樂測試。由於團員經常來我家集訓,所以我的家在週末有點像音樂學校。我們還加強了行進練習並找到一位行進訓練教練。

但是我仍然可以聽出來我們整體音樂質量還是不夠好,我想如果我們的水平不高,那麼給觀眾會留下不好的印象,就很難起到救人的作用。我開始變的很無奈,不知道如何去做。此時我不知道如何提高大家的音樂水平。有時我的正念不強,就對團員不公平並苛刻要求他們,我對此表示抱歉。當我注意到後就加強發正念。當我能冷靜並且友好的指出團員哪裏需要提高及如何去做,他們就會按照我的指導練習,結果開始變的更好。 師父說:「有多強的正念,有多大的威力。」[3]

我和一位團員不時的會有矛盾。通過幾封郵件以後,我們保持各自不同的看法。我對這位團員非常沮喪和生氣。因為這已經不是我們第一次這樣通過郵件討論了。 我想:「我可是主協調人,為甚麼這個團員不贊同我?!」我馬上在手機裏輸入新的想法,想寫一封新郵件,告訴這個團員更多的理由和更多的解釋。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帶著我強烈的觀念想發送一封新郵件,但是我沒有這麼做。相反,我坐下發正念。我意識到我需要改變這個情況,我告訴自己:「我是法輪大法弟子,法輪大法好。」當我向內找,發現我帶著很多常人的觀念討論這個問題,只是想每個團員必須執行。作為團長這樣是不對的,這是我人的觀念。我發現我需要提升我的慈悲心,不應該發火,因為每個學員都是大法中的一員,有自己的層次和境界,我怎麼能那樣反應呢?我需要更好的理解別人,更慈悲才行。我現在在討論時更理智,從實際情況出發,並考慮怎樣對整個樂團更好。如果過後還有類似情況發生,我會善意的指出。「在神來看一個修煉人在世間,你的對和錯根本就不重要,去掉人心的執著反而是重要的,修煉中你怎麼樣去掉人心的執著才重要。」[4]

最近我給團員提供了網上音樂課程,並擴大了地區性練習。在幫助大家提高音樂水平時,我會找適合大家水平的方式,這樣提高起來更容易。

我看到許多團員很努力的為樂團工作,有些甚至幹到深夜。一些團員進步很快,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考試參加樂團,成為樂團的一員。我想我們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熟了。

我也很感激能成為天國樂團的一部份。很多時候遇到困難時會有奇蹟出現:比如烏雲消失了,出現一片藍天。我在第一次演奏大法曲目的時候就感受到了力量。在樂團裏演奏時,我感到很平靜,充滿了慈悲,堅定和正念。

師父,謝謝您,給我能量和智慧,讓我能在這個大項目中做好作為學員應該做的三件事。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二》〈美國佛羅里達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二》〈怕啥〉
[3]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二》〈也三言兩語〉
[4]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十》〈曼哈頓講法〉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