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矛盾中提高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五日】二零一七年六、七月的時候,我特別清晰的做了一個夢:我在家打掃衛生,感覺是我家,但是又不像我的家。我大兒子還幫我一起打掃。發現了一個挺大的罐子,在屋子地的中間埋著,還有個蓋兒蓋著。我說那就趕快把它清理出去吧。兒子就用抽水泵往外抽,流出的是黑色液體。醒來後覺的不管怎麼樣吧,打掃衛生總是好事。

到了八月份,大兒子就叫我去他家幫忙帶孩子。我家裏人都知道我大兒子比較愛挑剔,有潔癖。我在他家,經常會挑我的不是:東西放的不是地方了、奶瓶沒刷乾淨了、窗戶開的時間長了、鍋沒洗乾淨了、菜做的咸了、讓他吃了剩菜了、熱水器的溫度高了,等等。因為我想有一個屬於自己清靜的環境,所以早上去他家,晚上回自己的家,他甚至會在半夜裏打電話指責我。

多數情況下我都能平和的過去,但也有不舒服的時候。在這些事發生後,我就會想起師父講的法。這不就是在幫我消去業力嗎?師父說:「業力的轉化形式也不完全像我剛才講的那樣,在其它方面也會表現出來。在社會上,在家庭中都會出現。走在街上,或者是在其它社會環境當中,也可能遇到麻煩事。在常人中放不下的心,都得讓你放下。所有的執著心,只要你有,就得在各種環境中把它磨掉。讓你摔跟頭,從中悟道,就是這樣修煉過來的。」[1]真的是這樣。

時間長了,次數多了,有時保姆會說:阿姨你心態真好。我只是笑笑。

救人中找自己

之前我也給保姆講過真相,她總是迴避不聽。她是一個基督徒,挺固執的,但是心地比較善良。可是只要我一講大法真相,她就打岔或高聲唱歌。次數多了,我就想怎麼辦呢?這不會是無緣無故的。那就找找自己,結果我發現這是我有顧慮心。

我們家有三個大法弟子,多次受到過迫害,大兒子害怕,不願意叫我講真相,是這個心在干擾我。找到原因後我想自己是大法弟子,就應該堂堂正正的、慈悲的講真相救人,救人是大法弟子的使命。放下人心和親情的干擾。我求師父加持弟子,我想救下她。最後在師父的慈悲加持下,她接受了真相,並且做了「三退」。

都是師父的精心安排

大兒子家的鄰居有一對老夫妻,跟隨他們的二女兒一塊生活。二女兒生了一個二胎,老人就把大女兒從鄉下請來做保姆。

我大兒子住在頂樓,在樓上種了各種蔬菜。有一株蕃茄已經結了許多果,其中只有一個比較紅,其它都是綠色的。一天上午十一點多,我覺的那個紅的蕃茄還不夠紅,想再等兩天。下午三點多,我家保姆帶著孩子和鄰居家的大女兒都在樓上曬太陽,我也去了。保姆問我;阿姨你見咱家的那個紅蕃茄沒有?怎麼沒了呢?我一看真沒了。我說:誰會摘走呢?鄰居家大女兒緊接著說;可能是打掃衛生的摘走了吧。

然後我就叫大兒子查了一下監控。發現是鄰居家大女兒摘走了。我當時確實有些生氣。在中國想吃到沒有農藥的蔬菜很難。沒想到蕃茄剛剛紅了一個,就被別人摘走了。

我就對大兒子說樓上放的東西雖然不值甚麼錢,要是丟了想用時也不方便,應該把門鎖上。大兒子也覺的挺可氣的。就找了把鎖把柵欄門鎖上了。這一鎖鎖出了矛盾。幾天後鄰居家的老頭對我家的保姆說:你家的老太太沒來前他家的門也不鎖,現在咋鎖上了?我家保姆雖然知道內情,可還是說不知道。回來還跟我說:咱家鎖門他生甚麼氣?!這叫不吃鹽不發渴。我一聽心想壞了。就說那是有原因的,沒有無緣無故的事。從那以後見面人家也不理我了。跟他說話也不答理了。

師父講:「我們作為一個煉功人,矛盾會突然產生。怎麼辦?你平時總是保持一顆慈悲的心,一個祥和的心態,遇到問題就會做好,因為它有緩衝餘地。你老是慈悲的,與人為善的,做甚麼事情總是考慮別人,每遇到問題時首先想,這件事情對別人能不能承受的了,對別人有沒有傷害,這就不會出現問題。所以你煉功要按高標準、更高標準來要求自己。」[1]

我想,如果這件事我能用高層次的理來要求自己,那就甚麼事也不會發生。而我也甚麼都不會丟。是我傷了人家的自尊心,沒為對方考慮。向內找,挖挖根,是自己的人心造成的,利益之心、疑心、爭鬥心、親情心等等,是用人的理來衡量事物。想著想著我明白了,是師父讓我來大兒子家的。是需要這些環境,去掉我的各種人心、不好的東西,倒出髒水,提高上來。謝謝師尊!

今天下午學法,看到師父講:「在修煉中你們不是由於自己真正的實實在在的提高,從而使內在發生著巨大的本質上的變化,而是依靠著我的力量,借助外在的強大因素,這永遠改變不了你人的本質轉變成為佛性。如果你們人人都能從內心認識到法,那才是威力無邊的法的體現──強大的佛法在人間的再現!」[2]

我很慚愧。感到以前的認識很低。我所做的一切和所能做的一切,都是師父的精心安排。是師父的慈悲與點化。是師父給予我的。我真的需要「真正的實實在在的提高」[2],真正的從本質上改變自己,才不愧對師尊的期盼。

雙手合十謝謝師尊!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警言〉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