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從中共官員自殺說起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零年一月十一日】自殺通常是指人受到不能解脫的精神壓力,自己採用某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以達到解脫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錯誤的極端行為。往往這種殺害自己造成的場面都是極其殘忍和恐怖的。可是這些年來,在明慧網卻經常見到迫害法輪功的官員遭惡報自殺的消息。如:

二零零七年天津市迫害法輪大法的首惡,政法委書記宋平順在辦公室用手槍自殺身亡。

《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主編徐懷謙,因罹患抑鬱症,於二零一二年八月跳樓自殺。

國家信訪局副局長徐延安(徐業安),在二零一四年四月八日,因貪腐被查,在辦公室內吊頸自殺死亡。

曾任甘肅慶陽市市長、市委書記周強二零一五年被約談後跳入黃河自殺身亡。

二零一九年一月三十日,內蒙古錫盟錫林浩特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陳曉軍,正在包頭市某醫院陪其母看病,他接到紀檢部門的電話,隨即他從十八層高樓跳下身亡。等等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中共迫害法輪功二十年來,在明慧網曝光的中共官員因追隨江澤民邪惡集團參與迫害法輪功遭惡報的自殺案例就有一百七十例左右。

他們的自殺方式有:跳樓自殺、跳塔自殺、跳大架子自殺、跳河(包括黃河、長江)自殺、跳冰窟窿自殺、在寒冷的冰面上自殺、上吊自殺、自撞火車自殺、故意撞車自殺、用刀自殺、割腕自殺、用手槍自殺、喝農藥自殺、吃藥自殺、故意中煤氣毒自殺、打開排氣管自殺(一氧化碳中毒)等多種多樣。

在自殺的案例中,絕大多數是貪腐、淫亂、涉黑、殺人等官員畏罪自殺,還有因抑鬱自殺,病痛折磨不堪忍受自殺,姦情敗露自殺、家庭矛盾自殺等等原因很多。

往往人們見的多了就會有些麻木,很多人只把它當作一個恐怖新聞,由於人們對中共貪官的深惡痛絕,所以對他們的自殺行為都不感到驚愕和同情,過後就隨之淡忘了。

可是,大家想過沒有?這僅僅是這些自殺官員自己輕生的問題嗎?這只是一批人單純自殺的問題嗎?我們應該就此做一個深層的思考,多問幾個問甚麼,就可能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做。

中共官員為甚麼那麼貪污腐敗?為甚麼那麼淫亂無度?為甚麼那麼喜歡造假?為甚麼那麼喜歡說謊?為甚麼栽贓別人還說的那麼理直氣壯?為甚麼敢做黑社會的保護傘?為甚麼那麼懼怕承擔責任?為甚麼敢於殘害修煉人?為甚麼敢活摘法輪功學員的器官?為甚麼敢無所顧忌的作惡?為甚麼那麼不珍視自己和別人的生命?為甚麼要剝奪中國人的人權和信仰?

這些在中共黨內和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還僅僅是個人問題嗎?不,這是制度問題,是邪教中共的問題。

中共以無神論邪說摧毀了神給人留下的傳統的善惡有報理念,中共告訴人沒有神,當人相信無神的時候就自然不相信有甚麼報應了。隨之就是甚麼壞事都敢幹。

中共以唯物論攻擊信神是唯心論,把信神說成是迷信,那麼被洗腦的人就會遠離神,心中沒有了對神的信仰,那麼世間的物質利益就成了他們最高的追求了,所以他們會把錢、權、色看到很重,為了獲得這些私利可以無惡不作。官員迅速腐敗,帶頭貪污淫亂,使社會道德急速下滑。坑人害人,互相欺詐,騙人斂財、色情泛濫等等問題層出不窮。

中共把「革命」當作最高的理想,大張旗鼓的革了別人的命,沒收了人家的財產叫所謂共產。那麼革命的過程就是暴力屠殺的過程,就是不給百姓飯吃的過程,就是好人被抓捕、關押、勞教、判刑、洗腦的過程。

這樣一來,很多中國人,特別是中共官員的靈魂被中共囚禁、虐殺了,那些再也沒有良知反映出來的人,就已經成了這樣的行屍走肉。而那些良知尚存但又不敢伸張正義的人,在矛盾的心理作用下,精神極度扭曲,造成嚴重抑鬱而不能自拔,最終以自殺了結一生。這樣的人不就是被中共殺害了嗎?所以我們看來,在中共體制內以貪腐名義被判刑,被槍斃,被自殺,甚至看起來是個人行為的自殺,都屬於他殺,都屬於被中共首先殺害了他們的靈魂造成的。

因為一個人的真正生命是靈魂,肉身只不過是人在我們這個空間中存在的一個載體,脫去肉身之後靈魂就又回到另外的空間,等待下一次輪迴轉生,罪孽大者要下地獄還債。所以中共無神論所說的人死如燈滅是錯誤的,自殺者逃脫罪責認為一死了之,一了百了也是錯誤的,你根本逃脫不了罪責,那罪都在人的元神(靈魂)身上,只要做了就永遠帶著。

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教導弟子要珍視自身和其他的生命。在真、善、忍大法的衡量中不斷的修正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做一個好人,做一個為別人著想的更好的人。不貪、不佔、不爭、不色,無慾無求,只做一個為別人好的人。這些簡單而又深奧的人生道理,在中共無神論者的黨文化中是見不到的。

法輪功信奉真、善、忍,中共違背真、善、忍,孰正孰邪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追隨中共江澤民集團迫害法輪功,污衊、誹謗佛法,殘害修煉人,這樣的人不遭報應還有天理嗎?遭惡報,不是神在害人,而是中共先把人變得不是人了,才遭到神的清理,所以被中共和共產主義邪理毒害、洗腦的人,趕緊找真相清洗自己吧,找回自己的靈魂原來的模樣,才能自救啊!不要在天滅中共的大淘汰中陪中共而去。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