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歲月 美好的回憶

——回憶當年兩次聽師尊講法的部份情景和感受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二年四月二日】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八日,我有幸在吉林大學禮堂聽師父講法傳功,每天兩次。得到師尊面對面的教授宇宙高德大法,激動、喜悅、幸福的心情無法言表。

師父身材偉岸,目光慈祥,面容和藹可親,聲音洪亮,接觸到偉大師尊的人會真正感受到甚麼是祥和慈悲,愉快美好,更能體驗到甚麼是「佛光普照,禮義圓明」[1]。

感恩的淚

師父講法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內容新奇,內涵深刻,大家都感覺聽了還想聽,總也聽不夠。讓新學員不解的是,在班上,聽師父講法有很多學員淚水漣漣,也不分男女老幼,我也是其中一個,在人群中這樣,還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想抑制也抑制不住。

後來才知道,那是因為我們神的一面明白師父都為我們做了些甚麼,師父不但為我們承受了眼前的痛苦,更為我們承擔了歷史上不同層次、不同空間、不同時期的罪過。師父給我們下法輪、氣機,給了我們無法用價值衡量的好東西,而且是天上很多神想得都得不到的好東西。所以說,那是明白真相的自己感恩的淚,因為大法弟子億萬年來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盼到了這一天。

驚喜──出人意料的收穫

我九歲那年,父親因毛魔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大搞階級鬥爭,在所謂「清理階級隊伍」中被壞人打死。從此以後,體弱多病的母親抱著兩歲的小弟,領著我們姐弟六人,還有年邁的爺爺艱難度日。心靈的創傷、精神的壓抑,苦難的生活導致我從十二歲開始先後患上了肝病、胃病、腎病、風濕症、神經官能症等多種疾病,常年求醫問藥。

我這次來到長春,也是抱著祛病健身的目地參加學習班的。來到學法班,看著師父,聽著師父的講法,我心思都在聽法上 ,忘記了自己身體有病及其它的生活瑣事了。剛開始,我對師父講的「高層次」、「度人」、「業力」、「淨化身體」等名詞有些新奇。對師父講的法,我越聽越愛聽。

最讓我驚喜的是,為治病而走進講法班的我,在聽法中,意外的明白了讓我幾十年來都困惑不解的問題:人生的意義究竟是為甚麼?有人為名、有人為利、有人為了光宗耀祖、有人為出人頭地、也有人講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等等。

千真萬確的真理、真真切切的體驗

師父說:「其實我告訴大家,大周天一通這個人就可以起空的,就這麼簡單。」[1]

一天早上,我在去吉林大學的路上,突然不由自主的跑了起來,兩隻腳不著地似的,因為當時不懂,忙喊,我怎麼了?我怎麼了?同行的那些人就在我後面笑。大約跑了二十五、六米遠,我停住了,等他們趕上來就問:「你幹甚麼呀?」我說:「啥也不幹,就是站不住,停不下,現在好了。」

自從聽了第一講課以後,我真是無病一身輕,精神煥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隨之改變了。心情自然就愉悅了,看天、看地、看周圍的環境好像都變了,過去的憂慮、煩惱也不存在了。

自從在長春聽師尊講法以後,我就告訴人們法輪大法好,師父慈悲偉大,人們都相信。鄰居、同事、親友們都從我的身心變化上見證了法輪大法的偉大和超常。鄰居大嬸說:「這個人從長春回來滿面紅光的,幹活也有勁兒了。」當時正是種園子的季節。

單位的領導說:「你能不能把李大師請到咱們單位來給大家講講法。」我告訴他:「師父應全國各地邀請在年初就已經把全年的講法日程都排滿了,而且多數都是在省會城市,幾千人的會場。如果誰想學,我知道師父今年還有大連和哈爾濱兩次講法。」

哈爾濱之行

一九九四年八月五日,我們一行二十五人參加了師父在哈爾濱冰球館舉辦的大約六千人的講法班。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都有。坐在我後排的四、五位學員看上去不像普通百姓,交談中知道他們是中國科學院的,還有人體科學研究會的。

另外高層空間的邪惡對師父這次講法干擾很大,反映到這個空間讓學員能看到的,就是師父經常咳嗽,給師父講法製造障礙,有悟性的老學員都懂得,那是慈悲偉大的師尊在為眾生包括在場的學員弟子受苦受罪、承受業力。

師父在哈爾濱辦班期間,為了讓更多的人得法,於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又另外做了一場帶功報告會。師父在報告會上給我們在座的每個人祛一種病,如果本人沒有病,可以想親人的一種病。當時我母親患青光眼與白內障,有一隻眼睛幾乎失明,正準備要做手術。我就想讓我母親的眼睛好了吧!我從哈爾濱回家後,母親告訴我有一天她的眼睛突然間就能看到東西了。

在哈爾濱,還經歷這樣一件事:在一家超市裏,十歲的女兒要小便,可是找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廁所,問了幾個人都說不知道哪裏有。超市的人說內部衛生間不能用了,看著孩子難受痛苦的樣子,大家都很著急。

就在孩子承受到極限時,不知在哪裏突然來了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身著淡黃色的襯衫,到我面前就說:「你們要上廁所嗎?走,我領你們去。」說話間帶我們快步走出超市,很快就找到了廁所。慌忙中,當我要感謝這個好心的女孩時,再一找,人不見了。過後才想起來,這不是慈悲的師父在弟子危難之時幫助和保護我們嗎?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