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大法弟子被迫害事實很重要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二年五月一日】今天,讀了明慧網文章《注意向公檢法人員揭露黑窩裏的迫害》後,很贊同同修的做法,這個方法很好。

在我們面對不明真相的人,如公、檢、法、社區等機構人員騷擾、預謀迫害或迫害時,都能做到講大法的真相,以及從法律角度講述迫害法輪功違法等真相。但有時確實忽略向不明真相的人揭露這場對大法弟子迫害情況及迫害的慘烈程度的真相。

就是說,在真相講不通時,我們也不要放棄或消極對待,我們也可以採取另一個辦法,以親身經歷及你了解身邊被迫害的同修及明慧網報導的大法弟子被迫害的實例,讓他們知道迫害的真實性,啟發他們的良知,停止迫害。

以下寫出本人在二零零七年,一次向不明真相的人揭露身邊正在發生大法弟子真實被迫害事實,啟發世人善念,放棄惡念,明真相得救,解體了即將發生的迫害。這個方法很奏效。

我們單位是大法修煉人組成的公司。那年單位地點需要搬遷,當時僱用一家搬家公司幫助搬遷。我跟單位同修們說,由我一個人來給搬運公司的人講真相並做三退,別人就不要都暴露身份。其實這次搬家也是這個原因才被迫搬家的。

來的搬家人員都聽了真相,並同意做了三退,但是我感到有一個年輕人不是真心退,只是迎合我。我知道沒有真正救了他的原因是自己當時境界不夠。就在最後一趟搬運,到了新工作地,在結算搬家費時,出納員結算完費用後,拿出真相冊子和光盤,想送給外面的他們,其實我當時就沒打算送,有顧慮。但又怕同修暴露身份,還是由我出面送。

在這事過去有幾個月的一天下午,一個人走進了我們的辦公室,他說,你還認識我嗎?你給我講過真相的。我知道他就是搬家公司的那個迎合我的那個人,當時我就有種不好的預兆。我說,我記不清了,因為我講的人很多,記不清你是哪一位了。這時,出納證明他是搬家公司的。我說,你找我有甚麼事?他說,我從社區來的,他們想看真相,他本人也想幫助我發發,例如給浴池洗澡的人。

我這時很冷靜,知道來者不善,但我首先想到同修的安全。於是,我就讓他和我一起到會議室單獨交流。我說,我給你倒杯水去,你稍等一會。回到辦公室,馬上告訴出納員,需要收拾的收拾收拾,如大法書等。

回會議室後,我問他,你遇到甚麼麻煩事了嗎?是不是需要我的幫助?他說:我現在就想幫助你們講真相救人,我需要真相冊子和光盤。你給我,我就能掙到錢了。因為他現在沒有了工作,需要錢。你今天必須給我冊子。

我就開始給他講了大法的基本真相,告訴他,善惡有報的道理,迫害法輪功是違法的。他這時很囂張,他說:你說這個我不懂,我也甚麼都不怕,我告訴你我是從社區來的,他們說,我拿到資料,就給我五百元,我也到警署那裏去了。我輕輕的、很堅定的說:現在沒有,就是有,也不能給你,這樣對你不好。

我想任何生命都有善良的一面, 他也不例外,不能被他表面所帶動,啟發他的善念才對。於是,我就講起了我在五、六年前經歷的事情。

那時,我也有一個很好的工作,有一個溫暖幸福家庭,就是因為我修煉了法輪功,單位領導怕受連累,叫我下崗,我失業了。因大法被誣陷,我的同修被迫害,於是我上北京上訪,被抓,被判勞教後走脫,從此開始流離失所的生活,有家不能回。我丈夫因怕受牽連,提出要和我離婚。尤其每逢佳節,我就更難受。記得有一年過年的年三十下午,我走在街上,看見陸陸續續回家團圓的人,我眼淚在心裏流。我也想家,我也想看看才十幾歲的孩子,回自己的家都成了我的奢望。我還有幾次為躲開綁架,根本就沒有地方住,有時住樓道,在大街上走,在異地生活,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感到是那麼孤獨無助。

今天姐得了大法,知道大法好,又是親身受益者,姐告訴你法輪大法洪傳世界,祛病健身有奇效,法輪功真相資料告訴人們真相,是啟發人們心中的善良,是找回中華民族的傳統信仰。同時,法輪功真相資料告訴人們真實的法輪功,讓人們不再被謊言毒害,是在挽救人。姐真心希望你以後在遇到任何危險的時候,誠心敬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遇難呈祥。

還有,迫害佛法、迫害修佛的人,那可是了不得的事,下十八層地獄都還不清的事。那五百元是啥?是通向地獄的通行證,咱們可不能幹那事啊!這些事,姐能不告訴你嗎?你想一想,咱們今天從這門出去,就是姐弟倆。假如你遇到啥事,你看周圍的人,有人會幫助你嗎?但是姐看到,一定會幫你。這就是姐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其實,姐從你的眼神看出,你是個善良的小伙子,如果因為你一時錯念,害得姐又回到了從前,被關進監獄迫害,失去工作,甚至生命,這次迫害是因為你而起,僅僅為了五百元,你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心如何安寧?

說到這,他說:「姐,我不要你的手機號,你把我的手機號記下來,有事找我,我保你沒事了。姐我走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幾乎忘記這個事了。所以在講清真相時,有時不順利,講不通,也可以換一種方式,不要極端的處理方式,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讓他們了解真實的迫害實例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效果更會好。

個人境界有限,不妥之處,請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