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法輪大法的美好傳給下一代」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一月二日】法國女教師勞倫斯﹒喬索姆(Laurence Jossomme)是一位有著二十多年幼教經驗的老師,從二零零三開始修煉法輪功後,不但自己身體健康,也把法輪功的「真善忍」理念融到了日常教學中,在校園裏傳播著「真善忍」。去年疫情期間,有的中學也開始邀請勞倫斯和當地法輪功學員們,向初、高中師生教授法輪功五套功法,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支持。勞倫斯-喬索姆表示:「要把法輪大法的美好傳給下一代。」

煉功後,奇蹟就在那一天發生了!

在二零零三年的時候,勞倫斯被查出體內長了一個直徑有8公分大小的「硬纖維瘤」,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手術歷時八個多小時,後來又在重症監護室裏待了三個月。出院後,在一年的恢復期裏,身體一直處於醫療監督狀態,雖然可以恢復工作了,但是要時常去醫院複查。

手術後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肚子痛,痙攣,腰背時常劇痛等各種不適,加上她所工作的教育系統的諸多弊端和校園裏缺失道德教育,校風日下。勞倫斯﹒喬索姆對此種種感到身心疲憊,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她的興趣,她沮喪地感到自己從事了二十年的教學生涯將就此結束了。她開始考慮辭職,親人們對她的狀態感到擔憂。

自二零零三年的那場大手術後,勞倫斯從未停止過從書本中尋找關於生命意義的答案。後來,一個朋友向她介紹了法輪大法。勞倫斯回憶道,其實第一次去煉功點時,她並不是很積極,只是好奇的想去那裏看看這位朋友到底在做些甚麼?順便了解一下甚麼是氣功?

奇蹟就在那一天發生了!勞倫斯在第一次煉功時就感覺到壓在自己肩膀的那個沉重的東西被拿掉了,她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輕飄飄的感覺。從那天開始,睡眠恢復了、手術引起的劇烈痙攣不見了、肚子和背部不再劇痛了,接下來所有的那些後遺症都一點一點地消失了。

重生的喜悅和修煉法輪大法的美妙不僅讓她恢復了體力,思想也不再那麼悲觀了。

當她第一次讀《轉法輪》時,就愛不釋手。第一遍讀時有一種發現了新世界般的驚喜,第二遍讀時感到了書中有內涵,第三遍再讀時,就仔細的對照詞彙表裏的註解慢慢地領會法理了。她表示,這是唯一一本能時刻指導她日常生活的書。每次閱讀她都有新的理解,她心中所問的問題總是能在閱讀中得到答案。

同時,她認識到不應該放棄教學工作,應該把「真、善、忍 」理念分享給自己的學生們。就這樣,她開始在自己任教的校園和能聯繫到的學校裏傳授著「真善忍」。

把「真善忍」融於教學中

勞倫斯﹒喬索姆本人是一位幼教老師,在教學中她經常提到「真善忍」的理念。她還把這一價值觀做成橫幅懸掛在教室入口大門處的上方和教室裏。因此,每當同學之間發生衝突時,「真善忍」的理念就會提醒他們對照自己的行為,於是矛盾和衝突就會很快的化解,孩子們在握手言和時,都會說一句「真善忍好」。

以2022/2023學年為例,她教會四歲和五歲的兒童閱讀李洪志先生的詩篇,特別是:《洪吟三》中的<更豔>

更豔

不逐群芳秀爭豔
凌寒獨自把香散
狂風摧枝近十載
天愈晴
枝雪溶開梅花滿庭苑

勞倫斯把孩子們個人和小組的朗誦畫面拍下來,再放到班裏的博客網站上,這樣他們的家人都可以看到和聽到孩子們的朗誦。許多家長都很感動,稱讚孩子們能在這個年齡段背誦詩歌,增強記憶力,並感謝李洪志先生寫下的這首美麗的詩。

這個學年的每週五,學生們還會一起學習法輪功的五套功法。並觀看教功錄像和世界其它地區兒童們煉功的照片。

讓勞倫斯感動的是,每當自己因生氣而講話語調升高時,總會有一個孩子提醒她:「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

勞倫斯和其他法輪功學員一起,還利用書展的機會,舉行了兩場義務教功活動,還向共同參與的志願者、家長和學生們展示了學生們煉功的情況。

向初、高中生傳授法輪功五套功法

勞倫斯所教授的學生中有一位家長在一所中學任職,疫情期間學生們長時間戴著口罩,負面情緒較重,很需要一個有效紓解情緒的辦法。於是他們邀請勞倫斯和其他法輪功學員們每兩週一次到該校教授功法。該項活動已經持續了三年。

二零二二年初,全校共有一百八十四名師生在多功能廳內參加了功法介紹活動。老師們表示非常感興趣,也提出了許多問題,他們非常希望能夠開始學功。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也有人向法輪功學員索取了當地煉功點的聯絡方式。

圖1:在中學的教學樓外,「法輪大法」的橫幅醒目可見
圖1:在中學的教學樓外,「法輪大法」的橫幅醒目可見

圖2:一百多位同學一起學煉法輪功的第二套功法
圖2:一百多位同學一起學煉法輪功的第二套功法

圖3:一百多位同學一起在煉法輪功的第一套功法
圖3:一百多位同學一起在煉法輪功的第一套功法

圖4:一百多位同學在多功能廳內參加了法輪功功法介紹活動
圖4:一百多位同學在多功能廳內參加了法輪功功法介紹活動

去年,在勞倫斯所在地區的另一所中學,也邀請了勞倫斯和法輪功學員前去教功。煉功後,大家都感到非常好,於是該中學在2022/2023學年又安排了學員們前去教功。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