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找 轉變根深蒂固的常人觀念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三月二日】回顧一年來的修煉歷程,修心去執著的習慣已經深深扎根在我的日常之中,然而在去除骨子裏形成的人的理以及放下私我方面仍認識不足。下面交流一下我最近去執著的一段經歷。

一、求和諧的觀念

退休後,我和丈夫(同修)到了外地的兒子家。小孫女還不到一歲,我們去幫忙帶孩子。

去之前我就下定決心,在兒子家要守好心性,多付出,多幹活,少管閒事。那時候沒有意識到,這個想法已經是執著心了,人為的想安排、維護自己的形像,維護一團和氣的家庭。看起來沒錯,實際上是人的觀念。

剛到兒子家的時候,看到不符合我倆觀念的事情,我跟丈夫都互相提醒:我們是來了願的,住四、五個月就回去了,不能多管,要提高心性。那時候即使心裏有點不舒服也沒有放在心上。然而,修煉就是要刺激到心靈才能起到提高心性的作用,所以,怎麼會總是一團和氣呢?我想求得和諧關係的觀念首先受到了衝擊。

1、去掉自大心

退休前我是食品專業教師,培養出多名學生在全國大賽中拿獎,我在這方面很自負,養成了啥東西都要評定一下的壞習慣,已經形成自然了。

兒子也是食品專業的,做的飯菜很好吃,但我也經常評判一番,比如說:挺好吃的,很不錯,就是淡或咸了點等等。特別是當我做的時候,全是自信滿滿的神態和不容反駁的語氣。

兒媳是一個很真實的人,說話很直接。好幾次都說:「媽,你怎麼這麼愛評價,就像個老師一樣。」「媽怎麼只要一做美食就變的很強勢啊?」

我知道這是師尊利用孩子們的嘴點我,我也想努力改正,去掉自大和顯示,但總是反反復復改不徹底。慈悲的師父看我真心想改,就給了我環境。我做的東西越來越差,要麼不成功,要麼不太好吃,要不乾脆連食材都浪費了。本來想在兒子兒媳面前大顯身手的,沒想到次次失敗,顏面掃地。最後我不好意思的對他們說:「我水平的確不行,讓你們失望了。」

從那以後我做飯不再自大,是慈悲的師尊強管著我去掉了這個強大的執著。

2、去掉委屈心

返家的行程由於疫情延期了半年,又遇上兒子換房子和居家隔離。所以講真相的事做的不多,我就著急想回家,情緒不穩,心裏很苦。

有一次兒子說話語氣不太好,表面上我守住了心性,知道這是讓我提高的,要向內找。但是一種委屈的物質很快控制了我,好像浸透了整個身心一樣,無法擺脫。我馬上意識到:這不是我真正的自己,我不要,這是你委屈,不是我委屈,我是李洪志師父的弟子,其它的安排都不要。我心裏不斷的念著,可眼淚還是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咬著牙繼續堅持:「我就是不要你,你操控不了我,我是李洪志師父的弟子,兒子兒媳是來幫我提高的,我應該感謝他們的,這是大好事。」過一會兒就沒有委屈的感覺了,我知道是師父在另外空間給弟子拿走了這個物質。

相同的情形後來又出現過兩次,都很快就過去了。這個負面的物質永遠遠離了我。

小時候父母很不待見我,特別是父親總是看我不順眼,走著坐著都不好,經常吃飯的時候訓斥我、瞪我,受了委屈的我就哭著離開了飯桌,次數多了,內心就形成了這個「委屈」的物質。

感恩師父,為弟子去除了花崗岩般的物質。

二、徹底放下求和諧的觀念

隨著相處的時間加長,慢慢的與兒子兒媳有了間隔,雖然沒有明顯的矛盾,但心裏不時的翻出不平衡的念頭,不符合自己觀念的事情也和丈夫說幾句。說著說著就意識到不應該這樣,趕緊停下向內找。出現不好的念頭也能及時抓住,不要它。自己還覺的要求挺嚴格,挺精進的。但是,總感覺去的不乾淨、不徹底,時不時的覺的心裏很苦很難受、總想回家。

一次,我很難受的坐在空曠的大廳裏想:剛來的那幾個月多好啊,兒子每週跟我們學一講法,兒媳也學了好幾個星期,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現在怎麼這樣了呢?我真想好好的與兒子兒媳相處啊,也相信自己能做好,可是怎麼成這個局面了呢?師父啊我到底哪裏出了問題呢?

大腦中出現:難受不是好事嗎?人的理與修煉的理要反過來看啊!是啊,要反過來看問題。

觀念一轉,豁然開朗。原來我是在維護人的觀念啊!我是修煉人,是走在神路上的大法弟子,就應該用反理看問題。不舒服是好事,吃苦受難是好事,修煉就是修的觀念的轉變。

靜下來想,真正令我難受的究竟是甚麼呢?在去自大、去委屈等等執著心的過程中,本來發生的碰撞是為了刺激出人心,從而認識到它去掉它。但是去掉人心之後,我那個求得和諧的人際關係的觀念卻將次次碰撞累積下來,變成越來越擔心破壞和諧的關係,越來越難受。

原來,這個根深蒂固的求得和諧、求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個觀念已經支配了我幾十年,即使修大法做好人的行為中也有它的影子,我必須要破除這個觀念。

回顧在兒子家這一段剜心透骨的修煉歷程,真切的感受到師尊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在這個環境中暴露了很多執著心,也去除了很多執著心,也使我轉變了人的觀念。

感恩師尊的慈悲苦度!弟子唯有精進實修,做好三件事,跟師父回家。

責任編輯:李明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