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救了!」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五月三十一日】風風雨雨二十年沐浴在師尊的佛恩中,要寫的內容很多,就選近年面對面講真相的幾件事寫出來,向師尊彙報與同修交流,不當之處請指正。

(一)「做人要講『真善忍』,我覺的很在理」

春季的一天,我與老伴同修在一個小區門前碰到一個婦女,推著一個輪椅,上面坐著一個老太太,我與老伴上前搭話,得知她們是婆媳倆,兒媳婦六十多歲,已經當上了奶奶和外婆。家婆八十多歲,四世同堂,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婆沒念過書,也沒有工作,兒媳婦上學時入過邪黨的共青團和少先隊,我與老伴給她們講了大法真相,並告訴她們在生活當中無論遇到甚麼難處,尤其面對疫情的各種巨大的壓力,誠心敬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九字真言,就一定會得到法輪大法師父的幫助和保護,全家都受益,都能平安。

婆媳倆都非常認同,兒媳婦用其真名退出了邪黨的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兒媳婦接著說:親屬、鄰居都勸我把家婆送到養老院,你們剛才說做人要講「真善忍」,我覺的很在理。如果給家婆送到養老院,那樣做不善,也不孝,現在全家人在一起,家婆身邊都是兒孫、親人,她會很開心;如果住在養老院,家婆周圍都是陌生的人,家婆一定會很寒心。家婆四十幾歲就守寡,拉扯六個子女,一輩子吃了很多的苦,我不忍心,我也不能那樣做,有我一口飯,就有家婆一口飯。有句話叫「重德行善福相隨」嗎?我與老伴齊聲說:講得好,講得好。

望著她們遠去的背影,我的耳邊一直迴響著那兒媳婦的一句話:不能讓家婆寒心,有我一口飯,就有家婆一口飯,多麼樸實的語言。孝敬老人是中國傳統美德。

(二)「你們師父真好,謝謝你們的師父」

去年六月二十六號,我與老伴在路旁樹下,遇到一對夫妻,丈夫坐在輪椅上,右手彎曲,兩條腿長滿了紫黑色的膿包,表情很痛苦。我與老伴上前與他們交談,得知他們是從東北吉林來到我市的,丈夫姓侯,五十六歲,妻子姓孔,五十二歲,他們的兒子在我市當兵,將他們夫妻接到我市一個部隊醫院給他父親看病。

我與老伴給他們講了大法真相,夫妻倆都同意退出邪黨的團隊組織,老伴上前拉著他們的手,告訴他們誠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遇難呈祥,並講了真相小冊子中的幾個真實的故事,老伴真切的說:兄弟呀,你看我們倆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當今社會有騙錢的、騙物的,你碰到過騙你平安、騙你好病的人嗎?他們沒說話,輕輕的點了點頭。

這時那有病的丈夫說:「前些日子,別人給我算卦,說我六月份將有貴人相助,命運會有轉機,我沒跟任何人講,心裏一天一天的盼,心裏琢磨著:『今天都六月二十六號了,怎麼還不見貴人的影呢?我的心徹底的涼了,沒有希望了,我偷偷暗下決心:到這月底,我就自殺,吃藥或投江,兒子也見到了,罪我也遭夠了,不能再拖累別人了,我真不想活了,活夠了。』今天遇到你們老兩口,給我講了這麼多,這不就是貴人嗎?你們講的我聽明白了,我不能太自私了,我要誠心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這九個字。」突然,他舉起雙手大聲喊了起來:「我要活下去,我有救了!」

我高興的說:大兄弟,今天是六月二十六日、雙六,常言道:六六大順嘛,你一定會康復的!

當時他的妻子眼裏含著淚花,激動的說:「今天要不是遇到你們倆,我還蒙在鼓裏呢,還不知道他會有這麼可怕的想法,而且將要發生這麼可怕的事情,謝謝你們救了他,也救了我們這一家!」我們說:「別謝我,是我們的師父叫我們這麼做的。」這對夫妻動情的說:「你們師父真好,謝謝你們的師父。」夫妻倆含淚而笑的揮手與我們告別了。

(三) 希望世上所有的人都能早日明白真相

講真相中經常碰到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邪黨打成「黑五類」的人(地主、富農、反革命、壞份子、右派),這些人雖然在「文革」中在歷次運動中經歷了種種迫害,但仍然有些對中共邪黨謊言還是認識不清,認為現在的日子好了,沒有成份論了,人人都一樣,兒女們也有出息了,自己退休了,還給發養老金。有時嘴上也說共產黨壞、整人,也是站在黨文化中罵共產黨,看不透中共邪黨的邪惡本質。對這些人,我就告訴他們共產黨是西來幽靈,中共不等於中國。請你看一看《九評共產黨》這本書,希望他們對中共邪黨有更清楚的認識。

再有,一些中國人被中共病毒、疫情弄得麻木、無奈;工廠倒閉、店鋪關門、學生在家上網課,外出打工出不去,年輕人在家無事做,疫情不斷,今天封這兒,明天封那兒,今天解封,沒幾天又封,封、封、封,把人都要逼瘋了;利用這些事實講真相、勸三退,效果很好。

講真相中,也有關心的人告訴我們,共產黨甚麼事都幹得出來,對法輪功搞甚麼「清零」,千萬要小心啊,注意安全。我會笑著說:放心吧,天要變誰能擋得住!沒有共產黨,中國人才能有真正的幸福,請牢記:「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三退才能保平安!

感謝師父的慈悲苦度,我們要在這最後的時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真心希望世上所有的人都能早日明白真相,對未來有個正確的選擇,平安渡過劫難!

(責任編輯:善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