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問題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七月一日】最近和丈夫坐高鐵,在車上,臨近十二點發正念時,丈夫說我們去吃飯吧,我心裏掠過一絲不快:怎麼偏偏在我要發正念時就吃飯了?遲一點吃也沒關係啊!於是我毫不猶豫的說:「十二點十分鐘再吃。」丈夫沒作聲,我就開始閉著眼睛發正念。期間丈夫打開手機看視頻放出點聲音,我想他該不會是故意的吧,我儘量不受影響的繼續發著正念。

等我發完正念,準備叫丈夫去買飯時,發現丈夫繃著臉閉著眼睛不動,我試著想問他,等著他作決定,可丈夫一直是這個神態,不理我,我知道他生氣了。我習慣性的想丈夫這男人真是心眼小啊!這麼點小事就生氣了。但我馬上一驚:我不是用人的理在衡量嗎?我是大法弟子,應該向內找啊!應該用正法理來看待事情啊!這次我意識到自己必須要用師父的法要求自己,我向內找自己哪個地方做錯了,哪個念頭不對了。

我不想錯過中午十二點全球發正念的時間這不是錯。可是卻因此錯過了吃飯的時間,讓丈夫沒有飯吃,因此讓丈夫對大法弟子做的事不理解,甚至讓他生出對大法不好的念頭,這確實是我不願看到的。這次我沒有用常人心想丈夫心眼太小了,而是想到自己的行為無意中讓丈夫受到傷害而感到內疚,想到讓丈夫因此生出不好的念頭而得不了救度而內疚。可是我應該怎樣處理才是最好的呢?我應該同意丈夫的意見,先把飯買好,然後讓丈夫先吃。我先發正念,然後再吃,當時怎麼就沒想到呢。

可不管怎麼樣,事情已經是這樣了。我發自內心的希望丈夫能正念對待大法與大法弟子從而得救,所以我在心裏對著丈夫的主元神講真相:我不是故意這樣傷害你,你也是為大法而來的,今生你也應該發揮你的正念和責任,協助大法弟子完成助師正法的使命,也要為你世界的無量眾生得度負起責任來。

同時我想應該怎麼辦呢?我因為從沒在車上吃飯,也不知道在哪裏買,就期盼著有乘務員過來賣飯,但是遲遲不見有賣飯的。我心裏疑惑該不會是吃飯的時間已過了,沒有飯賣了?我心裏不知如何是好,看著丈夫木頭似的臉,我心裏有點憐憫和著急,我知道他早上六點多吃的方便麵,現在應該很餓了。

我想一定要讓丈夫吃到飯,以避免他對大法弟子所做的三件事產生反感。我心裏求師父幫助我,讓賣飯的來。過一會兒,一個乘務員端著一個盒飯過來了,我趕快推一下丈夫說有飯了。丈夫問乘務員是甚麼菜,乘務員說是紅燒排骨,丈夫說自己不吃這個菜,問有沒有別的,乘務員說沒有了,只有這一個盒飯了。丈夫沒好氣的問我吃不吃,我因為只有一個盒飯不好說我要吃,只好也說不吃。然後丈夫冷冷的說:看,沒的吃了。然後閉上眼睛不再理我。

我沒動心,一直希望還會有飯,我相信絕不會因為我的發正念而讓丈夫沒有飯吃了。過一會兒,一個小伙子拿著一個盒飯從我面前經過,我趕快問從哪裏買的?小伙子指著前面那個車廂說:「那邊買的,十三車廂。」我趕快和丈夫說我去看看。

我到十三車廂一個賣食品的小櫃台問有沒有飯吃,乘務員說你想吃哪一種啊?我一聽以為有各種菜的盒飯,就興沖沖的去叫丈夫過來讓他自己來選擇,我想這下好了,終於可以讓丈夫吃到自己喜歡的飯菜了。等我把丈夫叫來後,乘務員正在打電話,她打完電話後問我們在哪裏下車,我告訴她後,她說現在沒有飯菜了,要等到下一站才有新的。丈夫一聽馬上轉身就走了。

我沒有走,我問乘務員下一站新的是甚麼菜?她說是紅燒排骨。我一聽,這個菜丈夫又不吃,這怎麼辦呢?我希望有奇蹟發生,於是又問乘務員真的沒有了嗎?這時另一個乘務員說:「只有剁辣椒蒸魚了。」我一聽正好是丈夫喜歡吃的菜,我說:「剛剛你們還說沒有了啊!」她說:「我以為你們不吃辣的。」我說我們就是喜歡吃辣的啊!我先買一個給丈夫送過去,告訴他說是甚麼菜。丈夫吃驚的說:「不是說沒有了嗎?」然後飛快的解開飯盒大口的吃了起來。我又跑過去幫我自己買了一份。吃完飯後,丈夫臉上的陰雲散去了。之後又和我說笑了。

從這以後,我發現丈夫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每次到晚上十二點我發正念時(因其它三個整點我會到另一房間發正念),他原本在看視頻,這時會把聲音調到最小,基本上讓我聽不到甚麼聲音了。以前都是我提醒他把聲音放小點,他有時還像沒聽到一樣我行我素。

我體悟到修煉人面對家人的生氣不要動心,要向內找自己的不足,發自內心的為家人著想,我想家人也會被感化的。同時站在正法的基點上從正面想家人,不把家人往壞處想,我們所做的證實大法的事也會被家人理解和支持的。

當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問題、想問題時,我發現很多事情確實是自己沒有真正的慈悲對方造成的矛盾。以前我總認為我要學法、我要發正念等,如果有人影響了我做這些事,那一定是干擾,我就會有點不管不顧的堅持做完我應該做的才去考慮別人要我做的,我還以為把大法的事情擺在第一位,自己做的好。現在發現自己的認識不是絕對的對了,有的時候確實需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別人的想法、別人的難處,看看自己應該怎麼做,或許矛盾就會煙消雲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