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指責李洪志老師編造身世,更改生日,虛構自己是「釋迦牟尼轉世〝。老師在一九九九年發表的《我一點聲明》中已講得非常清楚:「有人造謠說我改過生日,這是事實。可是,是文革中政府把我的生日寫錯了,而我只是把錯了的生日改回正確的生日而已。至於說釋迦牟尼也是這個日子生的,這與我有甚麼關係。也有許多罪犯也是這個生日哪!我也從來沒說過我是釋迦牟尼。〝關於李洪志老師生日的問題,香港《世界日報》的記者專程到長春市公安部門做了調查,證實李洪志老師的身份證和改回的真實生日完全都是真實的。
中國官方媒體給李洪志老師拍的錄像片裏,說李洪志老師宣傳「末世論」,講甚麼大劫難的事情,可是李洪志老師從來沒有講過這樣的話。李老師曾回答學員說,「修煉人不要管這些,有沒有都與修煉的人沒有關係」,「大劫難是不存在的」,但是錄像片裏竟把「不存在的」刪掉,斷章取義地說李老師宣傳大劫難。此外,李老師從來沒有見過中央最高階層領導人,甚麼「將大劫難推後三十年」顯然是無中生有。這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完全是造謠中傷的錄像片。
新聞報導中說,李洪志老師是一個性格內向,不善於表現自己的人,而且與周圍相處的人都沒有發現他有如何的特異功能。其實最大限度符合常人社會狀態地修煉,是對所有大法修煉人的要求。李洪志老師歷來不主張隨便運用功能,他主張內修。所以用李老師不搞功能表演來貶低他的智慧層次、能力是沒有意義的。李老師一貫不主張在常人中顯示超常的功能。有些功能如在常人社會中運用,就會破壞常人社會狀態。比如說有人心性不好,這個人的心性還在常人的基礎上,他一旦具備了「搬運功能」,他甚麼壞事都會幹,國家機密都保不住;銀行有的是錢,他可以搬點來,這樣的事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也就沒有人看到銀行超常丟錢等之類的事出現。因此,除重要的科學研究外,李老師從來不搞功能表演。中國氣功研究會曾經委託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工作者為中國氣功研究會管轄下的氣功師做鑑定工作。這是中國氣功研究會所管轄下的氣功師和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有關人士等都知道的鐵的事實。而中央電視台竟然讓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出面作偽證,否認這一事實。
( MUSIC 聽眾朋友,你們好。這裏是熱門話題節目,請繼續收聽我們的節目。)
有宣傳說李老師辦班未納分文稅款,這也是完全違背事實的。法輪功1992年5月開始傳功,立即向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彙報了傳功的目的、內容,得到了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領導的肯定。在北京多次辦班都是由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主辦,多次有領導講話總結,批准為向全國、全世界推廣的好功法,並接納為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的直屬功派。當時,商定由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主辦的學習班由主辦單位納稅。後來法輪功辦班不斷積累經驗,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與承辦單位一方都有正式協議。由於地區不同,稅收規定也不一樣,因此,法輪功分會把辦班的總收入分成,給承辦一方增加了10%,即提高到40%,這樣,就把該交納的稅金都由承辦一方同時交納。這種做法,承辦一方也很高興。法輪功辦班10天為一期,收費標準為新學員人民幣40元(折合5美元),老學員(反覆聽課的學員)人民幣20元(折合2.5美元),這是全國氣功辦班中收費最低的。因為與當時社會上其他氣功班收費標準形成很大反差,各氣功師都提意見。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多次要求李老師提高學費,但李老師為了照顧學員的經濟能力,一直堅持不提高學費。
據新華社報導,在中國大陸破獲了多起所謂的由法輪功研究會操縱指使的盜印法輪功書籍、瘋狂斂財的特大案件,並指控李洪志先生用非法獲利的錢在北京等地購買了三套住宅以及奔馳、寶馬等名貴轎車等。
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李洪志先生的著作《轉法輪》在大陸出版後,他所獲得的全部稿費只有2萬多元人民幣,這是有據可查的,在《轉法輪》等法輪功書籍遭到中宣部等部門的禁止出版之後,社會上盜版橫行,在整個中國大陸李洪志先生再沒得到過一分錢稿酬。再者,所有法輪大法的書籍和音象資料一直都可以從國際互聯網上免費下載,拷貝、複製都可以,若李洪志先生要斂財,又怎會如此?這不是自斷財路嗎?
至於說李洪志先生在長春擁有豪華住宅,實為大陸公安撬開和他姓名相差一個字的人的家門,搬進佛像和金銀珠寶,炮製出的一幕假象。人們可以發現桌子上竟擺了煙灰缸,真正修煉的人誰能相信呢?不信,請查閱李洪志先生的《轉法輪》,該書中有關於修煉人不該吸煙的明確論述。
其實,所謂上千萬的非法獲利根本就是捏造的,那區區2萬元人民幣能買得起三套豪華住宅外加寶馬、奔馳轎車,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法輪功的老學員們都知道他們的師父在大陸從未有過一部小汽車,而且他為了傳法度人,在92年始至94年結束的兩年傳法時間裏,奔波於中國多個城市傳功講法,卻常常連火車硬座都坐不上,累了,只能席地而坐;餓了,方便麵充飢;睏了,就倚靠在座椅邊或者車廂壁打個盹。每當憶起師父這感人的一件件往事,許多知情的弟子至今仍會熱淚盈眶,語不成聲。
(MUSIC)聽眾朋友,這次的熱門話題節目就到這裏,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