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訣的威力是無比強大的──我對發正念的一點認識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8月15日】根據對一些地區的了解,我發現當前學員對發正念有大約兩種看法和做法:一種是能夠堅持整點認真發正念;一種是仍有一部份同修不能做到,不重視,認為關係不大,還有的認為沒看到效果。

根據這些認識,我談一點自己的膚淺體會並向同修交流一下自己發正念的一點效果。

一、首先要明確發正念的目的和意義,也就是學好老師的法

師父已經明確講解過我們大法弟子發正念的目的和遠大的意義:「所以除惡是在正法,也是在救度世人與眾生。」(《大法弟子的正念是有威力的》)「為了減少對大法以至大法弟子的迫害,所以我才叫弟子們發正念,清除它們對正法有意的破壞,從而減少大法弟子在被迫害中不應該承受的,同時救度眾生,圓滿大法弟子的世界。」(《 正念的作用》)師父又在《北美巡迴講法》中說:「你們和正法時期同在,大法賦予了你們偉大的責任、使命;而將來人得法的,他們只是個人修煉而已,他們就沒有這個榮耀,他們就攤不上這樣偉大的事情。所以我們救度眾生的這件事情不是很了不起嗎?很偉大嗎?其實也很緊迫。」

同修啊,發正念是師尊賦予我們正法時期大法弟子開天闢地都沒有過的正法機緣。因為我們是大法的一粒子,我們與師父正法時期同在,助師正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沒有按照師父要求的去做。如果我說的你都不聽,那你還管我叫師父幹甚麼呢?我不會教你們走不好的路,我既然傳出這部法了,我就要對其負責。其實我對你們的珍惜,比你們自己對你們自己還珍惜,因為你們與師父同在,是未來的最偉大的神,是新宇宙的典範,人類將來的希望。」(《在澳大利亞法會上講法》)

二、對通過發正念沒看到「效果」的看法

有這樣認識的同修還是沒學好法,在用人的一面看問題。師父說:「層次是由心性所決定的,也就是說使用功能時正念要強。心裏對邪惡的害怕或運用功能時心裏不穩、懷疑會不會起作用等不良心理,都會影響或干擾功能的作用。」(《甚麼是功能》)師父又說:「其實大法弟子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只是沒在表面空間表現出來,就認為沒有功能。但是無論能否在表面空間表現出來,動真念時都是威力強大的。」(《大法弟子的正念是有威力的》)師父講的話就是法。「關鍵時我要叫你們決裂人時,你們卻不跟我走,每一次機會都不會再有。修煉是嚴肅的,差距拉開得越來越大了,修煉中加上任何人的東西都是極其危險的。」(《挖根》)

發正念沒有出現自己認為應該出現的效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表面沒發生變化不等於另外空間沒有邪惡被清除的效果,可能局部地區舊勢力有些積攢的力量,你剛清理一批,其它的又補充上來。那我們正好繼續清理,因為它自己送上門來讓我們清理。還有一種常見的就是摻雜的人心太重,發出的意念不純,能量比較小,或者心態不穩,將信將疑,所以也就起不到那麼大的作用。那麼我們正應該注意學好法,不斷純淨自己,在堅持發正念清理的過程中越做越好。

三、兩例發正念的情況

一對農民夫婦,他們除每天早上6點、晚上6點、中午12點、子時12點和每星期日早上5點、6點、7點及星期六早上5點、6點、7點(本地區)堅持發正念外,他們還儘量爭取多發正念。他們在田間去幹活的時候把鐘帶上,到整點就坐在草帽上發5─10分鐘的正念。而我是這樣做的:全天幾乎每個整點都發,每天22次,有時23次、24次。晚上11點過10分,我就安排煉靜功。鬧鐘11點55分響了,就開始清理自身空間場,12點準時發正念。另外中午12點,做飯和吃飯時間安排好,到時也能準時發正念。凌晨1點─5點到時真的能醒,有時過了幾分也發,提前幾分也發,而且做到正念強、純、靜。雖兩個整點之間只有40多分鐘,我卻睡得很甜、很香,並不影響白天的工作。我真的把發正念當成了歷史使命,沒有任何理由不完成。如果不是遇上師尊這次正法,早就沒有了你、我、他。「……為師十年傳大法,僅世間定數已大動,歷史定下彗星之災已過,三次大戰已免,99年天地成住壞滅之憂已不復,……。」(《大法之福》)

今年5月的一天早上4點鐘發正念大約5分鐘時,我看到我的佛法神通把魔頭從另外空間消滅了,落下兩隻一陰一陽的蛤蟆,掉到山窪裏的小溪邊的稻田埂上,然後我繼續使用師父給我的法器使它們解體了,那兩個蛤蟆最後灰飛煙滅。

6月30日上午8點半,我坐在同修的門面裏默念正法口訣,看見街對面一面館一個派出所的邪惡之徒在吃早飯,就在他旁邊有一同修也在吃麵。我立刻走過去告訴同修說:快,我倆一起發正念清除你旁邊邪惡之徒×××背後的邪惡因素。同修說:好!話音剛落,邪惡之徒就從我們面前快步走了。我說我們快跟去繼續發正念,那邪惡之徒就不要命地跑,我看他跑得太快,也沒再追。我倆感到好笑,邪惡在大法弟子的正念面前真的甚麼也不是,而世間的壞人沒有背後的邪惡操控,更不敢怎麼樣了。通過這件事,我悟到:時時處處都要記住師父給我們的除惡法寶──正法口訣,口訣的威力是無比強大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淺層次看法,有不當之處,請同修指正,謝謝。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