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料點談整體與個體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3年8月6日】通過這一段時間我們這個地區發生的這些事情,我認為在整體上存在以下不足,這是個人認識,希望更多同修發表自己的看法,開展這方面的討論,在法上認識上來,使整個地區的大法工作開展得更好,少受損失。

1、缺少真正的小型資料點,家庭資料點、個人資料點。隨著正法進程的推進,資料點小型化是大勢所趨。可是因為負責聯繫的同修相繼被綁架,資料點出現了集中的趨勢。

2、對同修的崇拜心理。當地有些同修過去在勞教所做得很好,堂堂正正走出勞教所,所以相當多的同修對這些人很崇拜,很尊重這些人的意見,人前人後誇讚,尤甚者是言聽計從,不用法衡量,這樣容易害了自己,也會害了他們。師父說:「其實,做一個常人中的好人有英雄模範人物做榜樣,那是常人中的榜樣。你要想當一個修煉者,全憑你自己那顆心去修,全憑你自己去悟,沒有榜樣。好在大法我們今天講出來了,過去你想修,還沒人講呢。這樣你遵照大法去做可能做得好一些,能不能修,能不能行,突破到哪個層次,全看你自己了。」(《轉法輪》第四講業力的轉化)

3、很多同修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同修寫的《寫給資料點同修:依賴心理和畏難心理也是修煉路上的關》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現象幾乎都存在,這也是缺少真正的小型資料點,家庭資料點、個人資料點的一個主要原因。師父說:「在講清真象中,不要等,不要靠,不要指望外在因素的變化。我們每個人都是給未來創造歷史,所以,每個人除了參加集體活動外都在主動地找工作去做,只要對大法有利,都要主動去做、主動去幹。在社會上接觸的一切人都是講清真象的對像,講清真象中體現出的是大法弟子的慈悲與救度世人。希望每個大法弟子都充份發揮出自己的積極性與大法弟子的作用。」(經文《致北歐法會全體學員》)

4、缺乏整體意識。大法弟子是一個整體,整體不是大家攏在一起,像7.20前的那種模式,不是表面的團結,是大法弟子的心是一體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缺乏整體意識主要表現在:

a. 考慮問題喜歡從自我出發,不考慮這個想法、做法會給相關同修造成的影響,如用手機打家庭電話等,圖自己方便,沒考慮會給相關同修造成的安全隱患。師父說:「我還要告訴你們,其實你們以前的本性是建立在為我為私的基礎上的,你們今後做事就是要先想到別人,修成無私無我,先他後我的正覺,所以你們今後做甚麼說甚麼也得為別人,以至為後人著想啊!為大法的永世不變著想啊!」(經文《佛性無漏》)。

b. 經常用自己的看法衡量周圍的同修,突出自己(潛意識中),其實每個同修都是整體中的一個粒子,不管做了多少大法工作,都是在師父的正法進程中出現的,沒有A做,還會有B,沒有B做,還會有其他人做,因為這是天象變化造成的,正法是必成的。

c. 很多同修對被迫害的同修認為是其自身有漏造成的(作為被迫害的同修除了反迫害之外,應該認真查找自己被邪惡鑽空子的地方),不管被迫害同修個人修煉中存在哪些問題,但他是在證實大法,對他的迫害就是對正法的破壞,我們不能承認它(潛意識中),要全盤否定它,同時相關同修也應該好好想一想,這件事為甚麼發生在自己身邊?為甚麼叫自己看見、叫自己聽見?師父說:「我經常講,兩個人在遇到矛盾的時候你們都要互相看一看自己。不但你們兩個雙方發生矛盾要看一看自己,就是旁觀者能看到這個問題你都應該想一想自己,我說那在提高當中才是突飛猛進的。」(《在新加坡法會上講法》)「師:這樣的老弟子中也有,而且一個最突出的表現是:他們總是和人比,和他們自己的過去比,而卻不能跟法的各個層次的要求來衡量自己。神:這些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他們怎麼樣能把看到的對方如何如何,反過來看自己就好了。師:是應該叫他們清醒了,使他們的環境變成一個真正修煉的環境,做一個真正的神。」(《和時間的對話》)

d. 對大法工作分成等級(潛意識中),在有些同修的潛意識中好像只有做材料才是在參與正法或者是最神聖的。其實大法工作中上傳的、下載的、印刷的、發放的、講的、整理材料的缺一不可,缺了哪一個環節都不行,每個同修所做的都是正法工作中的重要的一部份。

其實整體上存在問題,就是這個地區每個同修都存在問題,聲望高的同修因為影響大負的責任要多一些。每個同修都從自身做起,大家都做好了,那麼整體上也就好了。同修在《自身的提高是我們做好一切的基礎》()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問題我們都應該引以為戒。

以上提到的是一些現象,有些是在同修的潛意識中體現出來的,表面的思想中不一定有這樣明確的概念。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往往都是顯示心、妒嫉心和幹事心造成的,很多現象仔細查找它背後的動機幾乎都是妒嫉心的範疇。師父說:「妒嫉心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它直接牽扯到我們能不能夠修圓滿的問題。妒嫉心要不去,人所修煉的一切心都變得很脆弱。……今天我跟煉功人講,你可不要這樣執迷不悟,你想要達到的目的是往更高層次上修煉,妒嫉心必須要去掉。所以我們把它拿出來單講。」(《轉法輪》第七講-妒嫉心)「惡者妒嫉心所致,為私、為氣、自謂不公。善者慈悲心常在,無怨、無恨、以苦為樂。覺者執著心無存,靜觀世人,為幻所迷。」(經文《境界》)

以上是個人認識,如有不當之處,希望同修慈悲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