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久了

——學師父芝加哥法會講法有感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4年6月10日】學了師父芝加哥講法,真是感慨萬千,特別是對於師父講的存在的「很久的問題」。

師父說:「很久以來我就在注意一個情況了,我一直不和大家講,因為你們講真象、做其它證實法的事情都很重要,我不想因此被沖淡了,所以我就一直沒講。你們注意了沒有:我們有許多學員是不能被別人說的,一說就火,一說心裏就受不了。這個東西呀已經非常的突出了,你們仔細想一想,連我這個師父都說不了你們的。今天你們都知道師父真的為你好、慈悲中為你們說法,如果我改變一下態度,我撂下臉來跟你說話,你馬上就會受不了,真的。」

我結合我們自身在證實法中實際的情況來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在99年以前的個人修煉中,我們碰到任何問題,都要忍,都是要放下。不管別人對我們怎麼樣,都是提高心性的好機會。還要謝謝那些給我們製造矛盾的人。我們就是這樣修的,心性提高的也很快。那時候,很多常人都會說你們修煉人心態真好!這就是純粹的個人修煉。我們不會去計較任何人對我們說的任何話,超然其外,真是自在,莊嚴,美好。

在99年720之後,我們的修煉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想都沒有想過還有「正法修煉」,那時我們很多人都有一種茫然。很多人都一直陷在個人修煉中,很難走過來。但是在學員一旦開始從個人修煉走向正法修煉。我發現「這個問題」就開始出現了。正法修煉要求我們不承認邪惡的考驗、抵制邪惡、不配合邪惡的要求、講清真象、揭露邪惡。也就是說原來我們認為的個人修煉中需要完全向內找的「磨難」,成了邪惡對正法的干擾形式。當然,從今天來看,我們可以用一種純善的一面來抵制邪惡,救度眾生。我們抵制邪惡並不是想和參與迫害邪惡去爭鬥;只是要抑制邪惡,減少眾生對法犯罪。最根本上是救度眾生。但是我發現,要想做到帶著純善的心去抵制邪惡,不帶一點爭鬥心去不配合邪惡的任何要求,不帶任何人心去面對邪惡的謊言和邪惡的迫害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修煉中都會有這樣那樣沒有去掉的人心。一動心,爭鬥心就容易起來。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識的很多學員一步步開始從遇到任何事情都向內找,開始慢慢的變成不滿那些邪惡怎麼對我這樣,怎麼對我那樣。我不承認。再慢慢的到甚麼人對我不好都不行,說我不好都不行。當時,我真是感到正法修煉真難。我們在人中抵制邪惡卻不能帶一點人心,否則就把非常嚴肅、莊嚴的正法使命變成了常人的爭鬥。

而且這個問題在一些個人修煉基礎打的不好的學員中就產生了更嚴重的問題。由於個人修煉基礎不好,所以在反迫害中根本不會再去想甚麼向內找。而完全是那種常人式的不滿甚至是仇恨,結果在常人中給法造成很多損失,使很多人對法產生誤解。包括很多學員自己都在想,為甚麼會這樣?在學員中也泛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動。我在勞教所看到這樣的問題也顯得很嚴重。一些女學員,本身情又重一點,又忘記了碰到任何問題首先向內找,所以在抵制邪惡中就比較偏激,比如有的學員帶著仇恨,見到警察就揮著手說我要鏟除邪惡,鏟死你!結果這種行為讓更多學法不深、修煉不紮實的學員產生了疑惑,這些學員判斷修煉如何,不是從法上看,而是看人的表現:為甚麼會這樣?正法修煉為甚麼會這樣?其中很多人甚至在這樣的情況下糊裏糊塗的轉化了。那時我感慨,天啊!為甚麼正法修煉這麼難?為甚麼這麼亂?

當走出勞教所後,很多學員開始反思,很多學員開始真正認識正法修煉。我們也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正法中有著修煉,修煉中包括正法。其實,我現在覺得,對於我們這些參與正法修煉的學員來講,其要求是非常高的,不高不行啊!你達不到那麼高的心性,不但證實不了法,弄不好還會起負面作用。這樣的教訓在國內太多了。一個大法弟子必須在任何矛盾中都能看看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行。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對法負責,對於任何破壞法的因素,對於任何迫害眾生的因素我們都要堅決的清除。我們這一條路非常的難走,非常的窄!

師父在這次講法中用很多篇幅談了這方面的問題,我覺得我們每個學員都要好好想一想了。其實目前就我們身邊的學員來看,這個問題還是很嚴重的!很多人還是擺不正修自己和證實法的關係。我覺得,我們現在碰到任何問題都要想一想,我為甚麼碰到這個問題?要知道,如果我們沒有漏的話,邪惡是不可能干擾到我們的,雖然我們不承認這種干擾,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知道,我們為甚麼被干擾?那就是我們還有沒有去的心。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現在海外的學員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很多國外的學員得法的時間比較短,沒有經歷過個人修煉的階段。在很多常人心上可能去得沒有那麼乾淨。國內的學員因為「這個問題」已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現在都在彌補。我們希望海外的學員要重視。

另外,讓我們再來細細理解師父曾經講過的一句話:「修煉中加上任何人的東西都是極其危險的。」(《挖根》)我們看看自己,在證實法中我們加入了多少人的東西。

個人理解,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同修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