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寬宏大度 平易謙和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6年6月6日】兩漢末年紛爭四起之際,漢光武帝劉秀,順天意應民聲,平息群雄,以柔術治國,統一了分崩離析的中華民族,開創了「光武中興」的盛世。

劉秀為人寬宏大度,非常謙遜,尊重別人,平易近人;從不自以為是,妄自尊大,輕賤他人。因為他這種為人處事的態度,以致他的臣民非常愛戴他,即使對他有成見的人,在同他接觸後,也因他的謙虛而投奔他的陣營。

馬援是劉秀麾下的一員名將,可是馬援原來卻是西州大將軍隗囂的人。隗囂當時佔據著河西走廊一帶,與東方的劉秀、西南方的公孫述形成鼎足之勢。當時隗囂聽說公孫述準備在蜀地稱王,於是派馬援前去見劉秀和公孫述,以決定自己的去從。

馬援與公孫述原先是同鄉,小時候就非常要好。這次去見公孫述時,公孫述大擺姿態,處處以帝王身份自居,前呼後擁。在布置好了場面和衛士後,才接見馬援。

馬援去洛陽見劉秀時,劉秀並沒有升堂坐殿,獨自一人坐在洛陽宮宣德殿中會見了馬援,笑著對馬援說:「貴客敢往來於兩個皇帝之間,見多識廣。今天有幸見到貴客,真是深感榮幸。」

馬援見劉秀說話如此謙虛,說道:「當今之世,不但皇帝選擇賢臣,而且臣下也會選擇賢君。」並疑惑劉秀難道不怕自己是刺客嗎?劉秀告訴他,只把他當成位使者,對使者應當以禮相待。

馬援回去後,對隗囂談起公孫述,認為公孫述只是井底之蛙,處處妄自尊大。而對於劉秀,馬援認為他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材,讚歎道:「我和光武帝見了數十次面,我們談得非常投機。光武帝才智過人,勇略無敵;而且推誠相見,無所隱伏,心胸闊達,待人謙遜,就像當年漢高祖一樣。」

隗囂聽後,打消了心中的疑慮,便將兒子隗恂送到東都洛陽,表示效忠光武帝。馬援也隨後帶領家屬前往洛陽,成了光武帝身邊的一員名將。

有一次,劉秀外出打獵深夜方歸,要從洛陽城的東北門進城,掌管這個門的官吏郅惲拒不開門。劉秀讓人點起火把,並告訴說皇帝回來了,郅惲說:「火光閃爍,又遠遠的,看不清楚。」就是不開。劉秀沒法,只好轉到東城門進了城。第二天,郅惲上書批評了劉秀一頓,說他遊獵山林,夜以繼日,帶領出一種不良風氣,危害國家。劉秀不但沒有治罪於他,反而賞了郅惲100匹布。

當時太原郡有個叫周黨的,在當地很有些名望,因為不願做官,身穿短布單衣,用樹皮包著頭去見劉秀。按當時的禮節,周黨應該向劉秀通報姓名,結果周黨也沒有通報,只稱自己志趣不在做官。劉秀並沒有為難他。有大臣認為周黨在皇帝面前驕悍無禮,以此來獲得清高的名聲,應治「大不敬」罪。劉秀對群臣們說:「自古明王聖主都有不願為他做臣的人,伯夷、叔齊就不食周粟。太原那個周黨,不接受我的俸祿,這也是各自的志願,賜給他40匹綢子。」

在詔書中,劉秀經常稱自己「德薄」,要上書者不要稱他聖明。各郡縣經常報告一些所謂「嘉瑞」事物,群臣要求史官將這些「嘉瑞」記載撰寫成書,以傳後世,劉秀一律不許。

曾有文臣武將屢次諫說劉秀舉行封禪大典,劉秀十分謙虛的下詔書道:「我即位三十年,百姓哀怨,不見功德,哪有封禪的資格。當初齊桓公想封禪,遭到管仲的批評。今後誰再敢妄言封禪,嚴懲不貸!」大臣們遂無人再言封禪。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