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重義感恩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6年7月21日】王修,字叔治,三國時魏國北海營陵人,為人大度,非常重義氣。

王修二十歲時到南陽遊學,住在朋友張奉家裏。張奉全家人都得了病,沒有一個人去看望和照顧他們。見此情景,王修便獨自留在這裏親自照料他們,直到他們病都好了才離開南陽。

初平年間,王修被孔融徵召為主簿。當時局勢動盪不安,一次,王修聽說孔融有危難,便連夜奔往孔融那裏。孔融每次有危難,王修即使休假在家,也一定會趕去幫助救援。孔融多次依靠王修而躲過危難,他曾對左右的人說:「能冒著危難前來幫助我的,只有王修啊!」

袁譚在青州時,徵召王修為治中從事。別駕劉獻多次詆毀貶低王修。後來,劉獻因犯事可能會被判死罪。王修審理了這件案子,他並沒有同劉獻計較以前的舊怨,而是寬宏大度,秉公斷案,使劉獻得以免除了死罪。

袁譚與曹操在南皮交戰,王修當時在樂安運送糧食,他聽說袁譚情況危急後,便急忙帶人前去救援,但還沒趕到,袁譚已被曹操所殺。曹操下令,不准為袁譚哭泣和送葬,違者禍及家屬親人。

王修到了後,為袁譚哀傷痛哭,並且前去找曹操,要求收殮埋葬袁譚的屍體。他對曹操說:「我蒙受袁譚厚恩,如果能讓我收殮了他的屍體,然後即使殺了我,我也沒有甚麼怨恨和遺憾的。」

曹操欽佩於王修的義氣,對其讚賞有加,便同意了他的要求,並重用他。

一片真誠之心相待,重道義,感恩圖報,這才是朋友之間真正應具備和遵循的,這樣彼此之間才會互相信任和理解,才能稱得上是君子之交。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